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以重庆缙云山为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提出了旅游风景区解说系统的概念,并对旅游活动的解说特征、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风景区解说系统应包括交通导引解说系统、接待基础设施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游客中心。最后,对重庆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缙云山的景区特征与资源赋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缙云山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仲元  徐建刚  林蔚 《地理学报》2016,71(6):1059-1074
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旅游地由主体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多个适应性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论文选择皖南旅游区为案例地,探讨了其空间演化过程。结果显示:① 1979-1990年是空间聚集体形成阶段,以黄山和九华山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逐步得到开发利用并形成规模“聚集”,旅游空间结构开始呈现集聚发展特征。② 1991-2000年为空间聚集体增长时期,黄山景区和九华山景区进一步发展,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西递、宏村景区的快速发展推动新的空间聚集体形成,空间聚集体的规模和数量同时增长。③ 2001年以来,皖南进入空间集聚体涌现阶段,主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加强,多种新兴发展要素涌现;新兴发展要素和传统发展要素共同催生了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推动皖南旅游区空间演化发展。未来,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将推动皖南旅游资源的多样化、全域化的利用,文化性、生态性、乡村性的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皖南旅游发展主流方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网的建设将加强皖南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皖南将以全域旅游方式,整体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之中,成为长三角旅游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探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异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景区在空间上呈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其集聚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强;(2)景区分布密度总体提升,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呈现"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形态表现出沿区域行政中心及交通干线的趋向性,景区分布的方向性差异较为明显;(3)景区在东西方向的分异趋势显著,南北方向的空间异质性相对不明显,其增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特征,滇中、滇南及滇东地区的市州为A级旅游景区发展优势区;(4)景区空间组织结构变化受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资源禀赋和政策调控的综合驱动,旅游资源属性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类别景区在自然要素影响下表现出相异的分布特征,不同等级景区受人文要素、资源禀赋及政策调控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优化云南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景区发展的品牌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处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具有等级性、层次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武汉市2002年和2011年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Moran’s I指数和集聚维数,结合GeoDa、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环境、旅游发展政策、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因素在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武汉市旅游景区“双组团”的空间分布密度不断增强;2)旅游景区“中密周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减弱;3)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单元呈现负空间自相关性特征;4)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不断趋于完善,但空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牌系统管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解说标牌系统是景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不仅服务于游客,还起到管理景区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山地旅游解说标牌系统的建设问题突出,影响了景区的形象与持续发展。针对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解说的要求,探讨解说标牌系统管理的要素:搜集相关的基础数据、确定解说标牌的设置地段、确定解说标牌的内容及选择标牌的展示方式,并提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解说、树立科学的解说观、实现旅游解说标牌系统的规范化与特色化、加强游客安全管理解说标牌等,以提高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解说标牌系统建设的科学性、知识性、可视性和景区化。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对实现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旅游业构成和生命周期评价2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分析框架和估算方法。以镇江"三山"风景区为例,分别对景区内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管理和废弃物处理7个方面的碳排放进行测度,分析了碳排放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2014年"三山"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为4 530.33 t。其中,景区交通碳排放量为2 186.74 t,占景区总碳排放的48.27%,是景区旅游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景区住宿业碳排放量为1 171.93 t,餐饮碳排放量为838.14 t,分别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25.87%和18.50%,这3个部门的碳排放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92.64%。由此可见,旅游交通、住宿和餐饮碳排放是"三山"风景区的主要旅游碳源。在"三山"风景区实现低碳化发展中应从建立城市低碳交通体系、饭店和餐馆的绿色化、加强景区碳汇保护和智慧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维数的特殊地理意义挖掘不足、分维测算方法的合理改进缺乏、分形方法与其他方法的互补融合不够等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三种基本分维和拓扑图论、社会网络分析、GIS方法,以安康市为例,刻画山地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统筹考虑地理中心性和网络中心性选定的中心景区吸引作用强,但吸附半径有限,景区空间结构因而表现出多分形特征,子系统的分形特征与市域地貌格局有关;(2)安康市景区系统分形结构较复杂,其自组织演化是以中心城区等局部集聚中心为节点,沿汉江干支流及主要交通干道等线状要素展开的过程;(3)受山地地形地质条件及其形塑的道路特点影响,安康市景区间的通达性和关联性总体较好,但旅游交通网络的回路性较差;(4)安康市景区分布的空间集聚和轴线依托特征突出、多中心结构形态初显,景区系统演化的有序性较强且有自组织优化趋势,总体上有利于景区合理布局的形成。研究可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山地城市分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饭店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不同区位的饭店存在着巨大差异。文章以黄山风景区的旅游饭店为实证,针对饭店的功能项目、产品价格、员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所在地区的城市饭店进行比较,探讨山岳型景区旅游饭店与城市饭店的差异表现及形成机制,旨在为山岳型风景区饭店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赞  陆林  任以胜 《地理学报》2021,76(8):2032-2047
随着旅游地发展复杂性的增加,非线性研究方法成为旅游地演化研究的有效选择。以上海为案例地,运用水平可视图算法,将旅游需求作为旅游地复杂系统动态行为表征,探讨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及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具有小世界和近似无标度网络特性,混沌动态行为特征,表现为混沌确定非线性动力系统;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处于“无序中的有序”混沌或混沌边缘,原有秩序已瓦解,系统新的属性和结构逐渐涌现,有待新的高级有序态生成;旅游地复杂系统遵循“有序—混沌(边缘)—涌现—新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跃升的过程;外部环境和主体系统主导下的重要事件是旅游地复杂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的“关键要素”,政府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系统阶段性演进起到“推进器”作用,旅游企业开始显现主导地位,成为未来推动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演替发展的主导力量。上海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日、韩、新、德、英、法、加、澳)和国内旅游外地游客市场处于不稳定的混沌区域,是影响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混沌行为的重要因素,应进行混沌控制,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新演化阶段有序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紧观也很丰富。文章通过对庐山别墅群的形成背景以及其建筑特色的分析,揭示了庐山别墅群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并根据别墅群的分布和规划特点,评价了其旅游价值,对别墅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增加庐山旅游的内涵,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研究框架内,认为其经历形成之前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锁定或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特征和演化机制各不相同。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求关系的庐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前人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经济供求视角,指出旅游产品的供求矛盾是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的根本驱动力,构建了旅游产品影响因素的供求矛盾驱动模型。并以"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为例,划分其生命周期阶段,分析各阶段的供求矛盾,验证了供求矛盾驱动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分析当前庐山旅游的供求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崔丹  李沅曦  吴殿廷 《地理学报》2022,77(6):1391-1410
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丰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理论,也可为京津冀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初步构建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时空演化研究框架及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曲线、双变量局域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空间的规模、等级和形态变化等方面考察京津冀地区2001—2019年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过程,并基于面板多元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从双核心逐渐转为多核心,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和部分旅游节点城市逐步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初见成效。② 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高速增长下的双核心极化缓解阶段;中速增长下的双核心向多核心转变阶段;快速增长下的多核心形成阶段。③ 影响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星级饭店的数量、到北京/天津高速公路距离、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大事件等,其中人均GDP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④ 影响核心枢纽城市、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因素有一定差异,星级饭店数量、旅游大事件和PM2.5浓度对核心枢纽城市和旅游区域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城市道路面积、到北京/天津高速公路距离、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大事件、年末实有出租车数量、PM2.5浓度等则是影响旅游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鸡公山近代别墅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能够使人们在欣赏清秀壮美山川风光的同时,也能体味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通过分析鸡公山别墅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建筑特色,得出鸡公山别墅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珍贵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并具有专业实用性.分析其旅游吸引力,并结合青岛、庐山近代别墅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开发的建议,从而增加旅游的内涵,使鸡公山旅游走出现阶段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麻学锋  何颖怡 《地理科学》2016,36(12):1894-1902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式理论,尝试性提出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剖析其周期性特征。并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距离、重心模型、时间同步性等分析方法,从结构、时间和空间3个维度定量解析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演变过程,推演出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的模式与规律,揭示其格局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显示: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结构总体呈凝聚型分布,内部为“两均两凝”型,重心位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移动表征,且空间内部同步性较好,但差异性特征较强;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经历了出现期点状→生成期核心-边缘→发展期双核两翼东西联动的周期性模式。旅游地地理尺度上 “集聚力”、“路径依赖”和“旅游价值链”是推动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演化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丁娟  焦华富  李俊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66-1976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相似文献   

17.
田里  刘亮 《地理科学》2021,41(1):22-32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为案例地,基于旅游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模型,探讨旅游区与周边社区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的演化机理,揭示旅游孤岛效应如何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过渡。结论显示,按博弈关系、空间形态等可将普者黑旅游区发展划分为起步、成长、孤立、对立4个阶段,对应着旅游孤岛效应演化的初化、兴化、孤化、激化4个过程,反映了旅游孤岛效应从差异状态向阻滞状态再向对立状态的演变并呈现不同阶段特征。演化过程与表现是在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影响、循环作用下的结果,极化效应受资源空间非均质性驱动,扩散效应因空间封闭而受阻。在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强弱对比下,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孤岛效应形成,导致要素聚集、边界固化,进而使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继续发挥作用,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孤岛效应因而演化进入激化阶段,爆发旅游冲突事件。类似的对立与冲突现象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因而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机理研究从空间和权力维度上深化了旅游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网络和城市群旅游地的双向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地,构建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的耦合协调演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呈协同上升态势,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发展水平差异呈倒“U”型下降态势。②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空间格局均呈现出以长沙为热点区,其他城市为外围受辐射冷点区的空间格局特征,但内部空间格局的非均衡性仍然较大。③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和旅游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阶段逐渐向“转型过渡”和“优化协调”阶段演变,长沙市一直处于高耦合协调的单极态势,中高耦合协调度地区趋于集聚于城市群东部旅游集散地,低耦合协调度区位指向远离旅游集散地的城市群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