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来 《物探与化探》1987,11(2):101-105
综合油气化探系指多种化探方法和多种化探指标的联合使用,比使用单一方法和单一指标具有许多优点.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综合油气化探.土壤△C法是一个新方法.本文首先就△C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吸附烃和汞的关系进行讨论;接着阐述了土壤△c在油田上的异常特征;最后论述了土壤△C在综合油气化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C法在综合油气化探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蒋涛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5,29(5):425-427,430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区的特殊近地表景观地质条件,油气化探应从方法的选取、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减小和抑制随机干扰因素对化探指标的影响.在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区油气化探工作中,吸附丝法的有效指标(C2~C8、C11~C12等)以不同的异常模式很好地指示了深部油气藏信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油气化探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给出了油气化探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实例,讨论了油气化探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油气化探方法技术上的一些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某地区位于 D鼻状潜伏隆起带北部 ,深部油气生储盖组合齐全 ,油气化探详查发现烃、Δ C、Hg等指标异常形态相似 ,分布位置吻合 ,叠度高 ,环中顶或环带状结构十分明显 ,圈定化探远景区 6个。化探远景区经 2 5口井钻探证实成功率达 75% ,浅层天然气获控制储量 2 4 5.0 1亿方 ,深层天然气获预测储量 338亿方 ,油气化探方法对该天然气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气化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两大转变,即:油气化探研究由点(油气藏)到面(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由浅(近地表)入深(井下);油气化探已由以普查为主发展到概查、普查、详查、精查等4个级次阶段。近年来,我国油气化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化探方法技术得到了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有所进展,开发了新的测试技术,研制了新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系统,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 展望了油气化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才兴 《物探与化探》1990,14(5):387-390
以石油烃类化合物作为石油化探直接指标的“色/质谱微量烃类直接找油气方法”(简称吸附丝法),系我队与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于80年代中期,根据美国K-V指纹技术,共同研制出来的一种油气化探新方法,通过三年来在苏北盆地几个油气区块的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早期油气化探是1654~1964年间我国进行油气化探的总称。1964年以后油气化探处于低潮。目前,又开始了第二个油气化探高潮,为此,我们总结早期化探的经验教训,供当今油气化探工作参考。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早期油气化探的经历及发展道路。文中阐述了油气化探的实践经验,指出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为人们所接受。早期油气化探在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都获得较好的效果;热解生油理论与化探相结合将促进油气化探的深入发展;油气运移理论对判断地表油气异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综合解释化探资料可消除直观法解释的弊病等等。最后提出油气化探的教训和应该改进的问题。希望得到一些有益的收获,作为后来参加油气化探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确定与解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气化探异常确定与解释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油气化探异常的确定必须充分了解化探数据的统计分布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异常确定方法;异常的解释与评价需融合油气地质基础资料,采用系统的评价思路与方法,揭示化探异常与油气分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