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多层介质中折射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出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从视速度、截距时、表层速度可反算出炮点位置的界面深度、层速度、界面倾角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台立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4):413-416,370,371
折射静校正是基于层状介质假设,通过拾取单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来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而求出静校正量,解决了由于低速层速度、厚度及地表高程变化所带来的静校正问题.这里以山西某矿井多标段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为例,通过单炮、最终叠加时间剖面折射法与层析法的对比处理,进一步说明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突出的复杂山区连片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各个标段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地震折射波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洁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勘探方法,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近地表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以及潜水面变化资料等。随着工程地质勘查和城市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并总结和讨论了几种主要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作为研究热点的折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表明:当探测深度较浅且分界面足够平整、界面倾角较小时,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是截距时间法;当勘探目标的深度达到25 m时,t0差数法最为适用;勘探目标埋深超过25 m时,应当使用广义互换法。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满足纵横向速度变化的近地表地层,包括大倾角地层、隐伏层、界面起伏层等。  相似文献   

4.
折射静校正是基于层状介质假设,通过拾取单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来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而求出静校正量,解决了由于低速层速度、厚度及地表高程变化所带来的静校正问题。这里以山西某矿井多标段三维连片资料处理为例,通过单炮、最终叠加时间剖面折射法与层析法的对比处理,进一步说明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突出的复杂山区连片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各个标段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5.
一、大型建设工程选址勘察浅层地震法可以提供地基基底的几何形状、地层结构(包括厚度和分界面的位置)、断层位置与产状、地下水位、地下溶洞或洞穴等有关资料,为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提供依据.1.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重大工程选址中的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得到地基基底的几何形态和土层的结构,以及分界面上的地震波速度,依据界面的波速值可以判断界面下地层的岩性,从而确定其地质层位.图1为用浅层折射波法获得的折射波时距曲线(a)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在反射地震资料中,部分地区中、深层反射不清,造成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笔者分析了该区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反射地震资料的潜力,利用其中的折射波资料,分析盆地的折射波特点,计算出基底速度,弥补反射资料速度分析的不足;利用折射波速度,推断地质属性,划分地震层位,提高了北黄海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使地震资料解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推断近地表构造的首波旅行时间反演的新方法.沿折射线相遇段所计算的旅行时间被用来重建地下第一个折射层的形状以及得出沿该界面的折射速度变化.所得信息可作为进一步处理的基础,比如说,用来进行近地表的静校正的计算.该方法优点之一在于确定折射界面的形状与确定折射界面速度互不相关,该方法可绘制多次覆盖时折射界面的几何形状或速度的急剧横向变化图.本文还给出了该反演技术的两个实例.其一利用了合成数据集;另一个利用了在沉积充填的深地堑上方爆破而得到的野外资料.利用合成数据集得到的结果对该方法予以证实并验证了误差分析的结论,其中,利用炮点左侧和右边接收记录来确定的折射界面速度误差符号相反,因此,真正的折射速度应位于这两个估值之间.一组野外数据反演得到的折射图象与常速反射迭加非常吻合,并说明了射线反演方法可处理折射速度或折射界面形状的剧烈的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层速度资料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地震速度测井则是提取地层速度参数的重要手段。为了准确而又客观地提取地层速度资料,在地震速度测井资料整理时,应注意以下两个经常遇见的问题。在斜孔中进行地震速度测井;由于炮检距不准,影响了测井成果精度,本文给出了一种校正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炮点偏离钻孔布置,地震测点初至可能是折射波,影响资料的对比和整理。文中以二层水平介质模型为例,重点分析了形成折射波井段长度的有关因素,示出了零偏和非零偏炮点垂直时距曲线和平均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程序功能本文包括两个独立的程序:“DZ1”,“DZ2”“DZ1”: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用改进To法和时间场法进行解释,改进To法与一般To法的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界面的倾角。“DZ2”:能对地震折射波曲线进行剥皮To法的解释。剥皮To法和表层剥去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把检波点而且把炮点也换算到界面上来,这样真正地剥去了表层。剥皮To法和改进To法一样也考虑了界面的倾角,而且把法线深度换算成垂直深度。因此这二种方法都可以把应用条件扩大到界面倾角>15°的情况。两个程序都能自动绘出时距曲线、界面速度曲线、表层剥去线及经过解释的地层剖面图、还可打印各点的界面标高和界面速度。该程序允许表层速度分段变化或渐变;也可在一次计算后,再次改变平均速度或对时距曲线进行园滑处理,然后再计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在复杂地区使用常规静校正处理方法所暴露的问题,提出采用折射波垂直剖分法对地震资料进行静校正。首先建立近地表折射波剖分模型,用等问距或不等间距的垂向网格把折射波分成若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折射波速度近似为一常数,而不同单元间速度的变化则反映了整个近地表层速度的横向变化。在实际应用时可利用多张单炮记录相关正交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