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一种显式输入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评述了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两类输入反演方法(脉动函数法和直接时域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文献[1]中提出的3阶显式方法,获得了一个关于结构输入反演问题的新解法-显式直接时域法,新方法集合了脉冲函数法和直接时域法的优点,既可按显式求解动力微方程,又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反演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2.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完全在时域数值分析范畴内,本文对结构一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系统运动方程进行了深入推导,给出了统一的基本表达形式,简化可获得目前应用的各类主要时域模型。其中,基于结构一地基交界面的位移协调条件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方程,推导了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子结构法模式的时域基本方程。从结构的一般动力平衡方程出发,推导了相互作用直接法模式的基本平衡方程,并基于有限元模型对两类模式间的等价性条件进行了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能量法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文中采用振型分解法按等效单自由度体系求解简体结构的滞回输入能;用pushover法分析了滞回耗能在结构层间的分布规律及结构自身的耗能能力;根据楼层滞回耗能与弹塑性层间位移的关系求出了薄弱层的弹塑性位移。对一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简体结构在7度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改进Guyan减缩解逼近特征系统中的惯性力,然后引入普通模态型减缩法中的模态线性组合表达式。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组合型减缩技术。该技术的精度在常规情况下好于普通模态法,同时弥补了新近提出的、完备模态型减缩法不能保持原模型的刚体特性的不足。这样,在结构动力模型的减缩技术方面,本文为工程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波函数展开法为基础,给出了SV波与P波入射时大型引水隧道平面地震响应的解析解.并根据解析解,利用数值方法对建立的场地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隧道结构-水体体系的地震响应.重点讨论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衬砌力学性能对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大型引水隧道动力响应受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的影响较为明显,而衬砌力...  相似文献   

6.
基础动力刚度的精确数值解及集中参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关键是建立以土-结构界面定义的无限半空间的动力刚度矩阵。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半无限地基动力刚度的新方法,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并给出了一种利用频域刚性基础动力刚度计算基础时域荷载响应的实用方法,该研究为刚性基础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关注对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采纳了响应位移法的一些基本思想,采用和响应位移法一样的环梁和土弹簧模型,但采用动力有限元法来评估地基地震动,而摒弃了响应位移法中采用的地基振动为谐波形式的假定。与响应位移法相比,简化动力有限元法能够提高地基震动的计算精度,从而提高结构响应的计算精度;而与三维连续模型相比,新方法的计算规模小得多,从而能够大幅提高计算效率。然后,本文分别采用相应位移法和新提出的简化动力有限元法,对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段隧道进行了纵向地震响应分析,并对这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的影响。文中根据间接边界元方法,推导了空间域中的格林函数公式,并建立了地基土的动力刚度矩阵;进而在频域内采用子结构法,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某具有埋置刚性基础的剪切型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了地基土的刚度对隔震效果以及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与拱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FE-BE-IBE时域模型结合,发展了一个可以考虑多维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拱坝动力响应计算模型,并用Monte Garlo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动分量的相关性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存在一定影响,合理考虑地震动各方向分量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计算实际地震作用下的拱坝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首先,给出了高层钢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了高层钢结构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判别准则;然后,通过模态pushover分析,研究了高层钢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规律;最后,重点研究了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提高方法,提出了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消除结构的薄弱层,来达到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两栋20层的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极限时程分析和极限pushover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工作可为高层钢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矩形高层建筑扭转动力风荷载解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长宽比、高宽比的矩形棱柱体在边界层风洞中典型攻角下的扭矩,提出了矩形高层建筑扭矩功率谱密度、均方根扭矩系数和Strouhal数的经验公式,并对相干函数作了一定的探讨,建立了完整的扭转动力风荷载解析模型。该模型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它是合理有效的,可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层建筑扭转动力响应频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建立5种被动的动力减振器对长宽比较大的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优化设计的统一方法。文中,在建立了5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统一的方程的基础上,导出了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效果最优等效阻尼比和被动动力减振器最优设计参数的基本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本文比较了5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的控制效果,讨论了动力减振器在楼层上设置位置对动力减振器最优设计参数和控制效果的影响,得到了2个有工程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The drift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for tall and regular buildings is extended in this paper to the third dimension. The focus of study is on the structures with important torsional response. For this purpose, 10, 15, 20 and 30-story steel moment frame buildings having unsymmetrical plans with 5–30% eccentricity ratios are studied. For evaluation of accuracy,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uildings is determined under a consistent suit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maxima of the story drifts and shears and cumulative plastic hinge rotations of stories are calculated under the ground motions and their averages along with those of the modal pushover procedure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establishes the good accuracy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drift pushover method.  相似文献   

15.
利用TLD减小高柔结构多振型地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利多多个调谐液体阻尼器(简称TLDS)减小高柔结构多振型地震反应的方法,给出了TLD的布置方案和计算公式,通过钢框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雷江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3):432-437
传统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砌体结构的完整性欠缺,导致动力特性分析的准确度较低。为提高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反应自功率谱,完成砌体结构的自振频率辨认;然后通过941B型超低频率测振仪测试自振频率,筛出振动波形中噪声干扰的区域,获取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最后依据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塑造低层建筑砌体三维精细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子空间迭代算法获取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芯柱、圈梁等构造措施对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征的影响,完成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传统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模型不能反映构件极限滞回耗能随累积幅值的改变情况,无法有效确定组合参数,离散性较大。为此,设计一种远场长周期地震下高层建筑的地震损伤模型。针对不同层次高层建筑结构,依据广义力-广义变形曲线,构建变形损伤模型。结合累积能量比、远场长周期地震瞬时输入能比构建能量损伤模型。从变形与能量两方面综合评价损伤,依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建最大反应变形与耗损能量的线性组合地震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实验选用ILA003、ILA048和TCU115三种长周期地震波,计算不同构件和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损伤结果,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将所提模型应用于实际高层建筑中,发现其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equations for long frame-type structures, derived by Kerr and Zarembski, and extended recently by Kerr and Accorsi also to dynamic analyses, is investigated. At first,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a tall frame-type structure, with twenty floor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new equations, and then they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common shear-building analysis. The found agreem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lose. To check further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equations, small scale models are tested on a shake table.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recorded in the test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determined from the new equations, for a wide range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s. The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data is good. The presented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ew equations are well suited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all frame-typ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9.
一种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宏观单元--筒体墙单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层结构一般都要设置复杂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如何模拟这些复杂墙体的力学性能就成为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关键.本文在梁柱单元、单片墙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体墙单元,并将此单元应用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推覆分析中.单元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并采用较为精确的方法考虑了结构的二阶效应.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简体墙单元具有精度高、计算稳定和自由度少等特点,为复杂体型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全面地量化分析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提出基于滞回曲线以及结构动力方程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滞回曲线描述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对滞回曲线模型拐点进行有效操作,确保动力方程对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其次采用基于混凝土结构动力方程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地震地面运动模型以及结构分析模型来分析混凝土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情况,得到混凝土结构随机反应的汇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参数的结构破坏模型,基于结构稳定性原理,获取运算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的概率表达式,再基于该表达式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稳定性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土木工程建筑中不同类型混凝土构件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分析结果准确且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