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部全国物探(激发极化法)会議,于一月在杭州市召开。会上,来自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地质局,部属单位和兄弟单位的六十名代表,总結了激发极化法工作,交流了經驗。經过座談和討論,代表們一致認为激发极化法,几年来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对寻找各种类型的金属硫化矿、磁鉄矿、石墨、无烟煤等矿床是有效的。特別是对于地形复杂、浸染型的矿体更为有效。由于激发极化法本身的特点(非矿干扰少,单解性强等),它  相似文献   

2.
双频激电在白岭多金属矿区新一轮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友  刘伟  闫文强 《矿产与地质》2007,21(5):563-566
介绍了运用双频道激发极化法在黑龙江省白岭铜-锌多金属矿区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发现新矿体的过程。研究认为,该矿区内形态规整、相对低阻的双频激电异常多由铜-锌多金属硫化物矿体所引起,并以该实例来说明,利用双频激电法寻找深部的隐伏金属硫化物矿体是具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时域激电法单极-偶极装置在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描述了测区地质概况和岩(矿)石电性特征,结合图示简述了测深装置原理、布极方式、探测深度等.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和充电率特征,根据中间梯度法推测了断裂和主要岩性分界,浸染状铅-锌金属硫化物在平面上的走向和矿化范围,依据单极-偶极测深能够有效地确定含铅锌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体空间位置,结合点源梯度剖面上充电率异常特征,推测了极化体产状.钻探验证在断层中见铅锌矿化,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言探寻金属硫化矿通常是采用地质填图方法,圈出岩石露头和残积物,再用某种物探方法圈出未风化的岩石的物性变化范围,或是用化探采样圈出金属元素的分散晕.现有地面物探方法中,确定布钻位置通常还采用激发极化法.磁法、重力法和电磁法对于矿体的存在,有可能提供更确凿的资料.自然电场法以前曾广泛地用过,但现在许多地质和物探人员都认为它不太合用.普遍地认为自电法的效果不明显.自电法没有获得异常,并不能排除有矿体存在的可能性.在整个澳大利亚广泛地分布着导电  相似文献   

5.
目前激发极化法是用来探寻金属矿的主要方法之一,找硫化矿最有效.因为极化直接随颗粒界面的面积的总和而变,所以适合于勘探浸染的硫化矿.因为它具有深度控制,所以有时在圈定地下水以下的硫化矿方面比某些电法(例如自然电流法)优越.激发极化的起因现在已经是很清楚的了,最主要的起因是电极极化利薄膜极化.寻找金属矿是基于电极极化的原理,而薄膜极化的原理则用于找地下水.利用这两种机理,可以鉴别新鲜水与脏水之间的分界面.  相似文献   

6.
李建良 《地质与勘探》2016,52(5):924-930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由于该金矿床的空间展布的复杂性,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预测矿体的展布与形态。文章以金牙金矿床那元矿段ZK58811孔的井中激电为例,对激电测井与地-井方式方位测量的方法技术及资料解释作了说明。该矿床矿体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矿床延伸较大,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沉积。通过井中激发极化法测量,较准确地推断了构造、矿体在钻孔四周的展布,为后续钻探设计提供依据,减少了探矿风险,加快了矿床勘查,证明井中激电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物探是成矿带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激发极化法测量限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在成矿带资源评价中未大面积开展。本文在初步分析磁法、重力法、激发极化法等在成矿带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金属矿床矿石构造多以浸染状为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成矿带物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展激发极化法普查的技术思路。通过总结土屋斑岩铜矿成矿带、百灵山花岗岩岩体北接触带铅锌多金属成矿带1∶5万激发极化法的试验、示范成果,认为该方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找矿成果明显,并提出在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以1∶5万激发极化法为主要方法的综合物探普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浸染型金属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它在黄铁矿化、碳化、石墨化等含电子导电矿物的岩层及多数金属矿上,皆能显示异常,造成异常解释的多解性和局限性,导致物探工作难以得到良好的地质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费锡铨研究了一种直接找矿的方法——地电化学找矿法(自然电极电位法,电提取离子法)。既能区分矿与非矿异常,又能指示矿种。本文着重介绍地电化学法在吉林省四平地区(伊通县、梨树县、四平市山门)提取Au、Ag、Co、Ni、Cu、Pb、Zn、S离子试验效果、野外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引言激发极化法是普查勘探多金属矿床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寻找细脉浸染型硫化多金属矿床方面特别有效.不仅如此,在解决与多金属硫化矿、氧化矿或与某些粘土矿或含碳有机物有关的铀矿地质问题中,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随着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特别是在有黄铁矿化和石墨化(含碳)干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物探足成矿带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激发极化法测量限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在成矿带资源评价中未大面积开展。本史在初步分析磁法、重力法、激发极化法等在成矿带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金属矿床矿石构造多以浸染状为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成矿带物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开展激发极化法普查的技术思路。通过总结土屋斑岩铜矿成矿带、百灵山花岗岩岩体北接触带铅锌多金属成矿带1:5万激发极化法的试验、示范成果,认为该方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找矿成果明显,并提出在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以1:5万激发极化法为主要方法的综合物探普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仁斌 《地质与勘探》2017,53(3):519-527
寻找隐伏矿产是当今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隐伏矿产埋藏深度大,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因此寻找隐伏矿产不仅需要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依靠地球物理手段求取深部信息。本文介绍了利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镶黄旗某锌钨多金属矿区找矿的效果。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和测深工作,发现了高极化率异常与锌钨多金属矿体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大致圈定了与成矿有关的金属硫化物富集体范围。结合地质资料与钻探验证,证实了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磁电阻率法(MMR)是一种通过观测介质中一次电流的磁场,而研究地下导电率变化的一种方法;磁激发极化法(MIP)则是通过测量介质中二次电流(即极化电流)所形成的磁场,而获得地下激发极化信息的一种方法。前者用于发现由岩、矿石导电率的差异而引起的异常;后者用于发现由岩、矿石电化学特性的差异而引起的异常,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3.
大深度激发极化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温佩琳  赵秋梅 《物探与化探》1996,20(5):329-330,344
为了寻找埋藏较深的金属矿体,需要研究大深度激发极化法。本文围绕提高信噪比的关键问题:时间或频率制式的选择、双频大功率激电系统、大深度激电排列技术、消除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等进行了探讨,这有益于开展大深度激发极化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井中激发极化法就是近年来由于生产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井中物探方法之一。其原理与地面激发极化法是一样的,但它可以利用钻孔这一有利条件,把测量电极或供电电极放到井中,使之更接近矿体,从而增大了有用信号,扩大了勘探范围。因此,它不仅可以验证地面物探的推断结果,而且可以发现钻孔周围的盲矿,还可以根据异常特点确定矿体位置。我们在开门办学过程中,先后在山东、吉林、辽宁几个矿区进行了生产实验工作,并在室内做了一些模型实验。现把有关理论计算,模型实验及部分野外成果简述于后、以供参考。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加拿大Scintrex公司新型时间域激电勘探系统-IPR-12在第四系覆盖较厚的青海循化某铜金矿上的找矿效果.在地表第四系覆盖较厚的青海草原,用激发极化法寻找金属硫化物矿体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优势,选取恰当的装置和合适的观测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许文祥 《物探与化探》2012,36(3):426-428
在粤东北某矿区进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工作时,人文干扰引起假异常。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地下通信光缆和地下金属供水网的平面和剖面异常特征,研究了人文干扰对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观测结果的影响。经过与已知矿体异常特征的比较,区分出矿异常和干扰异常。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小型脉状金矿的地质及激发极化异常特征,通过已知脉状金矿体的实例,说明寻找隐伏金矿时,要注意研究低缓的,幅度较小但稳定连续的异常,这些激发极化异常有可能是小型脉状金矿体的反映。由于成矿条件的限制,在金属硫化物含量不同的情况下,矿体可以表现为低阻高极化体,也可能表现为高阻高极化体。电阻率法受地形影响大,不易分辨小型脉状体的异常,可以作为评价和解释的参考信息,而激发极化法受地形影响小,是寻找含硫化物的小型脉状金矿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物探与化探》2005,29(1):65-6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李金铭教授主编的《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已于2004年10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是一本面向从事金属矿产勘查和激电法找水野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主要介绍常规激发极化法。全书共4章,并附有211张图组成的“正演曲线图册”。  相似文献   

19.
电提取离子法在几个矿区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锡铨 《物探与化探》1984,8(3):162-166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浸染型金属矿方面有独特之处,但由于本法在黄铁矿化、石墨化地质体上可有同样的异常显示,因此需要研究一种能够判断异常性质的方法。实践表明,金属矿周围的溶液性质和浓度因矿种而异,并形成较大范围与矿体有关的某些离子晕,这就为电化学方法找矿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0.
江西大吉山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大吉山钨矿床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由石英脉型钨矿体和花岗岩浸染型钨、钽、铌、铍矿体构成.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文章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法,对石英脉型矿体和花岗岩浸染型矿体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分析.研究表明,与石英脉型矿体成矿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CH4±N2体系,与花岗岩浸染型矿体成矿相关的流体为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CH4体系,两者流体的性质不同.笔者认为,在流体体系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石英脉型矿体的主要形成机制,而花岗岩浸染型矿体中金属元素的沉淀则主要由流体体系的冷却作用所致,这两类矿体的成矿流体的来源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