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分析了国家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用于"反哺"的土地资金也越来越多。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将落实在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整理方面,既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又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山西省一直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立国富民之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资料显示,现全世界人均耕地为3.38亩,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只有1.52亩,具体到河南省就更加少了,人均耕地只有1.23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  相似文献   

3.
正12月13日,从余姚市国土资源局获悉,近年来,余姚市挖潜创新,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47万亩,满足各类建设用地需求2.13万亩,补充耕地超过占用耕地有余,连续17年实现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余姚市积极践行"土地整治+"新发展理念,尽力实施"812"(全省土地整治工程)、"611"(宁波市土地保护工程)等土地整治及耕地保护工程,统筹推进垦造耕地、高标  相似文献   

4.
正"三少一差"(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宜耕后备耕地资源少,基础设施条件差)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也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考虑到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土地供应形势也日益严峻,笔者认为土地整治能极大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管理的现实需求,并成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加强改善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旨在感召人们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牢固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思想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管地用地的氛围,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红线,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实现土  相似文献   

6.
正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过程中,必须将耕地保护作为底线约束,层层严格落实到位。文章分析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中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从而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7.
正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城区西南部,区域面积23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7万公顷。近年来,龙安区从实际出发,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在充分发挥辖区未利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潜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提升项目用地空间,全面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土地"命脉"。耕地是国之根、民之本。该区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辖区耕地保护面积131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88公顷"红线"不突破,将耕地保护纳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全省开始实施"812"土地整治工程以来,武义县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关于全省"812"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文件精神,将土地整治工作作为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力抓手,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互动配合,加快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有力推动了土地整治工作。截至2014年底,该县共垦造耕地463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7660亩,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8个,共计  相似文献   

9.
正6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将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强调,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土资源部确定"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宣传主题,正  相似文献   

10.
正耕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等基本物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人均耕地少(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质量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三大特征。伴随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自然需求"与"人为需求"也日益增长,耕地非农化趋势进一步加快。"自然需求"使土地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而"人为需求"造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耕地环境恶化,从而使我国耕地保护雪上加霜。他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执法实践中,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所确定的用途和实际用途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确定破坏"耕地"时,分别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规划"和实际用途一致,均为耕地;二是"规划"为耕地,而实际用地又不是耕地。如《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三是由于还没办理农转用和征用,"规划"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但实际是耕地,还一直在耕种。  相似文献   

12.
正江山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展实施土地整治以来,以全面推进"造地保障、耕地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三大工程的实施,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决策以来,该市抢抓新政落地机遇期,将其提高到乡村振兴"牛鼻子"的高度,按照"生态修复+土地开发+农民集聚+产业导入"模式,统筹解决"钱地人"问题,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永嘉县是浙江欠发达县之一,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2320.2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7%。近年来,随着永嘉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耕地资源不足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可以预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利用,在全县耕地开发、建设用地、村庄建设中的份额将越来越重。有着"八分半山半水一分田"之称的永嘉,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低丘缓坡土地作为全县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供地作用将越来越显现。因此,加快低丘缓坡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有助于增加永嘉县土地供给、缓解土地瓶颈,有助于实现耕地、林地占补平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海国土经略》2014,(3):43-43
正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宣传主题,这是自设立全国土地日24年来第八次将"节约"或"集约"写入主题。可以说,节约集约已成为最能诠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要义的社会共识。然而,时代背景不一样,对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贵港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了全市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该市是广西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使有限的耕地开垦后备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该市狠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为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土地管理领域的集中体现,对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4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坚持"四措并举",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重点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在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由之路,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有效的土地整理有利于增加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促进经济发展和耕地减少矛盾的解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人们对土地整理内涵理解的深入,对土地整理的功能和目标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目前土地整理的内容目标正从单一的"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型"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经验,不仅可以促进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和保障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两大任务,也是一对矛盾,是今年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核心内容.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3.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6.6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45公顷,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是衡阳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实现"双保",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9.
《山东国土资源》2011,(1):62-64
平度局多措并举保持耕地动态平衡近年来,平度市国土资源局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从土地宣传、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作为重点进行部署。桐庐县土地资源"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产业化、工业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水补水难度日趋加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桐庐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行动至上、实干至上,积极探索破解耕地资源要素瓶颈途径,推出"千亩水田、万亩耕地"垦造计划,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