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广东区域旅游正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度假区(城、村)建设正从城郊向山区与滨海延伸,呈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与区域特色,如:"环城市(群)休闲度假带"的空间布局模式,"度假 观光 娱乐 专项 特种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民营企业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多业共生"的产业组织模式,主题体验型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主题休闲型的度假旅游地发展模式等;立体地构造了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区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文中以滨海"休闲城市"珠海市与中国"旅游强县"粤北山区清新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俊鸿  宋军 《热带地理》1998,18(2):188-192
番禺市的旅游资源、旅游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潜力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旅游发展应定位于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大力发展娱乐旅游和商务旅游,策略吸引珠江三角洲的家庭游客和商务游客。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第一"旅游强县"清新县为例,阐述旅游发展对清新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认为发展旅游休闲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之一.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可直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旅游乘数效应;从经济结构方面看,旅游发展可直接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从综合效益方面看,旅游发展还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文化发展.最后,提出了"经旅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珠三角九城市1999-2008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了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内旅游收入、海外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总体变化,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近年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在旅游规模位序、旅游发展状态方面的变化特点;最后提出缩小珠三角城际旅游经济差异的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深化城际合作,调整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三大旅游圈和八大旅游板块;加快边缘地区的旅游发展步伐;将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与周边城市的自主发展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5.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地理学报》2011,66(2):257-26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赖以依存的区域主体,也必将 成为一种特殊尺度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城市群旅游地的概 念。在对珠三角旅行社区内线路、区内长途客运、国内(省外) 旅行社赴珠三角及港澳游客实 际到达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广州的到达中心性、接近性、中间度数值均较高,也是国内(省外) 游客到珠三角 的集散地,在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深圳、珠海由于毗邻香港和澳门,是珠三角城市群区域 重要的目的地,同时也是港澳游客进入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重要集散地。其他城市如佛山、 东莞两城市以商务旅游为主,惠州、肇庆以生态旅游为特色,而中山、江门则两者兼具的特 点。最后构建了珠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空间网络结构模式,形成“三级旅游基地、三类旅游区 域、三条主要旅游轴线”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义彬 《地理科学》2008,28(3):439-444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为旅游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策划和开发,把农艺展示、田园风光观赏、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经济欠地达地区。梅州市农业旅游是在农业庄园的基础上、在"三高"农业观光旅游成功案例的示范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雏形阶段——兴起阶段——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梅州市旅游业的支柱和品牌。分析梅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农业旅游发展特征,剖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促进其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经济欠发达山区"三高"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大珠三角与其周边地区的地理梯度特征,可见大珠三角在广东地理、经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其周边地区的边缘地位。这种“核心”与“边缘”或“中心”与“外围”的关系实际上构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系统,前者主要成为旅游客源地,后者主要成为旅游接待地。大珠三角城际在空间上的逐步融合,构成了广东“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和“点-轴树状游憩网”,以及“南部濒海游憩廊”的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8.
休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本文通过对福州休闲旅游的客源状况、经济收入、旅游资源及省会城市迅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评价,指出发展福州休闲旅游的现实意义,并对福州休闲旅游的策划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品牌的密切关系,给出了城市旅游品牌的定义,认为不断创新城市旅游品牌是城市旅游竞争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中以广州市为例,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广州城市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际岭南文化之都"强势品牌的构想.强调城市旅游品牌创新要"把旅游与城市建筑、景观道路、广场绿化等城市环境要素结合起来,做到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同时从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国际旅游都会、打造岭南海滨城市品牌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旅游品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工业旅游与珠海金湾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初步分析了珠海金湾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潜力和启动策略,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名牌企业主题园模式,工业园区观光地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模式,以及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甘肃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对甘肃河西走廊酒泉市旅游业发展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认识观光农业对于形成普遍的旅游意识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业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干旱地区观光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变和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有赖于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在现阶段依附于木地城镇,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根据这种依附性可以对观光农业资源进行空问分类,将其划分为城郊型、景点依附型、线路依附型和独立型.并据此对现有观光农业加以评价和考虑布局问题。由于绿洲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城郊型观光农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布局重点也比较明确。景点依附型观光农业可以集中于几个著名的、比较成熟的景点周边。独立型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现有的生态农业开发区为基础,但是依赖于密集的资金投入。在长期内,在广大范围内丰富的绿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有赖于未来私人汽车旅游的普及和带薪假期制度的实行.以及旅游业充分发展后线路旅游的成熟。特定商业模式和文化资源的加入以及形成新的旅游观念对于其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独山子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专业化城市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一类城市群体,其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工业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工业和城市复合型旅游产品。本文以独山子为例,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银 《热带地理》2005,25(3):278-282
邵阳市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观、意味无穷的竹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竹工艺文化和绿色饮食文化等特色。将竹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特色旅游模式加以研究开发,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颇有指导意义。文中阐述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邵阳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欣赏观光型、休闲体验型和文化商贸型为主的基本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本分析法,使用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6个5A级沙漠型旅游景区的在线评论内容。结果表明:(1)沙漠旅游正在向大众旅游发展,可以分为观光型旅游景区、过渡性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景区3个阶段;(2)核心吸引物是自然资源,以“沙+水”模式为主,游客感知差异明显;(3)出游方式倾向于亲子游和自助游,孩子的旅游体验是亲子游中的关键,线上攻略是自助游游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行程规划倾向于目的地景区组合,景区效率、收费、服务态度、游客数量与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针对沙漠旅游提出了合理开发沙漠资源、重视景区间协调发展、综合发展景区功能、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夏威夷群岛是世界上著名的岛屿旅游地,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要旅游目的的地区之一.通过美国夏威夷州2003 Annual Visitor Research Report,获得第二手关于夏威夷旅游者的详细数据资料,依据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找出夏威夷群岛主要客源地(Major Market Areas,MMA)游客行为特征,旨在对我国海岛旅游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鑫  吴晋峰  郭峰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4):1176-1181
近年来,沙漠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应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居民的沙漠感知形象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沙漠旅游行为意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们对沙漠旅游十分向往,愿意支付较高的旅游费用并花费较长的旅游时间,但对沙漠的感知形象支离破碎,且对已开发的沙漠旅游景区认知度较低。研究还发现,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和交通可达性差是阻碍目前中国沙漠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中国沙漠旅游快速发展的3点建议,即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塑造鲜明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交通可达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8.
广西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津水库是广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库区湿地特殊的服务功能、提出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的设想。结果表明: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舒适性资源,该库库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品位高,并具有后发优势,具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宜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观光、寻幽探险、水上娱乐、疗养健身、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商务会议、科普教育等形式的旅游。提出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从观光农业兴起的原因、内涵及特征,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规划与开发、观光农业园区的发展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我国观光农业的内涵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产品开发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82,自引:9,他引:73  
苏平  党宁  吴必虎 《地理研究》2004,23(3):403-410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 ,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以外 14个区县中的 2 3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 ,按照地复合分类法根据旅游地的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的性质将旅游地分为 9种类型 ,根据北京市情况可归并为 4类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电话调查等技术手段 ,将四类 2 35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分别进行了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空间离散指数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 ,从而得出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