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用线性过程推导出的最大熵谱公式和Burg谱估计法求自回归系数,对短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的有噪声的谐波过程求最大熵谱。首先用已知频率的谐波加噪声的模拟信号,寻求获得这类过程的短时间序列数据求最大熵谱的规律;然后使用这些规律于真实过程求最大熵谱,求出的周期与实际周期吻合。同时本文还给出这类过程的较长时间序列数据求最大熵谱的经验取阶规津。  相似文献   

2.
用1984-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周期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如大气激发)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提供的高精度日长序列△LOD(IERS(EOP99CO4),和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对过去的气象资料进行重新分析和计算,提供的轴向大气角动量序列(AAM)来研究大气和带谐潮汐对地球自转变化(△LOD)中高频振荡激发的贡献。由Multitaper功率谱分析表明,△LOD序列在9.13d(天)、13.63d、13.66d、27.55d周期时呈现出比较强的谱峰,这些谱都在95%的显著性水平以上,有比较强的信噪比。从△LOD和AAM之差值序列谱分析结果及地球带谐响应系数k的估计,表明大气不是△LOD的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根据理论潮汐周期可知,有可能存在其它的激发源,如海洋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适用于非等间隔时间序列的一维CLEAN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用模拟信号进行了检验,证实了它也适用于有噪声的序列,但谱质量和噪声强度密切相关,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激变变变星TT Ari的测光资料分析中,检测到近20min周期的准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分析了ERP(SHA)序列中的谱结构,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和极移)的一些基本周期在谱结构中的存在表明,ERP(SHA)序列伯可靠性以及它在天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可应用性。本还给出了ERP(SHA)序列的高频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提供的高精度日长序列ΔLOD(IERS(EOP99C04),和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对过去的气象资料进行重新分析和计算,提供的轴向大气角动量序列(AAM)来研究大气和带谐潮汐对地球自转变化(ΔLOD)中高频振荡激发的贡献。由Multitaper功率谱分析表明,ΔLOD序列在9.13d(天)、13.63d、13.66d、27.55d周期时呈现出比较强的谱峰,这些谱都在95%的显著性水平以上,有比较强的信噪比。从ΔLOD和AAM之差值序列谱分析结果及地球带谐响应系数k的估计,表明大气不是ΔLOD的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根据理论潮汐周期可知,有可能存在其它的激发源,如海洋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北京天文台磁场望远镜λ5324速度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别得到了带状模式及扇形模式的(l-v)二维功率谱。在这两种谱中,存在着五分钟振荡及周期在10分钟以上的长周期振荡。我们从长周期振荡中证认出球谐度为10相似文献   

8.
用 198 4~ 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 ,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 ,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 (如大气激发 )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 ,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现象和太阳活动中的高频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5,36(1):65-72
本文用几种谱分析方法了从1976年7月-1992年9月期间的地球物理资料(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及1976年7月-1987年12月的日冕指数。结果证实所有序列中呈现出40-60天的振荡,同时也表明:它们的振幅和周期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研究了谱结构的时空分布和讨论地球物理象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北京天文台磁场望远镜λ5324速度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别得到了带状模式及扇形模式的(l-v)二维功率谱.在这两种谱中,存在着五分钟振荡及周期在10分钟以上的长周期振荡.我们从长周期振荡中证认出球谐度10相似文献   

11.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的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价值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地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的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和振幅的变化程度分别为10%和40%。  相似文献   

12.
袁钧涛  李宗云 《天文学报》1996,37(3):235-242
本文提出了激变变星0623十71的4个时间分辨光谱,覆盖轨道周期的73%.其中的3个谱清楚地显示了各种光谱特征随轨道运动的变化,在流量、能谱以及谱线轮廓方面的这种变化正是对一个倾角不太大的激变变星所期望的.然而另一个曝光对分钟的谱,流量和视向速度与预期的相比都太大,很难加以解释,可能它是一次象AEAqr中观测到的跃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对1983年9月-1987年9月的地球自转序列ERP(SHA)87L01和ERP(SCR)88L01中的极位置序列(xp,yp)SHA和(xp,yp)CSR进行了谱分析,其结果如表。以上结果表明两个极位置序列除了强德勒项和周年项外均没有发现其他周期项。(两序列的强德勒项的周期和振幅基本相同,周年项的周期和振幅稍有差别)。本文还对这两个极位置序列的测定精度进行了外符栓核,结果表明两序列的外符精度对xp为2.0mas,对yp为2.1ma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IGS'92联测期间七个GPS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极坐标序列。通过谱分析、最小二乘拟合和F检验,表明在这些序列中存在一些共同的高频波动:在X方向上具有27.0,16.5,13.4和10.4天的周期,在Y方向上的波动周期约为20.5,15.8和10.0天,并且每个序列与EOP(IERS)92C04之间都存在一个系统差。计算与分析表明,这些系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用GPS资料解算X、Y时,不  相似文献   

15.
大行星轨道运动与太阳黑子数的中长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不同序列的太阳黑子数资料作了分析研究,计算得到了可能的太阳黑子活动的中长周期变化,并分别与由大行星轨道运动引起的日心轨道角动量变化的周期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比较一致的谱结构。基于本文的讨论和文[17]的结论,我们进一步认为大行星轨道运动是太阳黑子数周期性变化的可能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气对极移的非季节性激发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昌夏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6,37(2):124-131
本文对由高精度的极移资(Space93序列)所推导出的测地激发函数和由日本气象局(JMA)提供的大气激发函数中的非季节性波动进行了研究,在两个序列中都显示出较强的40-60天的波动.在非季节性的时间尺度上,测地激发函数相关于大气压力变化,与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58,这表明了大气角动量对极移中y轴方向的非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稍大于x轴方向.而且,大气和测地激发函数尤其在X2方面具有较相似的时间变化谱.这些事实说明:极移的非季节振荡至少部分地由气压变化所引起,它在140天以下周期的极移激发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mb算法的非等间距VLBI观测资料频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等间距采样频谱分析中所发生的虚假信号问题.利用Lomb非等间距频谱分析方法对准多周期采样的模拟资料和VLBI实测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得出了准多周期采样会产生虚假谱峰的结论.通过对频谱特征的分析,给出了虚假谱峰的位置分布的经验公式并从统计学角度证明了该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确认准多周期采样频谱分析中的虚假谱峰位置,同时对公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其结论是基于VLBI的观测资料采样特征得到的,但同样适用于一般的准多周期采样资料的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从1988-1999年的现代技术测定的高精度极移序列EOP(IERS97C04)推导出激发函数χ^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CNEP/NCAR)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χp和χib^p,使用几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气对极移高频振荡(12-42cpy)激发贡献,复数小波变换和功率谱分析表明,χ^m和χ^p序列在高频段内呈现比较强的谱峰,它们具有相似的谱特征,比较而言,χib^p在这个频率段内比χ^p要弱些,χ^m和χ^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逆向)和0.6(顺向),两个序列之间的平方相关谱的估计值分别在0.5-0.9之间(负频)和0.4-0.6(正频),相位谱表明χ^p(AAM)超前x^m一天左右,这些大气是极移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特别是在逆向运动上具有更大的贡献,由于它们之间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的不稳定性,说明可能存在AAM以外的其他激发源,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χ  相似文献   

19.
钟敏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6,37(4):361-367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新的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证实了在极移序列中存在显著的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得到了极移准周期变化的周期与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动力学为基础,在时域内分析了大气变化对自转极移季节内变化的激发.表明大气激发在本文所研究的频段内是极移短周期变化的主要激发源。并发现在极移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平静时期,发生ELNino事件,同时日长变化近120天准周期变化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1988年9月5日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磁强图为基础,首次给出了对一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二维功率谱。 尽管从总体上,功率谱的分布呈现从低频分量向高频分量迅速衰减的趋势,但是,反映小尺度磁场分布的不同尺度空间周期性的分离的尖峰,是功率谱的最主要特征。 本文的主要结果可概括为下列两点: (1)太阳宁静区的磁通量不仅凝聚在分离的、具有相对较强磁通量密度的磁结构内,而且磁结构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分离的尺度不同的周期。 (2)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最显著的周期,具有超米粒的空间尺度。这与以往磁对流理论与有关观测结果相一致。在功率谱中,还可以证认相应于亚超米粒,及亚超米粒和超米粒之间尺度的空间周期的大量尖峰。这是本文首次得到的。 包含更多观测资料的进一步工作是必须的,特别是获得对同一宁静区的速度场和磁场同时性的二维功率谱,对研究磁场和对流速度场的相互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观测的功率谱与理论预测谱的比较,将有助于理解太阳光球分离磁结构形成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