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忠尽 《热带地理》1998,18(1):88-93
非洲“铜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钴工业综合体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揭示了“铜带”铜钴工业的地域组合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规律;剖析了“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尤其是制约冶金工业生产布局的矿物资源、电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探讨了主导工业部门在工业地域综合形体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联动”和“极化”作用。这对我国在矿山开发过程澡,充分发挥矿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明确指出:“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的十五大也强调要“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世纪,我国林业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林产品的两大重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而林业的科技进步关键在创新。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减,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厦门市旅游业自70年代末起步,迄今已取得突出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若要实现《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设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的跨世纪奋斗目标,还需做出进一步努力。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在我国全方位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l,政府主导型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旅游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性强、直接与间接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朱燕 《地理教学》2011,(9):17-18
教学设计思路“长江”一节教材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两大部分内容。“我国的第一大河”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95,14(1):94-103
地理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和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大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但是,在我国,关于地理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仍然很不够,这是由于在本世纪中期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反省。关于地理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如下诸方面。在理论上,许多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彼此差异甚大,某些研究者甚至发表自相矛质的和混乱的见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究竟是起决定作用,还是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或者是起影响作用,直到目前仍未得到一致认识。而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忽视地理环境的作用仍然很普遍。因此,地理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无论在理论上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都有必要进一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和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大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但是,在我国,关于地理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仍然很不够,这是由于在本世纪中期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反省。关于地理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如下诸方面。在理论上,许多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彼此差异甚大,某些研究者甚至发表自相矛质的和混乱的见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究竟是起决定作用,还是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或者是起影响作用,直到目前仍未得到一致认识。而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忽视地理环境的作用仍然很普遍。因此,地理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无论在理论上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都有必要进一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在贯彻“科教兴国”、“科教兴林”的战略中,高等院校是重要方面军。我院办学40年来,注重科技工作,注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林业,面向山区,面向农村,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浙江  相似文献   

8.
我国稀土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建成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稀土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我国稀土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第一、生产规模和生产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的国家。然而,我国稀土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地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国家教育部为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强化素质教育,为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新型人才而制定的。《世界经济地理》作为高师地理专业四大骨干课程之一,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世界经济地理》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对《世经》教学内容的改革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1 《世界经济地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全球观”的…  相似文献   

10.
民政部、总参谋部测绘局:欣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举行,我因故不能出席,谨此致贺!地名,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地域标志,地名的标准化也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教学,以后又从事国家语言文字的行政管理工作,深感推广地名标准化的必要。这一工作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教育、科技,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管理,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部以“标准政区名称”为专题的大型地图集,第一次囊括了全国所有的乡镇,第一次完全以法定全称表示…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学生思想的主渠道。我在讲解“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时,除要求学生分别说出我国目前产量屠世界第一位和居世界前列的农产品外,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我国林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林业“五大转变”的提出,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都为林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当前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确定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合理模式,是科学建设林区小城镇的必要前提。我们认为林区小城镇模式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生产布局起着首要的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经过1733~1878年的工业革命、1879~1946年的电气时代和1947~1972年的电子时代后,1973年以后就进入了信息时代,通过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形成,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我国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了高新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国土安全,从根本上防治和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速生丰  相似文献   

15.
郭钢岁  李斐 《地理教学》2011,(16):10-12,19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借助地图和地球仪,我们认识了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见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仔细观察课本26页图2.1“世界海陆分布”,说说你的感想。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21世纪我国林业经济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要有一个大的变革,即要从粗放型向科技、质量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发展,不拖全国经济发展的后腿,共同实现“十五”计划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增长三角"的形成发展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长三角”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地域类型,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而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但是关于“增长三角”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还很薄弱,急待加强。本文通过剖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增长三角”、图们江地区、珠——港——澳次区域合作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上莱茵边境区五个典型的“增长三角”,对“增长三角”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尝试性总结,以期为我国利用“增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开发我国的边境地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是经济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很少有像我国这样经济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研究、认识这种地区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方针,选用适用技术,是我国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关键。毛泽东同志在三十年代谈到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指出,“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若干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背景 今年9月,“首届乐山世界遗产保护节”将在乐山举行。由此而引发了世界文化遗产该不该成为“摇钱树”的争议。 到目前为目,我国共有27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正在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更有好几十家。但是,在这些“世界遗产”诞生地中,却有一些举动颇让人不解:某些地方政府向旅游公司出让遗产资源,使世界遗产企业化、股份化;某些遗产地“楼满为患”,产业化、城市化严重;某些地方四处建造“仿古建筑”,“假古董”泛滥……总之,使“世界文化遗产”成了“摇钱树”。 但一些专家则认为,保护是第一位的。国家建设部专家林源祥说:遗产应该保持真实性,反对任意改动遗产本身及相关环境,反对添加不和谐的新建筑物,应该控制旅客量。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威海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好成绩:我国正式批准建立了四批共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个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同时,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也于2004年6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也已经在中国国土资源部挂牌办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共同构成的三级地质公园体系在我国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体系围绕着对地质遗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大原则正在不断完善。同时我国地质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