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1983年笔者前后三次随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和国家体委登山队去南峰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本文即以野外现场所获资料,对该区地质特征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南峰地区以河流下切深,群峰耸立,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峭为特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印度洋暖湿水汽自南向北输送的理想通道。南峰扼此通道之咽喉,降水丰沛,天气多变。降水多,地形陡峭,给雪崩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为攀登南峰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威胁,也为登山气象保障带来了新问题。迄今为止,南峰峰顶仍未留下登山队员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南迦巴瓦峰地区泥石流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峰地区是西藏泥石流最为活跃的一个地区,属藏东南泥石流的活动中心。 前人对南峰地区泥石流未作全面考察,仅在波密—林芝段川藏公路沿线做过一些调查。1983年笔者参加中国科学院南峰登山科学考察队,考察了本区泥石流,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南峰地区的土壤已有所论述,但其中的土壤分析资料大多来源于邻区。1982—983年本人曾参与南峰登山科学考察,所得的资料及土壤标本经室内分析整理后,现试图就当地的土壤类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1982—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登山科学考察进行于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地区,计有22个单位,26个专业,100余人次参加,可说是一次规模相当宏大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 这里所指的南峰地区是以南峰为中心,北至易贡—倾多一线,东为倾多—波密—金  相似文献   

6.
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的前两次(分别于1981年春和1983年2—4月)登山科学考察活动巳报道过。1983年5—9月又作了一次规模更大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这次有50人参加,他们来自全国22个单位分属26个专业(其中新增加的专业有地磁、岩石化学、变质岩、泥石流、鸟类、古冰川和雪害等),并有科教电影组和电视录象组参加。这次考察路线选择在南峰峰体(照片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照片2,简称大峡弯)及峰体外围的诸山口,重点调查以往没有考察过的空白地区,并对1982年  相似文献   

7.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峰体似金字塔,耸立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内侧。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5°3′31″,北纬29°37′51″。南峰北与念青唐古拉山隔江(雅鲁藏布江)相望,东与横断山紧邻(见图)。山势嵯峨,冰峰林立,是我国海洋型冰川作用中心之一。1983年,笔者参加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登山科  相似文献   

8.
1957年夏,作者参加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所组织的以征服贡嘎山顶峰为目的的登山队,收集了一些有关贡嘎山现代冰川方面的资料.4月中旬,作者和马文璞同志随登山队策略组长师秀同志先行出发,取道成都去泸定,然后从泸定经磨西面、雅家埂而至康定,从东面对贡嘎山作概略的观察.在康定与大队会合后,又经折多山、营官寨、夹根坝、妥要、孜密山等地,于5月14日抵登山活动的大本营——贡嘎山主峰正西约10公里的贡嘎寺  相似文献   

9.
1957年夏,作者参加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所组织的以征服贡嘎山顶峰为目的的登山队,收集了一些有关贡嘎山现代冰川方面的资料.4月中旬,作者和马文璞同志随登山队策略组长师秀同志先行出发,取道成都去泸定,然后从泸定经磨西面、雅家埂而至康定,从东面对贡嘎山作概略的观察.在康定与大队会合后,又经折多山、营官寨、夹根坝、妥要、孜密山等地,于5月14日抵登山活动的大本营——贡嘎山主峰正西约10公里的贡嘎寺  相似文献   

10.
以往南迦巴瓦峰地区未进行过地磁测量工作。1983年我们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对南峰地区首次开展了地磁测量工作。这次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剖面测量,建立若干地磁测量基点,以了解地磁场的分布概况;并通过室内地磁资料分析整理,寻求区内的区域地质及深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登山科考工作会议于1983年4月13日至19日在广州龙洞召开,考察队员等4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科考队长刘东生主持了会议,并作了开幕词和总结讲话,他着重指出:抓住南峰地区在科学上的关键的同时,要求大家从各自专业出发,结合当地生产,为我们祖国多做贡献。科考队顾问常承法先生应邀参加大会并作了有关喜马拉雅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副队长杨逸畴向大会作了去年8至10月和今年2至3月科考活动中的工作总结,与会同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业务交流,认真地讨论了在地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自然地理、气侯等方面考察中的若干新认识;特别是现代冰川和生物各专业包括植物、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大型真菌、锈菌、苔藓地衣等学科的新发现、新的地理分析、新种、新记录或特有种类等,不仅有一批为国内首见的新类型,而且更有世界的新种,从而证实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河段确凿是南北两区生物迁移和演化的通道。汇合区内深峻大峡谷的立体气候,减轻了第四纪冰川对生物生存的威胁,区  相似文献   

12.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地处我国西藏东南部。这里是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和北西西向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聚地带。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峰作急转弯后南流,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附图)。耸立于群山之上的南峰海拔为7756米(照片1),而大拐弯峡谷海拔低于2000米,甚至只有数百米(照片2);山高谷深,高差达5000—7000米。因此南峰地区是世界上地形对照最为强烈,河流急拐,水流最为湍急之处,当地地形复杂,山川壮丽,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凡此种种皆为世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夏秋,笔者曾随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前往南峰地区进行过地质、地球化学考察,现将当地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的若干特征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变质岩群及变质相带 本区的变质岩自西向东可分为:乃彭组—多雄拉组—乃彭组—多雄拉组—加热萨组—帕隆群(图1)。在这些组、群中能见到: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4.
1982年8—10月和1983年6—9月,曾两次对南峰地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考察,其间深入南峰以南墨脱考察,还属首次,这填补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研究方面的空白。经考察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1628号。初步定种270种,隶属于115属,40科。其中担子菌  相似文献   

15.
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与其东侧骈行南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简称横断山区纵谷),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切出了一系列峡谷。这些峡谷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进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其中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最重要的。这样,南峰地区可视为  相似文献   

16.
1982—1983年,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这里的锈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采集,两年累积标本达700余号。经室内鉴定结果表明,这一带锈菌的种属组成非同一般,种类达34属210种,寄主植物达54科169属277种,远远超过《西藏真菌》一书(1980)所记载的种类。南峰地区汇集了我国已知锈菌3/5的属和近1/4的  相似文献   

17.
1.冰碛物细碎屑矿物特征 南峰地区冰碛物细碎屑(粒径0.05—0.25毫米)由50余种轻重矿物和岩屑组成。重矿物以辉石类、闪石类和帘石类为主;轻矿物主要为石英、正长石和斜长石等;岩屑可见白云母、碳酸岩、玉髓和粘土团粒绿泥石等。本区冰碛物矿物组分主要分布于南峰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是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系东段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她是东喜马拉雅山唯一至今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南峰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合处。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19.
山地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近三十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迅猛,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山地的旅游开发。瑞士积极利用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并开展游览、登山、疗养、滑雪等活动。一些传统名山(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日本的富士山、苏联的高加索山等)均被开辟为旅游胜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有许多名扬中外的山地,如五岳、黄山、庐山、峨眉山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攀登或宗教朝圣之场所。历史  相似文献   

20.
库拉岗日峰(简称库峰)屹立在东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国西藏洛扎县境内,海拔7554米(照片1)。它是一座不久前(1986年4月21日)才被人们征服的海拔7500米以上的山峰。1986年中国首次向日本神户大学西藏学术登山队开放该峰。同年3月日本方面对其开展了攀登活动;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科学工作者在库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现披露若干地貌考察结果,提供一些这个在科学上尚属空白区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