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86-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四场采集海带,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海带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外界条件下活性的变化予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海带体内唯一重要的催化CO2暗固定的酶;此酶活性由海带基部、中部至顶端逐渐减弱;酶活性在用正常水温预处理藻体时最高;正常盐度时酶的活性高于非正常盐度的酶活性;增加NH4+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海带和裙带菜硝酸还原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海带和裙带菜孢子体在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指出两种藻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叶片横向和纵向酶活性分布。阐明生长在不同水层的海带在同一部位酶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培养盐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与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积累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盐度变化而改变:在适当盐度(60~90g/L)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在较低盐度(30~60g/L)或较高盐度(90~150g/L)下,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说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盐度逆境适应酶.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及物质积累关系密切: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时,盐藻细胞密度大,同时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也多;随着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均逐渐降低,但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进一步升高时,盐藻蛋白质积累又有增加,可能在盐藻体内有逆境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均只有一条酶带,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MDH同工酶有m-MDH和s-MDH两种类型,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活性相对最强;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呈逐步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在盐度为1,15和30的条件下,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虾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幼虾肝胰腺中,当盐度为1时,胃蛋白酶活性最高[29.58μg/(mg..min)],胰蛋白酶活性[92.46μg/(mg.min)]与盐度为15时的值[97.60μg/(mg.min)]相当;胃肠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盐度为1时最高。(2)当盐度为1时,肝胰腺和胃肠中脂肪酶活性最大,但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肝胰腺中,各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很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肠中,盐度为1时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09.29μg/(mg.min),显著高于盐度为15,30时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在不同程度的盐度降低下对驼背鲈(Cromilepptes altiveli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幼鱼)摄食、抗氧化和消化生理的影响,本实验设置盐度突变组:5×10~(–3)、10×10~(–3)、15×10~(–3)、20×10~(–3)、25×10~(–3)、30×10~(–3)(对照组);盐度渐变组(每天盐度降低5×10~(–3))。在第0、3、7天时分别取样,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力;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肠道中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中,盐度降低幅度越大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尤其5×10~(–3)~15×10~(–3),3种抗氧化性酶活性在肝脏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中的SOD、CAT在第3、7天活性相似,均显著高于其他同时期各组,MDA在第7天显著升高;3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盐度越低,下降幅度越显著;其他各组的抗氧化性酶和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盐度突变组各组的摄食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5×10~(–3)组最低。盐度渐变组SOD、CAT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MDA先上升再下降,胃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是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持续下降;其摄食量下降后又恢复至胁迫前。综上,鼠龙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盐度突变为较低的水平(15×10~(–3))时,对鼠龙斑的抗氧化性及消化生理的影响较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损害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逐渐降低盐度的方式对鼠龙斑进行驯养,以达到降低应激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应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8.
实验结果表明:PEP羧激酶在海带体内有较高的羧化活性。PEP羧化酶和苹果酸酶等与CO_2暗固定有关的酶活性很低或几乎没有活性。PEP羧激酸在海带体内的纵向分布规律是,叶片的基部酶活性最高,越靠近叶片顶端,酶活性越低;海带幼苗期的酶活性最高,越接近成熟,酶活性越低;NaCl会使酶活性提高;绿光或蓝光下的酶活性比红光下相对要高;低温下的酶活性比高温下的要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设置温度突变组(15°C、25°C、31°C)和盐度突变组(5、15、25、35),探讨了温度、盐度变化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C和31°C(盐度为25)时以及盐度为5和35(温度为25°C)条件下,青鳉鱼摄食响应时间增长,摄食量、摄食效率和摄食成功率显著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5—31°C时随温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SOD酶活性31°C时第7天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15°C和31°C时在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第7天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盐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MDA含量在盐度为5和35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海洋青鳉鱼在盐度15—25,水温25°C条件下摄食及游动行为活跃,抗氧化活性最低,生长良好。当温度高于31°C或低于15°C;盐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胁迫对青鳉鱼摄食行为及抗氧化性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Omg/L氯化镉(CdCl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cl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clase.GPx)的活性,探讨了镉(Cd^2 )对河蟹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浓度Cd^2 环境下,河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暴露于Cd^2 后,河蟹肝胰脏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在暴露72h后,SOD活性恢复并超过未染毒时22.3%。表明Cd^2 中毒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诱导酶活性升高;CAT活性先下降后增高,随后减少,最后以低于对照的水平趋于平衡;肝胰腺中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SOD相似,在解除氧自由基毒性方面有一定的协调性。实验表明河蟹抗氧化系统酶对Cd^2 很敏感。而酶活性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镉对河蟹早期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文蛤呼吸代谢的影响,本实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11、18、25、32、39),检测不同盐度对文蛤(Meretrixmeretrix)耗氧和排氨的影响,以及文蛤的外套膜、鳃、肝胰腺三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不断升高,文蛤耗氧率先升后降再升,在盐度18时达到最大值;排氨率先升后降,在盐度32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盐度不断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文蛤的肝胰腺中乳酸脱氢酶活力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0.05),酶活力在盐度39时为最高;随着盐度不断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文蛤的外套膜中Na+/K+-ATP酶活力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0.05),在盐度32时为最高;文蛤的外套膜和鳃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以及鳃和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受盐度影响不显著(P0.05),酶活力变化也多呈现"W"形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带,裙带菜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比较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o(Harv.))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对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海带叶片内从基部到顶部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固着器内酶活性高于叶片任何部位。裙带菜中,孢子叶、茎、叶片之间酶活性无相关性。三部分中,孢子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茎中酶活性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升高,叶片中则逐渐下降。海带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裙带菜平均高出四至五倍。同工酶分析中,比较了三种提取酶液的方法,以真空抽滤方法最佳;比较了四种染色方法,以Vitc——联苯胺方法、醋酸联苯胺方法较理想;比较了不同的材料处理后同工酶分析结果,冰冻处理与新鲜的材料效果最好,用海水室内培养后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几种环境因子对龙须菜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藻中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红藻糖苷水解酶。以龙须菜的三个品系为材料 ,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如光暗周期、盐度、温度及氮浓度改变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发现 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光周期内开始光照 6 h酶活达到峰值 ,在随后的暗周期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缓慢。 33盐度下培养的藻移到高盐培养 3d后测得酶活性降低 ,而移到低盐培养的则酶活性升高。温度对该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在 15℃或 30℃培养的藻酶活性均高于通常生长温度的活性。该酶的活性与培养基中氮浓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研究不同盐度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硬头鳟(O.mykiss)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在7个盐度(0、5、10、15、20、25和30,分别以S0、S5、S10、S15、S20、S25和S30表示)下饲养虹鳟(3.55g)和硬头鳟(3.57g)幼鱼各40d,分析其肠、胃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8尾鱼。实验用水由自然海水和淡水调配而成,以升盐率1~2d-1升至设置盐度后稳定7d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肠淀粉酶、肠脂肪酶、肠胰蛋白酶、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分别在S5和S10组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它组。在S5组,虹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硬头鳟,在S10组,硬头鳟的肠、胃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虹鳟。虹鳟和硬头鳟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S5或S10组达到峰值;在S25和S30组,硬头鳟的肝脏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虹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分别在盐度5和10时消化能力最好,在高盐度(25~30)下硬头鳟幼鱼的消化和抗氧化能力优于虹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对小黄鱼生理的影响,以人工养殖的4月龄小黄鱼(体质量为(12.6 ±3.1)g)为实验对象,将在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2.1)中养殖的小黄鱼转入到盐度为5(低盐组)和34.5(高盐组)的海水中进行急性盐度胁迫处理10 d,测定并分析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以及鳃和肾脏中的Na+/K+-ATP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小黄鱼肝脏抗氧化酶(SOD和CAT)活力均上升,其中,低盐组的SOD和高盐组的CA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盐度条件下,AKP和ACP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AKP活力随着盐度上升不断增强,而ACP活力则逐渐降低;鳃中Na+/K+-ATP酶活力在低盐组最低,而肾脏中高盐组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在盐度下降到5时仍可正常存活;不同盐度胁迫可导致小黄鱼肝脏中的非特异性免疫酶以及鳃和肾脏中的Na+/K+-ATP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小黄鱼在适应盐度变化过程中肝脏、鳃和肾脏均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小黄鱼在高盐或者咸淡水区域养殖提供了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鲎资源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 而了解和掌握环境因子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生长状况的影响规律, 进而选择适宜放流的时间和海区, 是保证人工放流得以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对中国鲎幼鲎成活率、蜕壳率、蜕壳增重率、Na+-K+-ATP酶活性、免疫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 探讨了不同盐度水平下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渗透调节能力、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变化。养殖试验持续56d, 结果表明: 不同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的成活率、蜕壳率、二龄幼鲎均重及蜕壳增重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且均随盐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蜕壳率和蜕壳增重率与盐度的回归分析均表明, 中国鲎幼鲎蜕壳与生长的最适盐度分别为24.10‰和24.94‰; 一龄和二龄幼鲎的Na+-K+-ATP酶活性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趋势(P<0.05); 35‰和40‰盐度试验组一龄幼鲎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 而5‰盐度试验组一龄幼鲎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显著低于25‰试验组(P<0.05) ; 盐度对二龄幼鲎的ACP、AKP和溶菌酶(lysozyme, LZM)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35‰和40‰试验组一龄幼鲎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显著高于盐度较低试验组(P<0.05); 二龄幼鲎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 盐度10‰试验组显著低于30‰和40‰试验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Na+-K+-ATP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 蜕壳最适宜的盐度在24‰~25‰左右, 盐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引起幼鲎生长率和成活率降低, 渗透调节能力、免疫力和抗氧化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越冬期间水温下降对大黄鱼抗氧化水平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冬季海区自然降温不同阶段(20、16、12、10、8℃)肝脏和肌肉中抗氧化水平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自然降温过程中, 肝脏中3 种抗氧化酶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SOD 活性呈升高趋势, 8℃时SOD活性最强; POD 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16℃时活性最高; CAT 活性呈下降趋势; 而肌肉中这3 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肝脏中GSH 和MDA 含量在16℃时最高; 肌肉中的3 种抗氧化酶活性、GSH 和MDA 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低于肝脏中, 反映了肝脏对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 在抗氧化调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血清酶ALT、AST、ALP、LDH 及CK-MB 随水温自然下降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 即20℃时酶活性最强; CK 和LIP 随着水温降低, 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ADA 和GGT 随水温降低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酶的不同变化, 说明水温对大黄鱼血清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驯化方式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99.44±0.26)g(简写为99 g))和两种规格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99.01±0.61)g(简写为99 g)和(394.50±1.16)g(简写为395 g))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实验设置4种盐度驯化方式:淡水对照组(T0组);从淡水直接过渡到盐度30(T30组);从淡水直接过渡至盐度14,然后以升盐速度2/d(T2组)和6/d(T6组)至盐度30。盐度驯化结果显示:99 g硬头鳟和虹鳟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受盐度驯化方式、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显著。T30组99 g虹鳟和99 g硬头鳟的SOD、GSH-Px和MDA活性在0.5、1、4、8、15和40 d这6个取样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驯化40 d后,T2组99 g虹鳟SOD活性、GSH-Px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9 g硬头鳟GSH-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6组99 g虹鳟和99 g硬头鳟的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2组395 g硬头鳟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T6和T30组395 g硬头鳟血清中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T2组渐变盐度方式更适合虹鳟和硬头鳟盐度驯化,395 g硬头鳟对盐度驯化的适应能力优于99 g硬头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盐度下半滑舌鳎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半滑舌鳎幼鱼(Cynoglossus semilaevis)在淡水、盐度5、10、20和30条件下适应60d,研究幼鱼不同组织(肌肉、肝脏、鳃、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淡水中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末体重在盐度10和20时较高;半滑舌鳎幼鱼肌肉中SOD活力在淡水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P0.05),肝脏中SOD的活力在盐度20时活力出现最大值(P0.05),在盐度30时,鳃和肾脏中SOD活力显著高于盐度5和10时(P0.05);肝脏中CAT活力随实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淡水条件下要显著高于其它盐度(P0.05);肌肉和肾脏中AKP活力随实验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肌肉组织中AKP活力在盐度20和30时显著高于淡水处理(P0.05);在淡水和盐度5时,肝脏中ACP活力显著高于盐度20和30时(P0.05),鳃和肾脏ACP活力则在盐度5时较低。综上表明,本研究规格下半滑舌鳎幼鱼不适宜在淡水条件下养殖,但盐度5以上的低盐度则不影响其正常生长;不同盐度对半滑舌鳎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影响显著,且盐度对不同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影响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