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陆汉城  钟科  张大林 《大气科学》2001,25(6):827-836
根据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对1992年Andrew飓风数值试验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分析了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研究飓风中的眼区、眼壁区及螺旋性雨带区不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轴对称的物理量分布展现了眼壁区区别于眼区和螺旋性雨带区的动力学特征,非对称的物理量分布则表明眼壁区的强风暴天气发生在飓风的西北侧区域,揭示了飓风眼壁区的强倾斜上升气流与外围的螺旋性雨带具有不同发展机制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美国的飓风研究工作,主要在下列六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1.飓风模式:五十年代认识到飓风风力的能源来自眼壁区塔状积云。六十年代开始用动力模式来模拟飓风,发现在模式中需要考虑云如何增暖飓风中心的  相似文献   

3.
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对流单体对飓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诊断分析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飓风Bonnie(1998)中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再现了Molinari等(2008)利用下投式探空仪获得的该飓风内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离散观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不同区域风暴的相对螺旋度、对流有效位能及风速的水平分布,揭示出与高值风暴相对螺旋度相联系的强对流单体的分布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密切联系。基于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的配置分析,研究强环境垂直风切变时段,眼壁附近的深厚涡旋对流以及螺旋雨带中的小型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和演变特征。分析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强时,在眼壁附近的顺切变区存在典型的深厚涡旋对流系统,这类深厚涡旋系统能够激发二级垂直环流,有利于旋转上升运动的维持,并在近眼心区域引发补偿性的干暖下沉气流,有助于飓风暖心的维持和加强;同时,螺旋雨带中也存在以涡度为特征的小型对流单体,这些对流单体随着平流不断移入飓风中心,使得飓风中心垂直涡度增加,最终导致飓风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MM5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飓风Bonnie(1998)的资料,根据风垂直切变随时间的变化,将飓风Bonnie的发生、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通过分析飓风结构和强度的变化,研究其惯性稳定度的演变。结果表明,Bonnie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非对称性,并出现眼墙替换过程。在飓风结构发展中,较高的惯性稳定度发展与风暴的内核尺度发展一致;高惯性稳定度区提供抗径向运动,主要出现在主眼墙附近和内部区域,高惯性稳定度区的建立致使Rossby变形半径减小,风垂直切变影响减小,使得潜热释放集中于该区,有利于飓风加强,这是飓风内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飓风中的涡旋罗斯贝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科  康建伟  余清平 《气象学报》2002,60(4):436-441
文中从柱坐标系下的正压无辐散涡度方程出发,用WKBJ方法求解方程,发现在飓风中存在类似于行星罗斯贝波的涡旋罗斯贝波,这种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飓风中基态涡度垂直分量的径向梯度所决定。利用一次飓风过程的精确数值模拟所输出高分辨的资料,计算了飓风中径向涡度梯度的分布,指出这类波动主要存在于眼墙和眼心中。波动结构分析表明,波动能量具有径向频散,这有可能是飓风暖心结构的一种形成机制。最后用波射线法讨论了定常涡旋罗斯贝波的径向频散  相似文献   

6.
1.引言飓风中心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在雷达屏面上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几何中心。为了揭示不同的风暴特征,例如飓风眼大小、椭圆率、回波运动和风暴运动等,许多研究者研究延时电影胶片(time-lapse film)的飓风照片。为了研究风暴路径细节和论证风暴的陀螺形的运动,需要更多的眼中心定位资料。在从地面雷达照片中收集定位资料时,作者观测到飓风眼经常既不是圆形的,也不是椭圆形,而似乎是六角形的、四方形的或三角形的。这些多角形结构虽不太完整,但其直线轮廓却是难以否认的。 2.资料和分析本文所研究的观测资料有:1)平面位置显示器(PPI)显示的16毫米和35毫米延时电影片记录,2)为计算机使用而经过数字转换的雷达反射率的  相似文献   

7.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73-573
美国与法国科学家联合用大型、专门的平流层气球在非洲和大西洋地区施放了约300套新探测仪器。这些仪器由NCAR的研究与技术人员研制,能收集到飓风发展关键区未来一个月的详细资料。2006年8月28日在尼日尔的Zinder气球首次升空,携带这种称为飘移式探空仪(driftsonde)的探测装备。8月下旬在Zinder施放了7套以上飘移式探空仪,此时为热带大西洋飓风生成高峰期。热带大西洋东部位于美国的“Hurricane Hunter”探测飞机的航程之外,预报员很难确定哪些天气系统会发展成为飓风。获得的driftsonde资料将有助于确定飓风盛衰的天气条件。每个气球在…  相似文献   

8.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10,(2):269-269
美国国家天气局将启用新的飓风风级,原来的风级名称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将改为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级)。新的飓风风级与原来的风级一样,根据飓风的强度把飓风分为1~5级,但不再将风暴潮及洪涝影响与各风级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10,(1):128-128
位于美国迈阿密的NOAA国家飓风中心向可能受威胁的海岸地区发布的热带风暴和飓风监测与预警的时效将比以前提早12h。据飓风中心专家称,预报时效的提高是因为飓风路径预报取得进展。飓风中心在发现相关地区在48h内可能出现热带风暴时,将发布热带风暴监测通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6日美国涉及飓风研究的联邦机构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第61届部门间飓风会议上发布了“机构间热带气旋战略研究计划“Interagency Strategic Research Planfor Tropical Cyclones:The Way Ahead”中预估了未来的飓风预报能力。该计划的重点集中在与飓风相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学科领域以及研究成果向业务转化。该计划由美国联邦气象服务与支撑研究协调办公室(0FCM:Officeofthe Federal Coordinator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and Supporting Research)汇总。  相似文献   

11.
转眼又到了一年“台风季”,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2012年我在纽约亲历“桑迪”飓风的情景。 飓风“桑迪”唤起我儿时的记忆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浪漫场景:女孩想看台风,男孩拿起装满水的可乐瓶旋转着摇晃,水流形成的漩涡缓缓上升,“台风”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由于飓风影响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的增长趋势无法用我们惯常所说的"受灾地区设施脆弱以及暴露的程度不断增加"来解释,《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布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损失的增加与全球变暖对飓风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的影响成正相关,仅2005年,美国因飓风而遭受的损失中有2%~12%与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关。自然灾害特别是飓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二十多年来,人们想弄清楚成熟台风的眼区结构,已作了很大的努力。Bergeron(1954)利用一系列通过菲律宾群岛的台风资料,研究给出了台风内区的风和降水最大值的位置,以及眼壁有明显的向外倾斜的特点。Riehl、Malkus(1961)和Gray、Shea(1973等人利用机载探测仪器得到的资料,研究飓风眼的结构。Gray等人根据1957—1969年21个飓风的533次飞机穿行飓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飓风内区的结构特征和变化。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飞机探测技术迅速发展,使以研究为目的的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4.
陆奕年 《气象科技》2007,35(5):735-735
根据最新的关于北大西洋飓风和热带风暴的统计分析,目前年均飓风爆发次数比一个世纪前增加了1倍。该项研究还表明,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海面温度(SST)升高与风场改变是飓风发生频次增加的主要原因。该文作者是美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的Greg Holland和佐治亚技术研究所的Peter Webster,刊载于2007年7月30日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the RoyalSocietyof London杂志上。分析表明,20世纪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飓风和热带风暴的数量戏剧性的上升、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第1个时期为1900~1930年,平均每年有6个热带风暴,其中4个是飓风,…  相似文献   

15.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20-520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6年9月11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与太平洋飓风生成关键区海洋温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该研究使用了22个气候系统模式,结果表明上个世纪热带大西洋与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该研究由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Benjamin Santer等6人以及NCAR的Tom Wigley、Gerald Meehl、Warren Washington等完成,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Santer说他们几乎使用了世界上所有的气候模式来研究飓风源区SST变化的原因。2005年已有研究揭示海温升高与飓风强度增强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FY卫星TBB资料和新一代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分析南海强台风Chanchu(0601)"急翘"转向前后内核结构和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转向后内核结构非对称特征明显。WRF数值模式较好地模拟出Chanchu强度和异常路径变化过程,再现了内核结构演变:转向前,垂直切变较弱,有利于快速加强,内核结构较为对称;转向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强回波位于垂直切变下风方向的左侧,显示为内核非对称结构。使用傅立叶变换方法分解模拟结果中的雷达回波,发现眼壁和内螺旋雨带的2波非对称沿方位角移速与涡旋罗斯贝波(VRWs)的理论波速一致,Chanchu快速加强过程中断和强度维持的可能原因为:眼壁传播的VRWs受到外螺旋雨带的扰动以及涡旋倾斜加剧引起眼壁非对称性加强导致"急翘"时眼壁破裂,此后眼区和眼壁区水平混合过程加强,850 hPa眼区相当位温明显增加,抑制高层相对暖干空气和低层相对冷湿空气相互交换,使得随眼壁内侧下沉气流向下输送的暖干空气减少,低层增温作用减弱,快速加强过程中断;VRWs径向内传导致高值涡度由眼壁内侧向眼心传播,引起最大风速半径(RMW)内侧切向风速增大,RMW随时间向眼心延伸,眼壁进一步收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垂直切变加大的负面影响,Chanchu维持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阿波罗7号载人宇宙飞船、环境科学管理局(ESSA)的专用探测飞机、天气监视雷达、ATS-Ⅲ和艾萨-7卫星以及常规站网对1968年10月17日飓风 Gladys 的探测进行了研究。用这样全面的工具来同时探测一个飓风,并研究其结构和动力学这还是第一次。结果发现这个未成熟飓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正在与美国一些政府机构、大学及能源企业合作开展一项研究项目,内容为以后几十年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飓风的发生发展.目的是更有效地向海岸用户、海上石油钻探作业人员及其他会受到飓风影响的人员提供服务。该项目计划使用全球功能最强的超级计算机,结合全球气候模式与区域天气模式,用前所未有的精细度研究分析未来的飓风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1992年Andrew飓风数值试验输出高分辨资料的中尺度扰动结构分析基础上,对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进行了动力分析,指出存在一种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机理.梯度风不平衡是涡旋大气中提供对称不稳定的物理基础,并用模式资料诊断研究了倾斜上升气流存在的这种发展机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静止卫星大气温度廓线产品资料同化对飓风预报的影响,以2018年飓风“迈克尔”为例,选用GOES-16温度廓线产品,开展静止卫星资料同化及其对飓风预报影响的研究。首先,通过评估温度廓线产品精度,选取质量较好的高度层并以统计的各层均方根误差作为观测误差用于同化试验;然后,利用WRF-3DVar系统进行不同稀疏化及不同同化频次的循环同化敏感性试验;最后,利用WRF模式开展24 h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飓风“迈克尔”期间温度廓线在200~1 000 hPa之间的误差在2 K以内,将水平分辨率稀疏化为模式分辨率的6倍且循环同化频次为6 h时同化该资料对模式的初始场有最为合理的改进,从大尺度环境场上看使模式具备更合理的环流形势,能够有效提高对飓风的路径及强度的预报效果,更准确地模拟降水落区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等降水关键区域的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