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滇及其邻区强震连续活动的地域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侧重分析了川滇及共邻区强度连续活动的不同地域分布图象,根据强震间的构造成因联系,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主震-晚期强震和先期强震-后期强震。后一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由前兆性中强震条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和相关构造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从整体连续强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上反映出强震及其晚期强震活动的可预测性,因而可供强震中期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2.
地震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进行了计算,将各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的高低与强震发生后的后续地震的强度进行联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将地震视应力用于强震震后趋势预测的可能性。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与其后续地震强度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视应力的强震的后续地震的强度一般较低,即低视应力的强震发生后,震区发生较强的后续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李美辉 《高原地震》2007,19(2):12-15
通过研究西部构造运动及强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构造对西部的强震活动显示出很强的控制力;大华北强震与西部强震具有同步活动特点,但滞后于西部强震活动,山西地震带在整个华北地震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部强震第三活跃时段已经开始,对全国和山西地震形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1997,20(2):157-169
以中国大陆三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强震对比证实,在各种相近重复周期中存在的五六十年的优势周期,1981-1994年发生的46次强震,其中有38次大五六十前(即1930-1943年期间)都曾相近重复发生过强震,其他8次强震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无重复发震记录,可能与三四十年代该区强震记录不全有关,按现有的资料上述两时段内50年相近重复震率达80%,本在讨论了震强相近重复的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后认为,强震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发生的1丛Ms≥7地震、7丛Ms≥6地震、2丛Ms5~6地震前的调制地震活动图像进行逐日时空扫描,发现强震丛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图像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强震丛前,不同时段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会出现2种以上异常图像的相互转化,且强震丛开始前或活动期间,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和强震的走向有一定的一致性,这对预报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还显示,成丛强震前,同一时段在未来丛发地震的周围出现不同形式的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分布图像,表明同一时段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地域的调制地震异常分布图像后,可能会是一组强震的连发。研究结果表明,成丛强震前4级以上朔望调制地震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巍  安卫平 《山西地震》1995,(3):107-112
本文叙述了1695年临汾大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指出16 ̄17世纪是华北强震活动的全盛时期,而山西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后期,1695年临汾大地震是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中的最后一个,其孕育过程处在华北强震活动由“密集”转为“平静”的转折时期,认为1642年平陆6级地震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7.
江苏地区强震观测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1983年荷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滇东地区强震幕式活动与强震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登 《地震研究》1997,20(4):365-372
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已为众多的地震学的研究所证实,但进入第Ⅴ幕第5个强震活动时段后,仅发生了1次6.3级地震,从而改变了本世纪以来前4个强震活动时段的强震活动次数(最少2次)与强度,这就经起人们的关注,是否再次发生比6.3级更大的强震?一直困扰着人们。所以许多学提出不同的认为企图解释这一问题。作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看法并对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孕育机制,认为可能有3个因素,即区域断层的长期蠕动,中小地震的频繁活动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研究了利用强震的增,减震作用判定强震危险区的方法,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州地震活动特点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洪声  王世芹 《地震》1995,(2):166-172
本文揭示了西双版纳州东、西两部分地震(以澜沧江为界)的交替活动性、强震的近似原地重复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而指出本世纪90年代中至21世纪初该州的强震危险区主要在勐海县周围。最后,为实现逐年跟踪逼近预测,又提出了一种根据大气降水对地壳的加卸载动态变化具体化判断发震年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that strong earthquakes and seismo-geological conditions bear with precursory phenomena has been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concerning the long-term (i.e., a decade) seismic risk that various precursors can provide has been estimated 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judgment method. On such a basis, a synthetic probability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strong earthquake risk in about 10 years has been suggested. With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used as the test reg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which is used for medium-term to long-term prediction has been proved.  相似文献   

12.
一种应用于地震长期预报中的概率增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推导的前兆存在时强震发生的条件概率表达式,讨论了地震发生的概率增益模型。同时,由空间地震活动和地震资料的不均一性,研究了平稳条件概率的各种计算方法。最后,以华北地区的各地震带为例,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稳无条件概率和河北北部区域未来10年的强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论及贝叶斯模型出发,以长期异常背景为基础,近期异常为依据,在对未来十年R度的地震趋势进行估计的条件下,预测了河北北部2005年前强震危险性,给出了区域内强震发生和各裂度概率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PInfo的中长期地震预测动态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丁香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2,18(1):86-95
“中长期地震预测动态系统”(MapDEP2000 for Windows)是以强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强大的数据为支持,集成桌面地图信息系统(MapInfo0的主要功能而研制完成的运行于Windows9x或以上环境下的地震综合预测系统。系统具有中长期单项预测方法的计算,异常提取,效能评价,概率增益统计,外推预测和概率增益综合预测等计算与各种输入/输出,图形显示等强大而实用的功能,为运用数据库和GIS实现多手段,多尺度,动态和交互的信息综合,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本文对该系统的科学依据,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The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2021 to 2030 is carried out by researching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th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each target fault in the next 10 years is given by the recurrence period and elapsed time of each fault, which are adopted from relevant studies such as seismological geology, geodesy,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s. Based on the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large earthquak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scheme based on the fault segments with the seismic gap, motion strongly locked, sparse small-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apparent Coulomb stress increa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isk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coming 10 years on the major faults in the active tectonic block boundary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 present loading rate of each fault is first constrained by geodetic observations; th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of each fault is then estimated by the elapsed time since the most recent stro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6.
震情过程追踪与发震时间的综合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异常以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出的地下水、水化学、地电阻率等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图象,依据河北省及周围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中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的研究,提取出了9个前兆异常因子的异常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建立了务因子的概率预报模型,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前兆发生后不同时段内地震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多个因子随时间推移而逐次出现前兆异常的情  相似文献   

17.
中短期强震危险地点的跟踪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车兆宏  孙士宏 《地震》1996,16(4):363-371
系统研究强震前活动及各种前兆空间上的演化特性,提出确定危险区,危险地段,危险地点的基本原则,顾及地质背景及前兆的时序特点,提出用累积危险度跟踪预测强震危险地点的方法,并在对唐山地震及大同地震的验证中收到预期的效果,累积危险度的高值葬,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地震活动性准静态模型,模拟计算了川西地区长达1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的分析发现川西地区Ms≥7.0强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平均地震发生率为1/22.0年-1(≈0.0454年-1)的Poisson过程很相近, Poisson模型可能是川西地区开展长期(数10年)地震危险性计算中较为合适的模型.而单一断层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Poisson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用Poisson模型估计单一构造上长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不合适的.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长时间理论地震目录,逐一给出了川西地区主要断层的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平均Ms≥7.0强震的复现时间,并讨论了主要断层间强震活动的相互关联,计算出了强震在各断层间的转移概率.定量计算了研究区一断层的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在研究区其他断层面上的投影.从而为研究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断层发生强震对其他断层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本文为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量的思路、方法及其综合数学表达式,并对综合数学表达式中各数学参数及其含义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计算前兆信息量的操作步骤,给出了其数据处理流程图,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由数据预处理、计算准备、S值计算、显示打印、时空动态图像制作等5 大项14 个计算模块组成的计算软件系统。文中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数据的格式要求作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加深人们对地震前兆信息量的了解,扩大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以共同提高地震综合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罗兰格研究员关于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思想,他在系统地分析了地震前铛信息量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基础上,将这些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并加以抽象化,给出了地震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经我们对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计算,表明该表达式不仅可将各种地震观测资料的持续异常变化统一地转化为地震前兆信息量,而且还能定量地描述异常结束后期前兆信息的延续性、从而使地震异常所展示的前兆信息更加清晰化、直观化,完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