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甘肃引洮供水工程饱和黄土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黄土分布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时,黄土常呈饱和状态,不具湿陷性,简称饱和黄土,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13#、14#、15#隧洞通过饱和黄土,通过常规土工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综合测试,对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微观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应选择盾构法进行饱和黄土隧洞开挖。  相似文献   

2.
地下隧洞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土地层模型,采用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黄土场地的地下隧洞埋深及隧洞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地下隧洞的埋深及隧洞与地表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有关规律性.为黄土地区的地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进武 《地下水》2003,25(3):196-197
西安市黑河引水(二期)见子河渠道工程引水隧洞是较典型的黄土隧洞,其断面型式为马蹄形断面,对于黄土隧洞来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本文通过介绍其设计,分析了这一断面形式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Q2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2饱和黄土含水率高,强度低、变形大。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变形破坏一直是工程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隧洞围岩收敛变形、二次应力场监控量测与数值分析,获取隧洞围岩动态综合信息,研究在一次支护条件下,隧洞围岩的收敛变形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隧洞围岩收敛变形和应力在最初的10~15天呈线性快速增长趋势。后期,收敛变形随时间呈非线性增加,受一次衬砌的限制,其变形在隧洞开挖30~40天后渐趋于稳定,但应力持续增加,反映Q2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为避免隧洞围岩压力过大,造成隧洞围岩及支护破坏,建议在开挖后30~40天施作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5.
倪玉山  张华兵 《岩土力学》2006,27(Z1):22-26
黄土隧道围岩不同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的数值分析,对了解黄土隧洞变形破坏机理以及黄土隧洞设计施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黄土隧道围岩采用中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各3种不同支护顺序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各个施工工序地表最大沉降量、隧洞拱顶最大下沉量、围岩塑性区分布、衬砌单元弯矩以及岩体总应变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从开挖方法来说,双侧壁导坑法要优于中壁法;从支护顺序来说,滞后支护要优于及时支护。此结果可为黄土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兵  倪玉山  赵学勐 《岩土力学》2004,25(Z2):247-250
模拟分析黄土隧洞围岩稳定性对了解黄土隧洞变形破坏机理,对黄土隧洞设计施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粘弹塑性模型对黄土隧道围岩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围岩的变形规律,探讨围岩位移场分布,并同真实试验黄土隧道的侧面无衬砌和半衬砌两种工况各3种状态的变形破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的结果与真实隧道的变形破坏过程基本吻合,此结果可为类似的黄土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新华 《地下水》2012,(3):186-188
在广泛收集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论述黄土渠道、隧洞、边坡和其他渠系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进一步认识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13#、14#、15#隧洞围岩为al-lQ2饱和黄土,地下水位高于洞顶437m,饱和度一般在98%100%,水稳性很差。因此,该段隧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其工程特性,采用D 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关联流动法则,模拟了传统钻爆法开挖时隧洞稳定性,计算表明,若采用钻爆法,由于围岩的岩性软弱,隧洞开挖后,在隧洞周围较大范围内存在应力降低区,隧洞位移十分迅速而且位移量非常大,洞顶下降发生塌方并引起地面沉降。从盾构法施工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分析,其施工风险相对较小,施工过程中可利用护盾很快封闭围岩,因此该段隧洞宜采用盾构法施工。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在2000多年前对黄土已有论述,.并且黄土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对黄土特性也有所了解,如土桥、窑洞、隧洞的工程建设,便是实践经验的成果。但在铁路工程上用黄土这个名字,主要在解放后。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深埋黄土隧洞的开挖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大跨度深埋黄土隧洞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全断面开挖时黄土的变形破坏规律和衬砌中内力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开挖方式, 揭示了开挖的本质, 分析了内力合理分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某黄土公路隧道在通车运营几年后出现了衬砌开裂及隧道沉降病害。通过对该黄土公路隧道病害的监测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得出黄土工程特性、地表水及黄土隧道埋深是造成隧道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上述隧道病害,本文提出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对4种不同工况下的加固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结构的局部补强和对地表水的处理,结构与土体之间应力的传递和消散作用使得应力逐步得到调整与改善,最后对拱脚的加固使得隧道结构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应力分布更加合理,承受荷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故而本文提出,该隧道衬砌裂缝应进行修补加固,同时对拱脚地基采用树根桩和夯扩桩加固的方法可以提高隧道安全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total results obtained in solving morphological, retrospective,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orecast tasks for loess-soil massifs. It is shown that the maximum relative subsidence ranges from 0.17 to 0.21, the thickness of subsiding loess massifs is 55 m under a natural loa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yclites composed of subsiding loess soils reaches ten, and more often the number of buried subsiding soils does not exceed four to five in a section of a loess massif. The main result in solving these retrospective engineering-geological tasks was the development of eight hypotheses and mechanisms of loess-soil subsidence, on the basis of which a general theory and four particular theories on the formation of loess subsidence were formulated. The result of solving the forecast tasks was the elaboration of method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ed settlement of loess massif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wet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ochemical, geochemical, geotechnical, and integrated techniqu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perties of loess-soil massifs.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层地表径流下潜模式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在黄土滑坡、地裂缝、黄土洞穴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下渗重力水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对下渗重力水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以黄土洞穴灾害为例,将黄土暗穴形成过程中黄土地层地表径流的下潜模式概化为渗透重力水漫渗型下潜模式、地表径流集中灌入下潜型模式、渗透重力水沿优势渗流通道集中下潜型模式以及混合灌渗集中下潜型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杭嘉湖等滨海平原地面沉陷自20世纪6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的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陷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了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尚国 《地质与勘探》2007,43(2):103-107
黄土是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颗粒组成、含水量、微观结构、孔隙比(率)、粘粒含量、人工活动等是决定黄土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本因素.水胶联合是黄土颗粒之间的主要联结形式,在干燥时赋予黄土相当高的强度,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斋堂雁翅地区的黄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西山永定河支流清水河流域的斋堂盆地,是著名的“马兰黄土”的得名地,是我国黄土与三趾马红土首次划分之处。斋堂、雁翅一带又是京郊黄土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近百年来,已见不少有关本区黄土与地文期的报导。  相似文献   

17.
黄土隧道村砌后,回填密度差、空隙多,潜在隐患大。本文以太峪黄土隧道为例,介绍了充填注浆的实践经验,质量检验表明,注浆起到了充填、加固、止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