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大震前后尾波Q值变化的又一震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庭 《地震研究》1994,17(4):330-339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利用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后近12年的时间,对大震区域及外围的7个地震台3000多张地震记录图的尾波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大震前有3~5年左右的低Q值异常;在大震前一年左右,Q值处于回升阶段;大震后多数台Q值明显增大。在对两次大震震中和两次强震震中的不同距离的台站测出的Q值,确定存在主震前低Q值或高Q值,主震后高Q值或低  相似文献   

3.
陈学忠 Aki.  K 《中国地震》1996,12(3):243-249
以地球介质参数尾波Q^-1作为响应,给出了加卸载响应比YQ-1的计算公式。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频率分别为1.5Hz,3.0Hz,6.0Hz,12.0Hz,24.0Hz等5个频段的尾波Q数据,研究了美国北岭地震(1994年1月17日,Mw6.7)前后的加卸载响应比YQ-1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频率为12.0Hz这一频段外,其它频段的加卸载响应比YQ-1在震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率为24.0H  相似文献   

4.
甘肃近期2次中强震前后震源区微震尾波(Qc)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张掖台网和天祝-古浪台网的记录资料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震源区微震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7级地震前源及邻近地区介质1/Qc值趋于一致,认为这是该次地震的一种前兆表现,结合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构造情况进行了讨论。天祝-古浪5.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地区微震尾波Qc值民频率的关系表明,这一地区属于构这活动地区。  相似文献   

5.
面波的尾波衰减经验关系和震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才中  陈飞 《地震学刊》2000,20(2):15-22
从南京地震台DK-1中长周期地震纪录,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P波起算)的衰减关系,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881gAH+1.51lgτH+0.73=0.861gAz+1.47lgτz+0.76,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震级标准差S=0.12。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小地震尾波Q值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发生在丹波山周围因兵库县南部地震引起的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变化。1987 ̄1996年,统计上可置信的尾波Q值变化是,兵库县南部地震前后患前后,只出现在3.0Hz和4.0Hz两个中心频段的频率上。通过尾波Q值变化和地震活动变化,推测出非均匀区域的尺度为百米至千米,这表明了这个地区介质非均匀性的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7.
以地球介质参数尾波Q(-1)作为响应,给出了加卸载响应比Y(Q-1)的计算公式。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频率分别为1.5Hz,3.0Hz,6.0Hz,12.0Hz,24.0Hz等5个频段的尾波Q数据,研究了美国北岭地震(199年1月17日,Mw6.7)前后的加卸载响应比Y(Q-1)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频率为12.0Hz这一频段外,其它频段的加卸载响应比Y(Q-1)在震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率为24.0Hz的Y(Q-1)在1993年明显升高。震后各频段的Y(Q-1)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利用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后近12年的时间,对大震区域及外围的7个地震台3000多张地震记录图的尾波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大震前有3~5年左右的低Q值异常;在大震前一年左右,Q值处于回升阶段;大震后多数台Q值明显增大。在对两次大震震中和两次强震震中的不同距离的台站测出的Q值,确实存在主震前低Q值或高Q值,主震后高Q值或低Q值的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并得出地震强度与Q值异常幅度无关,与Q值异常的持续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依据尾波衰减特征,采用测量尾波包络体最大双振幅方法,分别用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模式处理了苏、皖、鲁、冀四省42个DD-1台站,51个地震的尾波资料,求出与散射有关的地球介质Q因子,并对Q值随尾波推移时间窗,震中距的变化进行归一法处理,公式如文中式(11)(12),用归一法求得的多次散射模式Q02值分布图象表明,高Q值与中强地震活动背景有关,这种简易测定地球介质Q值的方法在地震前兆分析中有着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震尾波是地壳和上地幔介质的不均匀性的一种标志,而尾波Q(Qc)则是反映尾波介质衰减的参数。然而,用常规的最小二乘法估算的Qc缺乏统计背景。利用1986年长野县西部联合地震勘测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统计可靠的Qc估算法-最大似然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首先,我们发现用最大似然法估算的Qc是静态有效的,并可用X^2检验法验证其可靠性。首次我们用最大似然法估算了勘测区Ohtaki村周围的Qc  相似文献   

11.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完整性检测技术中愈来愈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简便易行的优点也造成了检测结果精确性的不足,本文结合反射波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就球面波、人为造成波阻抗变化在检测中的影响等几方面和读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Seddon speed formula expressed mathematically as c = dQ/dA (or alternatively, as c = (1 + m)uo; where Q is the discharge, A is the area of cross-section, c is the wave speed, uo is the normal flow velocity, and m is a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is revisited in the context of elasticity and thermodynamics. Its link with the linearized solution of St Venant's equations for wave celerity, which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hydrological literature, is established. The rating exponent m is shown to be equivalent to the dimensionless relative celerity and is found to be the ratio of two specific heats, viz. cp and cv which are the specific heats at constant pressure and volume, respectively. The use of the parameter m as a complex variable helps describe shallow wave characteristics, the damping capacity of a wave, and the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of the hysteretic phenomenon. The damping capacity is found to describe the magnitude of wave subsidence, whereas the hysteresis also describes the speed of subsidence.  相似文献   

13.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简要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动力学,地震灾害监测以及资源探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来研究地球内部典型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利用横波分裂,Pn波的方位变化,面波成像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交换,应力场的变化以及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在资源探查中,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主要用于解决测线不闭合,中长排列动校,时深转换以及裂缝分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岩土工程测量中,S波速度是一个重要参数,正确地识别其震相,对提高S波速度的测试精度非常重要。郭铁拴先生等发表关于“检层法鲇孔波速测量中的震相分析”一文中提出在有套管的检层S波测量中,深度大于40m时,S波震相淹没在折射波中。  相似文献   

15.
16.
体应变仪数字化后,虽然采样率为分钟值,但也能较清晰地记录到一些远大震的应变波,怎样分析、认识体应变应变波的形态、特征,用应变波计算对应地震的震中距和震级是需要分析、尝试的。本文利用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地震,分析体应变记录的同震应变波特征,计算出震中距和震级。  相似文献   

17.
Estimation of 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in the shallow crust in terms of coda wave Q structure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in the vicinity of Cairo Metropolitan Area was improved using seismograms of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Egyptian National Seismic Network. The 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was measured from the time decay of coda wave amplitudes on narrow bandpass filtered seismograms based on the single scattering theory. The frequency bands of interest are from 1.5 to 18 Hz. In general,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various events recorded at El-Fayoum and Wadi Hagul stations are very similar for all frequency bands. A regional attenuation law Q c = 85.66 f 0.79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在全波实验中所见到的三种现象,即:1.纵横波初至的振幅(绝对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2.纵横波初至的相位彼此总是反向的;3.纵横波初至的振幅变化周期为2π。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解释指出这些现象应该出现在全波测井条件下,从而为利用相位差从全波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蒙古中南部地区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技术提取了1893条蒙古中南部地区双台间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提取到的相速度频散进行二维反演,首次重构了蒙古高原中南部10~80s周期内分辨率为0.5°×0.5°的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短周期相速度频散(10~20s)明显受地表地形控制,表现为杭爱—肯特山盆地为相对高速异常,而南部的戈壁带表现为相对低速异常;在30s到60s周期内,南部的戈壁带和北部的杭爱—肯特山盆地都显示出稳定的高速异常,而中部戈壁带则表现为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区与新生代火山岩出露位置的一致性,暗示该低速异常可能与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穿过蒙古高原中部的两条主要断裂带与研究区内的地震波速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能暗示两条断裂带一直延伸到整个岩石圈.此外,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壳幔速度低于全球平均大陆值,且其相速度频散曲线与遭受破坏的克拉通,尤其大陆裂谷很相似,可能暗示着研究区具有薄的、活跃的岩石圈构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获取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已成为研究壳幔介质变形特征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横波分裂理论方程的推导过程;然后阐述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拾取横波分裂参数的方法;最后总结近年来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尽管横波分裂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期望未来能发展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来准确拾取横波分裂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