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鸿沟山金矿位于NE向汕头—惠来深断裂带与NW向饶平—大埔大断裂交汇部位,晚侏罗世大北山火山盆地南缘。赋矿地层为头木冲组和银瓶山组碎屑岩,主要受NW向断裂带、破碎带控制,矿体成群分布,呈脉状、似脉状产出。通过对该金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等综合研究,初步认为鸿沟山金矿床属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的脉状矿床。同时对区内金矿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进行了推导,探讨了电气石在金富集成矿过程中的贡献。提出了在化探Au异常和电气石化蚀变晕重叠地段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3.
刘天国 《云南地质》2008,27(3):302-308
哀牢山北段发现诸多金矿,其中,以接触蚀变带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火山碎屑岩型为主,构造及超基性岩控制金成矿,硅化、黄铁矿化、铬云母化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又有一组北东向张扭性构造的复合叠加,形成了多金属矿化石英脉;成矿后期构造活动不明显,主要为一些正断层,未见明显矿化富集叠加。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体向西侧伏。围岩蚀变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深部"构造叠加晕"异常特征指示有盲矿体存在。根据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提出了Q173号矿脉西段侧伏区在1070 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地段的存在,可供工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黄龙金矿田酒店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段,北邻留凤关-金鸡岭褶皱束,南接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紫阳-中峰褶皱束的牛山复背斜;金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韧性剪切带、脉岩三重控制。矿石类型属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区域构造运动为金成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及有利的富集部位和容矿空间,火山沉积及富金的陆源碎屑沉积带来本区最初的金矿来源,多期韧性剪切构造以及印支期侵入岩侵入带来的热源、热液及深部物质的叠加再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详述了控矿因素,总结出地层岩性、构造、脉岩、围岩蚀变和地形地貌、地球化学6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山东龙口大磨曲家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钊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77-181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矿系列具有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在具体找矿靶区预测时,结合区域物、化探和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可以起到更为有效的预测效果。本文详细分析并建立了区域成矿系列,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蚀变分带,对延边金苍地区进行了金矿成矿预测,提出了新的预测区,为普查找矿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成矿区带构造叠加晕找矿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成矿区带构造叠加晕找矿预测的基础和依据,并以山东乳山金矿成矿区带为预测示范区,提出了构造叠加晕找矿预测的新思路、内容及流程.乳山金矿带预测成果显示,构造叠加晕法应用于区域成矿预测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齐石滩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因素、金的富集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标志研究,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石英脉中,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成矿远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产于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细碎屑岩中,矿体产出受E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EH4连续电导率测量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异常长度大于900 m,宽度大于10 m,延伸大于1000 m,展示了金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是一个有利的大型金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嵩县小南沟金矿床位于前河—庙岭—蛮峪成矿带中部, 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小南沟金矿床中微量元素组合关系、水平分带、垂直分带、元素对比值、矿体侧伏、矿体产状和规模等特征为例, 探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以期建立地质找矿标志, 指导本地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福建邱村金矿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村金矿是一个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型矿床,文章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和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经研究发现,该区成矿组分单一,但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特征,导致了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据此预测认为该区存在第二金富集段.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汪青松 《安徽地质》2014,(4):268-271
杨桥孜铜金矿是皖北覆盖区以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物探手段发现的一处中型矽卡岩型矿床。该矿床是皖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金矿床,对三铺岩体成矿预测、皖北地区找矿、研究华北陆块找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提供了成功经验。重磁勘探在该矿床的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磁组合异常特征倍受关注。杨桥孜金铜矿位于重力梯级带的次级鼻状重力高异常区,重力二阶导数异常与矿体分布相吻合;地磁场以正异常为背景,局部叠加明显的强磁异常,强磁异常与铁矿体分布一致,铜金矿体对应于磁力梯级带。重高磁高、重高磁梯组合异常在矿床普查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6,2(3):25-30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体(层)赋存于第四系红土中,矿体呈似层状近水平产出,品位低,规模大,易采易选,矿石松散,组分简单,Au呈超显微粒状吸附于粘土矿物中,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原岩,成矿作用主要与第四纪中更新世湿热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有关,该矿床是通过检查化探异常发现的,在勘查过程中坚持探采结合,勘查工作指导金矿开发,金矿开发利用又促进矿床勘查,为我国金矿探采一体化工作探索出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乱泥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泥沟矿区第四系砂金矿产丰富,是寻找岩金的有利靶区。区内出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地层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其Au含量高,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NE,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和复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带及其次一级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简单,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较小,为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利用物化探测量手段,圈出具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通过工程查证发现金矿体。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一步有利的找矿区段。  相似文献   

18.
曾志方 《黄金地质》2001,7(4):56-59
湖南青京寨和三德堂分别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残积红土型金矿床。地表存在较厚的残(坡)积覆盖层,应用壤中气汞量测量法寻找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区内气汞异常带及其峰值与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利用这种对应性并结合区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施工适当的工程进行验证。在青京寨对6条气汞异常带进行工程揭露验证,各带均发现含Au蚀变带。三德常矿区圈定的金异异常与气汞异常基本一致。壤中气汞量测量法不仅适有于寻找中代温热液型金矿床,而且也适于寻找刚化残积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中高山区域化探金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李月臣 《新疆地质》2001,19(3):166-173
以异常查证和矿床成因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异常集/构造带的层次上分析了阿尔泰中高山区金异常的成因,认为异常主要由砂金引起,砂金来源于古风化壳-即古近纪以前的红土型金矿,终极来源可能为以含金石英脉为代表的分散矿化。据此分析,北阿尔泰带的岩金勘查前景应审慎评估,例外的是诺尔特亚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金成因异常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并对冰缘区若干地球化学勘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