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容量法测定方铅矿中高含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1,20(2):147-149
报道了采用HNO3-H2SO4-HF溶样,KI容量法测定硅、铅含量较高样品中高含量银的方法。试验了滴定反应的酸度条件。在1.6mol/L HNO3介质中,银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银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8%-100.4%。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92%(n=11)。该法可溶解含硅银矿及角银矿中的银。方法已被用于测定矿石中高含量银。  相似文献   

2.
用ICP-AES法测定银精矿中银铜铅锌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王水介质中用ICP-AES法同时测定银精矿中银、铜、铅、锌、砷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2%-107%,相对标准偏差2.3%-11%,确定了各元素的测定下限,与行业标准进行了方法对照实验。本方法已用于矿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北岭金矿中的针碲银金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碲银金矿产于北岭金矿的晚期矿化阶段,赋存于梳状排列网脉状的石英中,与自然金伴生。矿物组合为针碲银金矿-自然碲-碲铅矿-自然金-石英和针碲银金-碲镍矿-碲铅矿-石英,自然碲,碲镍矿,碲铅矿在针碲银金矿中呈包裹体产出。针碲银金矿呈柱状,板状,粒状晶形,聚片双晶,具强非均质性及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HV50=216-219kg/mm^2,其化学成分:Ag10.58%-12.36%,Au23.70%-24  相似文献   

4.
王兵  唐良宝 《铀矿地质》1996,12(3):180-184
本文介绍了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试样,在5%的盐酸介质中,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银。银的检出限为5ng/g,方法灵敏度2.0×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4%,回收率95%-115%。  相似文献   

5.
周泳德 《地质实验室》1999,15(3):156-158
在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条件下,研究了银的基本干扰,测得不同时期银的平均实验特征质量为2.18Pg, 此测定了环境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银。方法回收率在92%-104%相对标准偏差7.0%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相似文献   

6.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中的含银黄铜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殿芬  韩秀伶 《地质论评》1997,43(5):529-534
福建碧田矿床是成因上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铜金银矿床。含银黄铜矿产于该矿床的金银矿石和银矿石中。含银黄铜矿呈粒度约0.004-0.07mm的他形粒状与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银,辉银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共生,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含银黄铜矿的银含量变化在1.045%-14.273%之间,平均值为4.37%。与黄铜矿比较,含银黄铜帮中硫含量变化不大,但铁与银有反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7.
鄂西白果园黑色页岩型银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果园银钒矿床为产于鄂西震旦系陡山坨组黑色页岩中的层状矿床。含矿的黑色伊利石页岩富K、Ti、Cr、Ba,含银40×10-6~299×10-6,V2O50.5%~1.25%,有机碳3%~5%。钒主要赋存在粘土矿物中,银主要在黄铁矿中。黄铁矿Co/Ni值小于1,δ34S值为-11.9‰~-25.8‰,重晶石的δ34S值为+32.0‰。铅同位素组成构成一条相关性很好的直线,反映出铅的源区年龄为2300~2500Ma,与区域基底变质岩时代一致。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矿床属沉积成因。沉积阶段呈吸附状态分散的银和钒,在成岩阶段层内物质自组织过程中进入黄铁矿及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8.
发展了一种可在野外快速测定0.010—50μg/g银量的新方法。此法由两个各自独立而又配套的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测定0.25—50μg/g银量的Ag-TMK-SDS三元络合物光导比色测定法;二是测定0.010—0.25μg/g银量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微珠析出比色法。可在同一份试液中依次完成。前者检出限为0.006μg/ml(K=3);测定铜、铅和锌矿石标样GSO-Cu-1(含银3.87μg/g)、GSO-Ph-1(含银14.7μg/g)和GSO-Zn-1(含银13.5μg/g)中的银,RDS(n=11)分别为1.6%、3.7%和3.4%;后法可检出5ng/g银;测定地球化学标样GSD-3(含银0.59μg/g)中的银,RSD(n=11)为6.t%。方法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用光导比色计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度均有较大改善,且与室内原子吸收法相当。故所定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三苯磷-甲基异丁基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的痕量银方法的基础上,用碘化钾代替三苯磷作为配合剂测定微量银,结果表明在15%的盐酸介质中,碘化钾溶液作配合剂,用MIBK溶液萃取效果甚佳,而且克服了三苯磷的有毒、成本高、不易保存、需现用现配等缺点。本法的检出限为0.010×10^-6,最佳测定范围0.015×10^-6 ̄5.000×10^-6。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中—新生代超基性岩与金刚石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地区发现有中-新生代超基性岩。超基性岩侵入白垩系红色盆地中,主要有玻基辉橄岩、角砾状玻基辉橄岩等。角砾状玻基辉橄岩呈岩筒状。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处超基性岩中,SiO2含量为38.19%-44.28%,K2O+Na2O含量为2.01%-2.93%,MgO含量为7.67%-11.10%,CaO含量为8.25%-12.67%,Al2O3含量为11.94-14.51%,与曲型的玻基辉橄岩岩石化学成分相近。赣东北地区中-新生代超基性岩的发现,为重新分析评价赣东北地区金刚石找矿前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法测定炼银炉渣中的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1,20(1):68-70
采用HF-H2SO4除硅,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炼银炉渣中的金。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3.8%(n=11)。将该法应用到炼银炉渣中金的测定,结果符合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玛砂金矿中金和银的提纯与精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纯与精炼西藏尼玛砂金矿中的金和银,在王水介质中制作供还原的Au液,选择草酸作为还原剂很容易将Au还原,而且不与其他金属离子反应。砂金的提纯与精炼要经还原Au液、排除HNO3和砂金的2次溶解及Au的还原。尾渣以NaCO3、硼砂、KNO3为配料在焦炭炉中进行熔炼和泼珠,进而分离出金、银。在提取银的操作中,采用饱和NaCl水溶液。制定的金、银王水法提纯与精炼流程所产出金锭的成色大于等于99.99%,银锭成色大于等于99.90%。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奇亮 《广西地质》2001,14(4):75-78
高砷高硫银矿有害杂质含量高,矿物成份复杂,直接氰化浸出率不到20%,属难选冶银矿。采用固化焙烧-氰化提银工艺,银浸出率可达95%以上。焙烧产生的As2O3,SO2能以其盐的形成固定于焙砂中,不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麒麟厂铅锌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静纯 《矿物学报》2001,21(3):531-533
笔者应用微区测试研究、粒度统计分析及物相分析等,对云南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床6号矿体铅锌特富矿石中银的工艺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银以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两种状态存在,发现了11种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最佳回收指标为93.52%-99.20%。  相似文献   

15.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金矿区水样中常规无机离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DX-120离子色谱仪进行阴阳离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100mg/L时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0%-3.80%,回收经95.83%-105.00%;5mg/L时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8%-4.57%,回收率92.40%-103.20%,完全达到实际要求。用该离子色谱仪测定甘肃阳山金矿山水样中常规无机离子,数据表明该区域水质较好,所测离子浓度都未超过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6.
β修正新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郜洪文 《矿物岩石》1994,14(4):98-100
在酸性介质中,银(Ⅰ)与碘化钾和丁基罗丹明B(BRB)反应、显色液由红色变紫色.本文研究β修正光度法定量痕量银,该方法能消除显色体系中过量BRB干扰,提高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25ml溶液中,银在0─1μg/ml浓度范围内遵循Lambert-Beer定律。样品分析表明,银最低测定量0.04mg/L,加标回收率95.3─106%。  相似文献   

17.
化探样品微量银的光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化镉、氯化氨作反应剂,以背景为内标,在WSP-1型平面光栅摄谱仪上摄谱进行化探样品中微量银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0μg/ml,6次测定相对偏差为1.68%-3.39%,测定值与推荐值基本相符,能满足化探样品中痕量Ag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林山金银矿为-复杂型多金属矿,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只有75%,银浸出率只有18%,通过原矿氯焙烧再氰化,金浸出率92%,银浸 90%,采用锌置换,置换率95%,最后用酸法分离得较纯的金和银。  相似文献   

19.
牛玉香 《河南地质》1995,13(3):218-223
使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简称DDC-Ag)-三乙醇胺-氯仿吸收法测定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的砷,常用的DDC-Ag与吡啶法相比较,具有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且无恶臭与剧毒等优点。该法测得的精密度和加标准回收率分别为2.2%和101.4%,满足了地表水和饮用水对砷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异丁基甲酮(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镉和铊的主要条件。通过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路控制系统及雾化器的改进,较大地改善了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镉和铊的稳定性和灵敏度。选择萃取酸度为1.2mol/L HCl、水相和有机相体积配比为3:1~4:1,方法精密度(RSD,n=12)为Ag4.5%~9.6%、Cd1.5%~7.9%、T14.5%~5.4%,检出限(3s)为Ag0.004μg/g、Cd0.007μg/g、T10.011μg/g,符合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及质量监控要求。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密码组合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