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东洲  谢渊  赵瞻  李嵘  杨平  张娣  刘家洪 《地质通报》2012,31(11):1781-1794
南方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发育厚8000~10000m的震旦系—下三叠统海相沉积,形成了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和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上组合。上述含油气层系和油气组合在雪峰山西侧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并具有复杂的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和成藏演化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笔者着重讨论了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区油气系统的地质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4个重点区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雪峰山西侧地区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南部万安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运用含油气系统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资料掌握较少的南海万安盆地伯含油气系统。在区域地质、沉积相特征和生烃、运移、聚集以及保存条件的时空匹配关系等研究的基础上。将万安盆地划分为三个含油气系统,指出北、中两个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远景较好,从中已相继发现和找到不同产能的油气田南部含油所系统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车排子凸起南部石炭系油藏精细解剖认为,油藏为构造控制的岩性油气藏。目前已有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石炭系内幕成像较差,对石炭系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未有清晰认识,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全面展开。利用重、磁、电、震、井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对石炭系火山岩目的层进行井震标定、对比追踪,基于密度、磁化率、极化率异常匹配关系,并对石炭系基底断裂、火山岩岩性分布进行研究,在平面、空间上识别出一系列纵横叠置、不同序列、不同期次的火山岩体。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综合评价5个含油气有利目标,8个含油气较有利目标,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及井位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重、磁、电、井、震"五维一体"综合物探技术是解决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承德市煤炭资源现状,探讨了该区的成煤地质条件,对推覆构造之下隐伏含煤区、火山岩覆盖含煤区及裸露含煤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加强煤田勘查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了其局限性,系统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涵以及研究方法,比较了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两大概念的关系,认为;(1)油气成藏动力学是系统论和动力学理论与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相结合并应用于我国复杂地质情况的必然产物。(2)在含油气系统宏观思想指导下进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是高等石油地质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及博格达山前凹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多期生烃、成藏和改造时刻构成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多个关键时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形成几个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区域构造演化对烃源岩演化、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含油气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的进一步细化,它是介于含油气系统与区带之间的一个地质单元,包括部分源岩和所有与之有关的油气,并且包含所有的成藏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是所有成藏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在时空上有机匹配的产物。一个含油气系统可包含两个以上亚含油气系统。亚...  相似文献   

8.
中国陆相复杂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气系统研究是当今石油地质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日愈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陆相多旋回族合叠加型盆地背景下的含油气系统多表现为复杂的多源多灶多期生烃和成藏。这种复杂的含油气系统有3个较突出的特点:(1)多源多灶致系统叠置和交叉;(2)多阶段多期生烃、成藏和变动导致多源混生;(3)多个关键时刻。在复杂含油气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常有多期大规模的油气运移过程,因上顷研究过程中要重视过程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我国含油气盆地地下水系统可分为油田水系统和溶滤水系统,二者之间按电性、富水性和矿化度大致以上、下第三系为界。含油气系统按成藏过程及其地质特征分为生成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地下水系统是流体系统的主体部分,它包含了含油气系统。油田水系统与含油气系统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都是在油田水参与下进行的。溶滤水系统影响并改造着含油气系统,油气藏会在溶滤水作用下遭到破坏。异常高压由排水固结的不均衡所形成,它的存在阻止了油田水向上运移。含油气盆地流体系统研究是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油气成藏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油气运移机理现有认识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油气运聚模拟的地质概念模型和充分考虑地质综合研究并可人工干预的综合分析模拟.大尺度地质概念模型是以含油气系统为单位的三维面状模型,而小尺度模型则是以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的、由一个或多个三维面以及断层组合而成的网络状格架模型.油气运聚过程的综合分析模拟应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含油气系统(或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建立初始地质模型,应用古构造恢复、古流体势恢复、油气运秽路径模拟、优势运移通道分析、模拟结果综合评价等技术,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所提供的精确时间间隔单元进行三维的、动态的模拟.模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可在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基于一系列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开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