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历年早期寒露风和 2 0 0 0年特早出现的寒露风过程环流形势、要素特征的分析 ,认识到贝湖 -东北冷槽 (涡 )是造成早期寒露风的主要影响系统 ,得出形成早期寒露风的 4个有利条件 :地面冷高压强度≥ 10 30 h Pa、同期连续性降水、前期日平均温度 <2 7℃以及热带气旋“吸引”作用 ,并强调尤其要考虑它们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照时数的多寡有使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3.
叶发浓 《广东气象》1997,(4):10-10,13
1思路我县地处粤北山区,一半以上的水稻耕种区是在海拔400m以上的山地,由于山高气寒,历年寒露风天气都严重地威胁着晚稻生产,轻则可减产1~2成,重则可达到3成以上。因此做好寒露风预报,防御寒露风灾害,提高晚造产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用韵律关系对寒露风进行趋势预报,以便提早做好晚稻品种安排、耕作布局,使抽穗扬花期避过寒露风影响,达到高产稳产。2寒露风规律与起报信号2.1寒露风出现规律如日平均气温≤23.0℃,而且连续3天或以上为一次寒露风过程,并以过程3~6天为轻,≥7天为重,两次过程中隔一天算作一次,则在1956…  相似文献   

4.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7,18(3):25-26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焊数的多寡有使寒露地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列提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5.
寒露风是秋季强冷空气过程,它与大气环流季节性转变和非周期性调整相联系。寒露风天气过程的爆发不但与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的演变,而且与低纬度环流系统有关。在预报员的经验中,9月下旬至10月底,一定强度的北方冷空气南下,若正好遇南海有台风活动,则冷空气南下的强度往往比预料的加强,要警惕寒露风天气的出现。那么,台风在寒露风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本文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 ~2011年的9、10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资料,对新兴县的寒露风气候特征作了统计分析.统计发现:新兴县1958~2011年共出现了54次寒露风天气过程,总天数为290 d,平均每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天数为5.4d,最长一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达19 d,每年出现寒露风的概率为74.1%,平均每年有1次寒露风天气过程,最多年份出现3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还有10年出现2次寒露风的天气过程.新兴县寒露风类型:湿型占29.6%,干型占64.8%,混合型占5.6%.新兴县寒露风年景:重度的年份占16.7%,中度的年份占20.4%;轻度的年份占37.0%,无寒露风的年份占25.9%.  相似文献   

7.
在统计广西86站历年寒露风开始期和晚稻抽穗扬花期寒露风天气总日数的基础上,分析各站寒露风平均值和极值的空间分布简况.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寒露风开始期的相似区域.初步分析了寒露风与太平洋海温、500hPa位势高度的一些相关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宁地区1957~1994年寒露风出现日期资料和前期500hPa关键区距平以及环流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寒露风初日出现日期的预报方程,经1995年的实况验证,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何慧 《广西气象》1996,17(3):12-12
通过对南宁地区1957-1994年寒露风出现日期资料和前期500hPa关键区距平以及环流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寒露风初日出现日期的预报方程,经1995年的实况验证,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贝叶斯原理从寒露风长期预报错误造成晚稻产量损失最小的角度来进行晚稻品种选择决策,可使农业生产部门直接依据寒露风长期预报作晚稻品种选择的困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2-2012年清远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数资料对清远市寒露风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51年来清远市总共出现537次寒露风过程,平均每次过程6.4d,过程平均气温20.6℃。寒露风总天数和寒露风过程次数分别以0.532d/年和0.071次/年减少;寒露风过程年平均天数、总天数均为北多南少;北部三连地区年平均寒露风次数在2次以上,南部和阳山1.3次以下;在日期方面,北部三连地区年平均出现寒露风日期在9月下旬,南部和阳山出现平均出现日期在10月上旬到中旬,南北最早和最迟出现日期相差大。寒露风年景方面,清远集中在轻度年景和无出现寒露风过程,佛冈、英德、阳山集中在轻度和中度年景,北部三连地区集中在中度、重度年景。清远市出现的寒露风过程多为干型,其次是湿型,混合型最少。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桂南,属丘陵地区,晚稻面积60多万亩。在晚稻生产中,常常受到不同程度寒露风的危害,因而在群众中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说法。 为了掌握寒露风的规律,我们组织全站同志深入社队调查访问,总结群众经验。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找出了我县历年寒露风的发生规律,确定了寒露风的类型及其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寒露风发生期间,通过建立逐日温度的空间计算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江西省小网格逐日温度分布情况;再根据寒露风指标,进一步计算了不同地形下的寒露风灾害分布情况,并结合卫星遥感监测的晚稻种植地理分布数据,制作了全省寒露风灾害分布图,计算了各地寒露风受害面积,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3S技术的灾害分析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韦京华 《广西气象》1996,17(4):37-39
运用贝叶斯原理从寒露风长期预报错误造成晚稻产量损失了小的角度来进行晚稻品种选择决策,可使农业生产部门直接依据寒露风长期预报作晚稻品种选择的困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连州市1952—2013年地面测站气象资料以及农业气象测站水稻观测资料,对寒露风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连州市的寒露风初日呈现缓慢的逐年推迟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推迟趋势更为明显;连州每年基本都会出现寒露风天气,平均每年出现2.1次,年最多次数为4次,中、重度寒露风平均每年出现1.03次,出现类型主要以干型寒露风为主。中、重度寒露风往往会引起晚稻大范围的减产。  相似文献   

17.
1961—2010年桂北晚稻寒露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广西融安196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按2008年中国气象局颁布的"寒露风等级气象行业标准",统计该地区近50 a寒露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近50 a晚稻寒露风屡年发生;从危害日数和天气过程次数来看,以轻度和湿冷型为主;从危害敏感期来看,抽穗开花期影响最严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次之,幼穗分化期影响相对较小;从寒露风出现早晚、危害日数和过程次数来看,寒露风年际变化较大,且自21世纪以来寒露风危害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19.
贵港近50年寒露风发生规律分析及对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港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9月、10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资料,对贵港的寒露风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贵港寒露风天气过程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贵港出现寒露风天气的平均日期为10月17日,最早日期9月20日,出现的概率达到86%,其中湿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占59%,中度和重度等级寒露风天气分别占28%、24%。同时结合贵港晚稻的生长发育期,研究寒露风对贵港晚稻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5,(2):32-33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过好寒露风关,夺取晚稻大丰收,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缺乏预报寒露风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坚持“实践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