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田地震勘探一直探寻着对小断层的自动检测方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无良策。本文介绍了多元地震参数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通过模型及实测资料成功地检测到10m以下小断层。  相似文献   

2.
目前煤田地震勘探已广泛采用水平多次迭加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迭加参数选择不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致造成工程量浪费。因此,如何迅速而正确地选择迭加参数,已成为当前主要课题。下面就根据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结合几年来在华北、华东和中南不少地区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实际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提出一套基本适用于隐伏煤田地震勘探选择迭加参数的一种新方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3)
随着资源开发需要,近年来陇东地区资源勘探程度不断加深,地震采集技术的提高成为该地区资源勘探关键。以陇东地区多个勘查区二维及三维煤田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托,通过对比分析,获得研究区全区地震数据特征、采集效果及最佳激发参数。结果可知:研究区煤田地震勘探黄土塬上最佳激发参数是井深8~16 m、单井药量2 kg、6井组合、井间距5 m;研究区内通过多井组合、大药量、深井激发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煤田地震采集资料;研究区全区发育良好、波组特征明显的反射波组有四组,分别是TQ波、Tn波、TK波和TT波;研究结果证明虽然在巨厚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难度极大,但通过优选采集参数也能够获得优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4.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局限性,与速度无关DMO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只能用均方根速度来近似地震反射波的速度,而在速度分析中,较好的办法是在DMO后得的道集上作DMO速度分析,同时注意数据处理参数的合理选择,与速度无关的技术才能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黄土塬区或复杂的黄土地形区作煤田地震勘探工作需要进行沿沟弯线地震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对弯线技术的应用有所见解,着重分析了弯曲测线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采集参数选择和施工技术措施,并介绍了地震弯线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岩芯声学特性与原位测井参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实验室对岩芯物性参数的测试结果与由原位声波测井曲线获得的物性参数进行的对比研究,得出它们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纵波速度与波速比的关系可以区分岩性,同时还得出剪切模量与孔隙度成反比关系。这一研究结果给实地确定岩层物性参数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油田、煤田勘探开采提供获取力学参数的简便方法,将为测井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在淮南煤田的应用.成果表明,所得地质资料可靠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煤矿安全高效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形成了从一维地震(1D)、二维地震(2D)到三维地震(3D)的技术系列,实现了从资源勘探向采区勘探、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技术进步,而四维地震(4D)将进一步实现地震勘探从静态探测到动态探测的技术跨越。基于空间-时间维度的概念,在1D到4D地震勘探4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1.5D(如非零偏移距VSP)、2.5D(如宽线二维地震)和3.5D(如三维地震动态解释)等3个过渡阶段,给出了1D与1.5D、2D与2.5D、3D与3.5D以及4D等7个不同阶段的时间-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煤田地震勘探从低维到高维、从空间维到时空维的维度增加,使得地震勘探所获地下信息量出现指数级增长,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精度相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不断进步的内在引擎;(2)基础理论研究的厚积薄发、地震勘探仪器的升级换代和煤矿开采技术的需求驱动,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持续进步的外部驱动力;(3)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加速了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9.
王磊  段芳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2):43-45,55
在转换波地震勘探中要兼顾P波及P-SV波剖面,关键在于准确合理地选择P-SV转换波的偏移距。根据淮南某煤田的钻孔和测井资料,设计了一个具有四层介质的地质模型,针对该地质模型参数,采用反射系数和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两种方法对转换波偏移距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及与实际资料对比。确定煤层转换横波能量主要集中在0.2H~1.3H之间(H为目的层深度),据此即可确定煤田多波地震勘探P-SV波偏移距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西山煤田古交矿区为例,从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到解释进行了介绍,对山区水文地震勘探进行了研究,为打破地震勘探的禁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可控震源技术在沙漠、戈壁、潜水面较深等成孔困难的地区应用较多。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激发参数是保证地震勘探效果的必要前提。文中以J矿区煤田地震勘探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为主要目的,对可控震源的扫描频率范围、扫描长度、驱动电平和震动台次等参数进行了实验,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选取了最佳激发参数进行数据采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地震时间剖面,展示了其较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炸药激发困难地区,应用可控震源采集技术进行煤田地震勘探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岩性勘探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与其他地震反演技术相比,波阻抗反演技术不仅可提高原始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以将地震波转换为地层信息。介绍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以平顶山某采区岩性勘探为例,说明波阻抗地震反演方法可以进行岩性勘探,并可用来预测煤层厚度,同时还可以识别煤层中的夹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煤田综合勘探中如何有效地布置地震勘探工程及地震层位标定和参数测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煤田综合性和勘探成果的完善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初至拾取方法和提取低速带参数的方法、原理及静校正的应用效果。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大部分激发井深都在低速带界面以下,用直达波求取低速带参数,既准确又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多次迭加资料处理中,一般是采用公式计算或采用速度谱法求取动校正量,然而,实践表明,在煤田地震勘探中,采用公式法计算出的动校正量一般偏大,因为煤田地震勘探多是在层状非连续介质中进行的。采用速度谱法则往往因煤田较浅及资料不好而难于求得速度谱,即使求得速度谱也往往因离散性大而影响迭加的效果。因此如何根据煤田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探讨新的求动校正量的方法,就成为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勘探在湖泊沼泽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在湖泊沼泽复杂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以及勘探前后构造的对比,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沼泽地和柳条林这样的地表复杂地区取得了成功,并为今后复杂地区的三维煤田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在湖南红层掩盖区开展了煤田地震勘探工作,主要任务是查明中新生界红色地层的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寻找含煤构造。通过几年来对红层地震勘探资料及部分验证钻孔资料的分析对比,取得了一些认识,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陷落柱是煤田勘探开发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体,陷落柱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单纯依靠常规纵波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精细勘探的需求。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得纵波和转换波地震资料,提供更丰富的波场信息,且转换波对于埋深较浅的小幅度构造有更高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将多波地震技术应用到煤层陷落柱研究中,利用数值方法对煤层陷落柱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模拟研究,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方法对构建的陷落柱模型进行多分量正演模拟,然后分别对波场分离后的PP波和PS波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测试。通过对两个小尺寸陷落柱模型进行多波地震数值试算表明,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煤层陷落柱探测方法,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有利于查明煤层陷落柱构造,对陷落柱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区地震勘探是一个重点攻关领域。本文通过白坪井田地震勘探的实例,论述了山区煤田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并在煤田上首次采用浮动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基本解决了山区地形静校正问题,取得了的地质效果,打存了山区煤田地震勘探的“禁区”并为类似地区地震勘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刘益永 《地质与资源》2013,22(3):192-194
以舒兰煤田为例,论证和分析了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处理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提高了地震解释结果精度,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准确寻找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