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需求,基于自然资源立体时空特性,针对自然资源三维确权登记,开展自然资源数据三维化处理、管理空间划分、典型自然资源体建模、登记簿信息三维化重构、多源异构三维数据集成展示等关键技术研究。采用立体空间和三维属性表达的技术方法,以空间位置为纽带,有序集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二三维数据,实现基于三维实景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可视化管理,并探索形成自然资源三维确权登记的统一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导,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从“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的技术要求入手,整合各类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并持续更新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二、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展示平台的技术框架,明确平台组件及功能,形成基于自然资源大数据一体化的三维展示和分析平台。该平台功能不仅包括提供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三维数据全要素实时在线更新、三维GIS分析及应用,还涵盖了地上、地表及地下的三维空间建模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为自然资源相关的三维数据生产、数据库建设、功能模块设计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大力推进三维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基于“三维浙江”建设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着色点云的多源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基于点云数据串联其他三维数据,实现多源三维数据大场景集成展示的技术路线,设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相关经验对国内类似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勇 《北京测绘》2018,32(2):170-174
三维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是三维GIS建模的基础,针对网络环境下三维GIS在空间可视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RML的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以点、线、面和体四类拓扑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为依据组织建立数据库,结合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起真三维模型网络发布平台,成功实现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根据三维拓扑关系建立真三维模型,为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和共享、真三维GIS空间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广安市为研究区开展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技术方法研究,从数量、质量和价值3个方面,运用数值统计与空间分布格局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编制广安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国情矢量数据作为制作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集的基础数据,在统计自然资源资产面积和空间分布上有极大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反映上述两项指标。(2)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可用于部分质量和价值指标核算。(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多部门专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Java3D的城市三维景观的网络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健  高井祥 《四川测绘》2005,28(4):156-159,164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Java3D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原型系统。实验表明。在三层B/S结构下采用Java3D进行场景建模和交互,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城市三维景观可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Java 3D技术在三层B/S结构下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谭海  刘纪平 《测绘科学》2004,29(4):34-36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地形三维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下,利用Java3D技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方案,并成功实现了原型系统。实验表明,在三层B/S结构下采用Java3D进行场景建模和交互,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信息载体。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级政府所管理的自然资源资产"家底",需要获取时点特定、标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对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与质量进行动态核算。本文在现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框架内,基于地理国情成果和遥感应用技术,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服务支撑作用,为建立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测绘保障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洋底质三维可视化模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洋因其环境的复杂性和数据的难以获取性,其海洋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场景和海底地形方面,有关海洋底质的可视化研究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建立海洋底质数据库,搭建海底底质可视化的模拟环境;基于水深数据和多波束数据建立基本的三维海底地形,实现多任意等深线的自动生成;依据钻孔数据和地层拖网样品,初步实现海底底质三维可视化。通过系统的集成,建成海底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概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遵循会计学中资产负债表的逻辑范式,以衡量资源环境损益为核算理念,能够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特定时空内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存量与流量的信息系统.其核算对象所赋有的环境与经济属性,以及肩负的“服务自然资源管理,防范生态风险,评价政府生态责任”功能定位,决定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计量假设、核算路径、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同“企业资产负债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国家资产负债表”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中国出境客流井喷式增长,国内用户对境外交通地图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长期以来,境外道路数据因其数据资源较少,道路标准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用户对其理解与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难度。境外道路数据在三维环境下的可视化研究工作旨在增强地图表现力,提高用户在难以接触实地情况下的快速认知水平。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结合地图学和色彩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境外矢量道路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Google Earth平台Open StreetMap(OSM)道路数据的二级解译模式和三维环境下道路符号中的视觉层次建立方法,并在EV-Globe海量空间信息平台的三维环境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
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基底,是重要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2021年8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布《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文(1)从概念层面上论述了实景三维中国的内涵,包括定义、主要特征、建设内容和意义;(2)介绍了实景三维中国的产品体系;(3)重点论述了实景三维数据模型、模型生产、物联感知数据接入和融合、数据管理与可视化、保密处理与质检等方面的关键技术;(4)介绍了实景三维中国的标准体系;(5)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该文可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Web环境下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亮  张友静  龚健雅  宋小刚 《测绘科学》2008,33(1):119-121,151
Web环境下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存在诸多技术难点。相对单机及局域网环境,Web环境下的网络响应时间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维可视化的实际效果。文章围绕这一问题,从三维建模效率和三维模型数据量两方面入手,在分析现有方法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房产测绘信息特点,提出了基于模型库的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场景实时构建方法、基于模块化和参考复用的三维建模方法,进而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Web环境下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得以实用化。实验系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核算:从国际经验到国内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历程表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同资源环境核算一脉相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不仅具有资源资产核算的共性,还具备区别于资产负债表及环境经济核算的个性;科学定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功能,不仅要正确理解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赋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政策旨愿,还需认识到它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确权、调查、监测、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环节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为例,基于LeicaHDS公司的ScanStationCIO三维扫捕系统,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古陵墓可视化技术流程,并提出了古陵墓点云数据获取与处理、三维景观建模与可视化实现的方法。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和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古陵墓的高分辨率三维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上,可构建精准伟的古陵墓三维景观模型,并进一步开发出古陵墓的三维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三维可视化是建设工程规划报建的最新发展方向,本文重点研究和总结一套基于建设工程规划报建的三维模型构建技术,并介绍了其基础数据的获取方法、三维可视化规划管理分析及网络发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存在过多的节点分解合并,影响实时渲染帧速。为此,研究基于ArcGIS与3ds MAX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将采集的地形数据导入至3ds MAX软件中,构建三维地形模型,采用Geodatabase数据库有效的保存和管理其相关数据,利用ArcGIS中的ArcEngine组件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测试结果表明:在地形区域大小和视场角相同的情况下,与传统的可视化技术相比,使用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避免了大量无谓的节点分解合并,实时渲染的帧速明显提高,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实时渲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面向虚拟地球的三维气象场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气象场是一个多维变化的环境,可视化是研究其内在规律的重要方法。针对三维气象场的全球范围、多维多尺度、海量数据等特征,提出了基于体元对象的数据模型和多级体元索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三维气象场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基于箭头模型的矢量场可视化方法和改进后的基于三维纹理映射体绘制的标量场可视化方法。最后基于虚拟地球平台进行了可视化和时空检索分析实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它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日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多地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聚焦地理信息与湿地管理工作的结合,通过发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管理与应用方面的优势,整合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数据,以建立基于GIS的湿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湿地保护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组织、系统功能设计等内容,为开发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格林纳达自然与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搜集大量相关原始资料,并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编辑。建立有效的分类编码规则,将所有空间要素按照矢量和栅格形式编辑入库,最终建立一个信息完整的格林纳达专属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库,方便了信息查询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ArcScene对格林纳达的降雨、地形等基础数据展开可视化分析,所得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