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2021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将开展试点作为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为落实和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河南省用创造性思维解题,以“主张所有、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创新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监管职责,保障全体人民分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之后又陆续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等重要文件,系统指导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以下简称“资产清查”)是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基础,是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中央改革任务的重要途径。2021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二批试点,浙江省积极响应,开展了全省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和水7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清查工作。其中,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产经济价值最高,其价格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自成立以来,紧扣"两统一"职责,以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有偿使用为着力点,以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框架体系为导向,稳妥夯实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高效完成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一批试点、青海省黄河流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青海经验",贡献了"青海力量",切实提升自然资源业务水平,有效发挥了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启动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12月26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在西宁举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业务培训班。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海东、海北、海南所辖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三江源国家公园以及所辖四县(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玛多县)自然资源管理相关负责人,厅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拜会自然资源部成果,自然资源厅多次与自然资源部沟通协调,9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下发文件将我省与河北、江西、湖南、宁夏等5省列为第一批试点省份,这也是我省自然资源领域首个试点。在综合考虑全省自然资源禀赋特点以及业务开展条件等基础上,经厅党组统筹考虑,决定将祁连县列为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县。10月22日在祁连县召开了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  相似文献   

8.
正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之际,青海省黄河流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启动大会在西宁市湟源县召开,这是继祁连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后,再次对清查工作安排部署。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保卫,西宁市政协副主席、湟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史超,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毅出席会议。会议由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赵蓉主持。会上,罗保卫对做好黄河流域清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两统一"职责.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管理体系,是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2月27日至28日,自然资源部权益司组成调研组一行7人,赴我省调研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调研组通过座谈会和研讨会的方式对我省清查试点工作给予了指导。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保卫出席并主持会议,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海北藏族自治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重庆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要求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为重点,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以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为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注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全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方面,《方案》要求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工作实施方案。总结大足区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土资源部、中央编办、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要求对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进一步明确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报经中央同意,自2016年12月-2018年2月,选择青海三江源等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组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格局,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因为部门职责分散、交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主要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山水林田湖草的各项产权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国家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国务院发布实施。《意见》明确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落实途径。围绕这些内容,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3日上午,浙江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召集人陈铁雄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今年9月,经省政府同意,建立了浙江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我国全面开展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自然资源部下发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方案》,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为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经验。试点方案中重点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流等特殊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自2019年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宁夏按照"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制度引路、实践夯基"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由清查统计制度、价值评估、资产核算制度等8项制度组成的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管理体系。目前,已完成3项省部级改革试点任务,取得14项研究成果,拟定6项制度办法,申请了4个地方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垂直管理与"三权分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青 《国土资源》2004,(7):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城市的土地属国家所有。”1998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由此可见,国务院是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而非所有权主体),是一个典型代理机制下的执行主体。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划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自然要素的管理,从原来分散在经济发展保障部门,统一到一个部门,生态属性与生产属性并重,系统保护修复与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举;其二,强化自然资源的全民所有属性,明确所有权行使主体,落实全民所有权益。既要保障发展,又要兼顾保护,如何平衡?替全民管理自然资源,如何落实全民权益?作为所有权行使主体,这个年轻的部门肩负着中央的改革决心,承载着全民的期望,必须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首次提出了所有者职责。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福建省、三江源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