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文中的“星系(galaxy)”一词原意是“牛奶之路(Milk Way)”,是银河系专用的名称,18世纪后发现的模糊添体统称为“星云(nebulae)”。早期的观测者们就曾注意到这些“星云”在天空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个别区域比较集中,也许只是巧合,也许另有深意,但他们找不到更多的线索。十九世纪末,照相术的出现让天文学家们得以研究更加暗弱的天体,  相似文献   

2.
用途各异的人造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在我们的头顶上空,每时每刻都有忙碌的人造天体经过。在晴朗的夜晚经常会看见一个小亮点在夭空中匀速移动,这种现象基本上可以判断为人造天体(如果是飞机,大部分是有规律的闪烁)。大部分人造天体的发光来自于其反射的太阳光,它的本体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很好的反射面。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拍摄人造天体过境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现在很多网站只需要把经纬度输入进去,就能精准地给岀想要拍摄的人造天体过境信息。  相似文献   

3.
王敏 《天文学进展》2002,20(1):59-73
近期大视场CCD成像观测表明,由年轻星激发的部分赫比格-哈罗(HH)天体的尺度范围超过1pc,比过去认识的HH天体的尺度大了一个量级。目前的观测已经发现pc尺度的HH天体有数十个,表明HH天体达到pc尺度是很普遍的,这将深刻地改变人们对年轻星与其周围环境作用的认识。综述评述了pc尺度HH天体的观测性质,讨论了巨HH天体对恒星形成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周围星际介质的物理和化学影响。  相似文献   

4.
使用CCD观测慧木相撞居小莲,周路定,方国权天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天体观测对于天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的天文学家主要靠肉眼观测,光学望远镜出现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利用望远镜进行目视观测的局限性仍很大,例如,对天体不可...  相似文献   

5.
一、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眼前像有一个半球形的夜幕天穹,上面点缀着无数星星,感觉自己仿佛是处在这个天穹的中心,这就是人们对“天球”的印象。天文学家为了研究天体的位置和天体的运动引入天球的概念,定义天球是以地心为中心,以无穷远为半径的假想球,所有天体都分布在天球上,地球自转轴的延伸叫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交点叫天极。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人们不觉地球运动,却看到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天轴自  相似文献   

6.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09,(12):32-33
在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用量日仪第一次准确测定恒星视差之后,三角视差法就成为衡量宇宙距离最可靠的办法。天文学家们以丰及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新兴的领域,迫不及待地搜寻太阳系的近邻。但要用肉眼测量天体位置的微小变化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直到十九世纪末照相术成熟以后,这个领域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7.
天体距离测定是天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为了测定遥远天体的距离,可谓是费尽心机。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绝对测定和相对测定两条不同的途径,确定宇宙中各类天体的几何距离、光度距离、速度距离、尺度距离以及宇宙学距离等(这些概念我们将在后文陆续介绍),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本文尝试对测定太阳系外天体距离的一些主要方法给以较为系统的介绍,择其津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讨论有关天体测量中的测光问题,介绍一些地面天体测量仪器和空间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测光研究。给出一种测光资料的处理方法,并建议利用DCMT开展天文测光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远古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获得天体信息的媒介基本只有一种:可见光。望远镜发明以后,人们拼命制造更大更好的望远镜,也依然是想收集到更多的可见光、看到更清晰的天体影像。19世纪,人们才知道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种。到20世纪,科学家才排出电磁波的波谱,发现它是极宽极宽的,频率从低到高,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可见光仅占极小极小的一段,在整个波谱中,频率的值翻了60番,其中可见光仅占1番。天体不一定只发射可见光,也可能发射其他电磁波,如果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下半叶的天体物理学宣焕灿19世纪上半叶,天文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随着中星仪、测微器、摆钟等近代天体测量仪器的问世,18世纪人们已发现了自行、光行差、章动等影响天体坐标的各种因素,19世纪30年代又发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于是天体测量学彻底...  相似文献   

11.
朱紫 《天文学进展》1997,15(1):21-26
讨论有关天体测量中的测光问题,介绍一些地面天体测量仪器和空间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测光研究。给出一种测光资料的处理方法,并建议利用DCMT开展天文光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偏振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有效工具.该文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几个方面介绍了近红外偏振在恒星形成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反射云能很好地示踪年轻星天体及分子外流,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确定红外反射云的偏振对称中心,从而确定它的照亮源;偏振波长相关曲线包含了年轻星天体的星周物质的很多信息;年轻星的分子外流导致了红外反射云的形成,因此红外反射云的照亮源通常与年轻星天体成协,并是分子外流的驱动源;一些年轻星天体埋藏得很深,一般在近红外波段无法直接探测到,人们称之为深埋源,通过分析偏振矢量的方法可以找到深埋源;一般认为比较年轻的年轻星天体都是有尘埃盘的,尘埃盘的存在会导致它的偏振形态出现偏振盘,偏振盘町以用来研究尘埃盘;恒星形成区里成员星的偏振主要是由尘埃的二色性消光产生的,这样偏振方向会平行于致使尘埃排列的磁场的方向,从而能够揭示磁场的结构.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中远红外偏振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天体测量学研究的内各以及与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描述近10年来国际天体测量研究的进展和前沿课题;叙述我国天体测量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基础,以及近10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其他科学组织支持下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10~2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业余天文摄影的基础知识(1)蓝松竹编者按:哪一个天文爱好者不想亲自拍摄一次罕见的天象、并把自己最珍贵的天文观测结果保存在自己的影集中呢?的确,天体摄影是获得天体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业余天文家的基本功之一。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请多年从事天文照相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参宿四的黑子参宿四是猎户座一颗著名的红超巨星。1995年3月,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Dupree和空间望远镜空间研究所的Gilliland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暗天体照相机对它进行了拍摄。这颗恒星非常大,它延伸的大气层直径超...  相似文献   

16.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为什么会有红色类星体研究类星体的天文学家通常习惯于寻找蓝色的天体。1994年澳大利亚一个天文学家小组观测了几百个类星体,发现其中80%是红色的。他们认为这些类星体之所以是红色的,是由于尘埃引起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红类星体并不...  相似文献   

17.
Ia超新星作为测量遥远星距离(从而测定宇宙膨胀速率)的“标准烛光”,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天体,主要介绍当前Ia超新星研究的理论和观测进展,光谱分光及测光证据表明,Ia超新星是由吸积碳氧白短星热核爆炸产生,但有关Ia超新星前身星双星系统及流体动力学模型仍是有争议的,蓝Ia超新星具有相对均匀的峰值光度,它是天文学家已的校准得最好的示距天体,近年来,人们在利用Ia超新星测量时空方面已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家骥 《天文学进展》1997,15(2):145-156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之一,是储存着银河系早期演化珍贵信息的“化石”。球状星团的天体测量,主要包括球状星团天区内恒星相对自行的测定,并由这些相对自行数据采用适当方法定出星团的绝对自行,或者直接测定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数据,或者进一步与测光和视向速度数据结合,可以开展与球状星团的距离、运动、动力学状况、质量、年龄、演化等等以及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等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在本文中对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19.
太阳及其业余观测李恩杰太阳巨大而明亮,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从古至今,它一直是天文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古代,人们靠肉眼或一些简单的仪器,观测和掌握了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时间历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太阳的观测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星光的探索     
星光的探索刘宇星浩瀚的星空,距离我们远近不同的恒星,发出明暗不同、色彩各异的光芒。透过这些星光,我们对恒星世界能了解些什么呢?时至19世纪,随着分光术、测光术、照相术等物理方法的产生,人们开始用来探索星光的奥秘,于是伴随着恒星天文学的发展天体物理学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