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
Based on geometric structure,active strength,and maximum seismic rupture length along the fault in the late Quaternary or Holocen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gmentation of main active fault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uses the recurrence probability model to predict the recurrence probabiliti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each segment during next 30 yea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s with M=7.0 or greater may happen along Qiajiao segment,Qianning segment,and Selaha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zone,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Mianning and Yejidong segment of Anninghe fault zone; earthquakes with M=6.0 or greater may happen along the segment from Maowen to Caopuo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Xiaoyanjing segment of Anninghe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3.
四川活断层分段与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荣昌  黄祖智 《中国地震》1995,11(3):272-282
本文主要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活动强度与断层上最大地震破裂长度等对四川境内几主要活断层的晚第四纪,特别是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段,并采用概率复发模型对各活动段在未来30年内强震的复发概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The northern boundary fault of Huailai-Zhuolu basin,Hebei Province,has a total length of 58 km and a general strike of NE.The geometry and feature of activity of the 5 segments of the fault greatly differ from each other.17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in 11 trenches excavated along the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fault.It is found that each seg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stinct recurrence of paleoearthquakes.The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each segment are 3500-7000 a for the shortest and 17,000-20,500 a for the longest.However,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whole fault ranges between 750-8500 a.The boundary of the segments can be recognized as the junction,gap,bending,jog and salient of the fault.The length of the segment ranges between 7.5-14 km.  相似文献   

5.
The I ingwu fault is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Yinchuan graben. It hasa close relation to seismicity in the Lingwu-Wuzhong region.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e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the activity features inLate Quaternary have been discussed.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its slip rate have been alsoestimated.The fault is 48km in length,being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according to geologicaland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ast rupture along its northern and middle segments wasoccurred in late of Late Pleistocene or early Holocene while that along the southern segmentwas occurred in midle Holocene.The vertical slip rate is estimated as 0.23~025mm/a sinceabout 66ka B.P.based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erracesⅠ,Ⅱ and Ⅲ and their ages.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  相似文献   

7.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8.
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研究》2005,28(3):207-212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凉山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认为在历史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无论是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大凉山断裂带,这与活断层及古地震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而且,地震活动性分段比较的结果显示,普格附近的空段2和冕宁附近的空段1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为西昌钝角交汇区.另外,需要注意强震前先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六棱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瑞涛  方仲景 《地震地质》1995,17(3):207-213
通过对六棱山北麓活动断裂的几何结构、分段活动特征及段落边界等方面的地质地貌调查与研究,认为该活动断裂可分为4段,除东段在早更新世有过活动外,其他3段均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段,段落长度10~39km。该断裂在晚中生代表现为逆冲性质,至新生代随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而转变为倾滑正断层。各段落上垂直位移量分布呈包络线状,而且各段平均滑动速率不同,西大东小,显示断裂新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变弱  相似文献   

10.
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断层活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造地貌能反映断裂的结构变形特征和断层的活动强度。便如断层陡坎的高度、长度和坡度以及断层陡坎的连续程度。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断层段内每个段落断层陡坎的F(C),F(D),F(LR),F(SR)值的特征。在这篇文章结尾,还讨论了冲洪积扇特征对以活动强度的反映。从地貌统计结果来看,发现在榆木山断裂的中间部位冲洪积扇体坡度最大,从中间向两侧中洪积扇扇体坡度呈减弱趋势。文中还给出了断层陡无坎变形的测量结果,冲洪积扇扇顶热释光年龄和断层滑动速度。从分析结果来看,榆木山北缘断裂可以细分为三段,东段(梨园小口子-排路口)、中段(排路口-芦泉河)和西段(芦泉河-李家山子)。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两条隐伏第四纪断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方法 ,研究了上海两条主要断裂 (太仓 -奉贤断裂和枫泾 -川沙断裂 )的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 ,断裂的最新活动一般在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个别区段的活动可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的特征滑动行为与特征地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晁洪太  李家灵 《内陆地震》1994,8(4):297-304
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由3个独立的破裂段组成。从各破裂段的运动性质、位移分布看,断层的运动属特征地震型滑动。地震活动以强震活动为主,强震具有周期性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且其强度基本相同;中强地震缺失或很少发生;b值在高震级范围内具低b值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特点正是特征地震的典型表现.根据郯庐断裂带中段活断层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点看,未来该区仍然以特征地震方式活动.按郯庐带的强震复发间隔和各段的最新一次活动时代推算,未来一段时期内新沂-宿迁段复发大震的可能性较大,安丘段次之,莒县-郯城段复发大震的可能性则很小。  相似文献   

13.
红河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凤桔  虢顺民 《地震地质》1997,19(2):13-1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沿线的构造地貌、断层岩组合及大量与断裂相关的地层年代,综合分析了红河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总趋势:随着活动时代的趋新,活动中心由南向北逐渐迁移,全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中心位于大理、弥渡一带;探讨了该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为断裂带不同区段地震危险性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地调查表明,山西长治断裂由三段组成,南段和中段为西倾正断层,北段为东倾正断层,总体走向北东25o,长达65km,控制着附近山地与第四纪山间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第四纪早期,断裂发生强烈的垂直差异活动,最大垂直活动幅度可达400m左右;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中段仍有活动,至少发生过两期活动,第—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0.88万年左右或以后、1.49万年以前,第二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49万年以后,垂直错距0.65m。  相似文献   

15.
活断层运动区段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行松  唐汉军 《地震地质》1992,14(2):140-144
断层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在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上经常以区段为单位活动,每次活动的区段长度、运动量等都不相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迁移规律等。为工程建设和强震的预测,划分活断层运动区段越来越迫切。以一次强震活动序列、跨断层大地测量网的复测、直接鉴定断层新活动、并结合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变化等途径来划分断层运动的区段  相似文献   

16.
红河断裂是我国境内主要的区域性活动断裂之一,根据地震地质特征,它被分为南北两段。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分段法—地球化学分段法,依据断裂上温泉的密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和CO_2、F、Li、Sr、B的含量等特征,把红河断裂北段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段。笔者认为断裂带中的流体对断裂各亚段弱化程度的不同,是引起各个亚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遥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颖平  方良好  疏鹏  路硕 《中国地震》2017,33(1):129-140
利用ETM+、KH卫星影像资料,对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开展详细的遥感解译工作,分析其构造地貌及几何展布,并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4条主干断裂在遥感影像中均有表现;西支2条断裂北段明显,南段隐伏,断层沿线发育串珠状湖泊、断塞塘、线性陡坎、弧形等构造;东支2条断裂全段影像线性特征均明显,断层通过处地形凹槽带、线性陡坎、刀砍状断层崖等地貌特征极为发育;野外调查发现,在线性影像特征较明显的地方,断层破碎带均发育,有的宽达几十米,且性质变化明显,该段具有多期多次复杂活动特征。综合遥感解译及现场调查研究认为,本文获得了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表几何分布,为该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邯郸市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磁县—大名断层的分段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探槽开挖及测年结果的分析,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磁县—大名断层从东向西可分为3段:大名—临漳段、磁县—峰峰段和南山村—岔口段,3段呈左阶展布。研究表明:磁县—峰峰段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的证据;西段活动性较强;大名—临漳段沿线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其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覆沉积层的影响,磁县—峰峰段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因沉积物厚度逐渐减薄而表现为上断点由东向西逐渐变浅,在南山村—岔口段表现为明显的地表破裂带。  相似文献   

20.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破裂分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乌加河段(东乌盖沟-大后店)、乌句蒙口-东风村段(大后店-得令山)、大余太段(得令山-小余太沟口)和乌兰忽洞段(小余太沟口-台梁)等4段,其间的段落边界分别为大后店山咀、得令山山咀和小余太沟口阶区。这些段落为相互独立的地震活动单元,但不能排除乌加河段和乌句蒙口-东风村段之间、大余太段和乌兰忽洞段之间联合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