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该项目经公开招标和专家评审后正式立项,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共同组织,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编号:2001BA509B。该项目共分15个课题2003年底前完成。我院主持其中两个课题,并参加另外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影  相似文献   

2.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归档与服务的需求,解决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长期处于人工审核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与模块化结构技术,开发了由数据层、技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4层架构组成,具有年报表管理、电子审核、格式转换等业务功能的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报表审核系统(AgMOReview)。本文介绍该系统审核方法、审核流程、审核方式等,通过构建系列审核策略数据表,配置相关观测项目的检查内容,从观测项目与内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观测要素的阈值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核,实现了作物生育状况、土壤水分、自然物候以及畜牧气象观测记录电子报表的自动审核业务。该系统自2015年起在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推广并投入业务运行以来,每年审核与标准化全国2000多份台站农业气象观测记录电子年报表,效果较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以1983-1997年黑龙江省6个地(市)24个市(县)的20项农业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简称引智项目)试验和推广实施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农业引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数学模型,并在微机上建立了引智项目经济效益价业的20项农业引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全省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利用碳交易推动农业深度减排亟待讨论。文中回顾了利用碳交易促进农业减排的理论,梳理了相关国际实践、经验和障碍,并识别了利用碳交易推动中国农业减排的路径。理论上,在交易成本低于节约的减排成本的情况下,利用碳交易促进农业深度减排具备经济可行性,但在实践中面临排放不确定性大、技术标准体系匮乏、减排效果不稳定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成本过高等障碍。农业纳入自愿碳市场在创新组织方式、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开发核算标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全球尚未将农业纳入强制碳市场。为积累经验并降低交易成本,农业可先参与自愿碳市场后逐步向强制碳市场过渡。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农业项目是农业和自愿碳市场结合的重要实践,可在政策、方法学、运行机制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农业自愿减排项目的数量和规模。由于农业对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否将农业纳入强制碳市场必须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7.
“干旱化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的专题之一。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 (1)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评述; (2)水资源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干旱化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采用遥感信息解译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推算出水土保持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自然风险评估及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季内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确定出作物受灾级别和损失程度,提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率的计算和分区方法,并制定出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其方法和结论可供其它区域开展类似保险项目研究和业务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农业和生态的气候资源及灾害数据库“项目执行时间:2001~2002年。200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项目分解:本项目是2001年2月15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3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分解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部11省(区)的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11.
1.973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在2010年年底完成,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为了促进CCU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欧盟、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一直积极倡导CCUS实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与CCUS相关的国际公约、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及对中国的法律制度体系和CCUS政策法规现状的整理,中国CCUS立法和监管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解决CO2的定性、地表权和地下权的确定、保障健康、安全和环境、知识产权的转移和保护、项目审批制度以及激励政策体系的建立等,应有针对性地构建CCUS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CCUS政策法规环境,从而推动CCUS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essential aspects that influence forecasting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ducted a five-year project titled “Key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and Predic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yphoon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KPPT). Through this project, new understandings of TC intensification, including outer rainband-driven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 and the roles of boundary layer dynamics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improvements to TC data assimilation with integrated algorithms and adaptive localizations are achieved. To promote a breakthrough in TC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forecasting, a new paradigm for TC evolution dynamics (i.e., the correlations, interactions, and error propagation among the triangle of TC track,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is proposed; and an era of dynamic-constrained, big-data driven, and strongly coupled data assimilation at the subkilometer scale and seamless prediction is expected.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ce-free Arctic’ issue under the future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Four coupled climate models used in the third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3) were selected to project summer climate conditions over East Asia once the Arctic becomes ice-free. The models project that an ice-free Arctic summer will begin in the 2060s under the SRESA1B (according to IPCC Special Reports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imul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 will tend to be stronger and that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central northern China will be strengthened, leading to increase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entral northern China. The models also project an intensified Antarctic Oscillation, a condition which favor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s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overall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under ice-free Arctic summe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共有45名博士进站工作,有9名博士后在站期间先后获得了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与区域干旱化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符淙斌  马柱国 《大气科学》2008,32(4):752-760
本文总结了已完成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计划项目(“973”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1999~2004年)和正在执行的“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的有关干旱化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几年在近代区域干旱化的事实及全球联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增暖背景下区域干旱化的形成机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对全球模式CSIRO-Mk3.6.0在RCP4.5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试验结果(1950-2100年)在东亚地区进行25 km动力降尺度试验,比较了CSIRO-Mk3.6.0和RegCM4.4预估中国地区的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两个模式预估未来中国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升温幅度具有区域性特征,RegCM4.4预估区域平均升温幅度低于CSIRO-Mk3.6.0,但二者年际波动基本一致。两个模式预估未来降水在中国西部以持续增加为主,东部则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预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现冬季明显增加,夏季微弱减少的特点。此外,为了解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降水预估的不确定性,对本研究和以往RegCM3使用相同分辨率模拟得到的未来降水预估进行了对比,两个区域模式预估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未来降水一致性增加,东部存在明显不一致(冬季中、高纬除外)。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大气科学》2010,34(2):323-336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WCRP/CMIP3) 提供的, 参加IPCC 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 (BCC_CSM1.0.1) 及模式集成, 考虑高排放 (A2)、 中等排放 (A1B) 和低排放 (B1) 三种人类排放情景, 预估21世纪中国近地层 (离地10 m) 风速变化。预估结果表明: (1) 21世纪全国平均的年平均风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 且随着预估情景人类排放的增加, 中国年平均风速减小趋势越显著。 (2) 冬季 (夏季) 全国平均风速呈减小 (增大) 趋势, 人类排放量越多, 冬季 (夏季) 风速减小 (增加) 程度越大。21世纪我国风速夏季 (冬季) 增大 (减小) 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亚洲夏季风 (冬季风) 增强 (减弱) 有一定关系。 (3) 与20世纪末期 (1980~1999年) 相比, 21世纪初期 (2011~2030年) 中国区域年平均风速A2情景下略偏小, A1B和B1情景下年平均风速无明显变化; 21世纪中期 (2046~2065年) 和后期 (2080~2099年), 三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年平均风速均比20世纪末期风速小。 (4) 21世纪初期、 中期和后期均表现为冬季 (夏季) 平均风速比20世纪末期冬季 (夏季) 平均小 (大)。 (5) 夏季中国中北部和东北地区风速偏大, 其余地区风速无明显变化或略偏小; 冬季除了东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外, 中国大部地区风速偏小。绝大部分地区超过50%模式一致地预估上述风速变化形式,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GRAPES全球系统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十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研发了运行稳定、结果合理的GRAPES全球预报系统1.0版本(简称GRAPES_GFS1.0)。2009年3月,该系统通过了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组织的准业务化运行专家评审,已批准投入准业务运行。这是我国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球预报系统,标志着我周全球数值预报迈向了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Projection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 for the 21st Centur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Introduc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20th century, it was also getting warmer of 0.2-0.7°C/100 yr over China for the last 100 years, espe-cially for the last 50 years (0.6-0.9°C/50 yr) based onthe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s (Wang and Gong, 2000;Ren et al., 2004; Zhao et al., 2004). In another way, itwas notic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and sulfate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 increased by thehuman emissions. Some new evidences indicated thatthe green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