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行星科学家发现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流动水的有力证据,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类地行星……这是空间科学大发现的一年——但什么是2011年最大的事件呢?美国《天文学》杂志回顾了过去12个月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接下来我们为您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2.
宇宙信息     
估计月球沙克尔顿环形山中的冰含量 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发回的数据显示,冰可能占据了月球南极沙克尔顿环形山表面物质:的22%之多。科学家们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的激光测高仪所发出的激光探N7沙克尔顿环形山的底部,发现它要比附近的环形山更亮,这与有少量的冰存在相符。这一信息将帮助天文学家认识该环形山的形成并研究月球上其他未知的区域。使用激光来照射环形山的内部并测量它的反照率,月球勘测轨道器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沙克尔顿环形山进行了勘测。而这一激光同时也测量了它的深度,精度可达约1个微米(=1/1,000.000米)。根据激光从月面返回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所有研究火星的行星科学家都必须面对两件事情:一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火星曾经充满了水,二是现在的火星表面已彻底干涸。那么火星上的水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4.
今年 6月 2 2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令人吃惊 :来自NASA火星全球巡查飞船的最新观测结果表明 ,火星上的液态水就存在于表面附近。并且 ,有时候会流出到表面上来 ,形成的溪谷就象地球上短暂洪水所冲刷出来的一样。证据尽管不是“直接的” ,但是 ,却是令人不能不信服的。这一发现在6月 3 0日的世界著名刊物《科学》上发表。自 2 8年前美国水手 9号飞船在火星上发现水道和山谷流域地形以来 ,科学家认为 ,在几十亿年前火星上可能有过水。自那时以后 ,火星科学的研究焦点就集中在这么一个问题 :“水到哪里去了呢 ?”…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发现了铁陨石,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地外行星上发现的第一块陨石。火星车上的分光仪对这块篮球大小、表面遍布凹痕的陨石进行了分析,光谱显示,这块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在地球上发现的陨石中,只有一小部分陨石是富金属的。陨落在亚利桑那州并形成陨坑的著名陨石与这一新发现的陨石有近似的组分。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火星的近表面,甚至于表面就存在着液态水。事实上,火星研究者多年前就已经知道,火星上一定有水!因为在火星大气中早已探测到存在有水蒸气,在火星两极也发现有一定量的水冰。甚至于在火星的地下还有可能存在足够数量的冻结的水,它们融化之后,可以成为一个海洋。最近的发现,令人惊奇之处就在于:火星的近表面竟然就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7.
“钱德拉”拍摄的第谷超新星遗迹。在遗迹的左下部有一个X射线发射弧(蓝色)。一些证据表明,这个弧形结构可能源于一颗白矮星爆炸后,将伴星表面的物质吹离时所产生的激波。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火星洞穴及冰川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几乎每隔几年就探访一次火星,结果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越来越多火星曾存在水、至今还有水的证据,还发现火星大气存在不少的甲烷,使得人们对这个红色行星上是否存在生物的兴趣大大增加。因为,地球上95%的甲烷是由生命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卡西尼”2005年2月15日飞越土卫六时,雷达发现这颗卫星上有一个爱荷华州大的陨击坑。“卡西尼”在距土卫六表面1577千米飞掠时,用雷达拍摄了其表面的细节。这是“卡西尼”2004年7月以来第三  相似文献   

10.
行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正在从白矮星身上寻找证据。因其在已知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于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来说,寻找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寻找其他行星上的水目前仍是一项进行中的挑战。近十年来,在行星被白矮星瓦解和吞噬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它们的成分进行了探测。由于重元素很快就会下沉到它们富含氢和氨的表面之下,在白矮星上探测到的任何金属(除了氢和氮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必定来自落到它之上的行星残骸。得益于这个过程,相比于地球内部的成分,天文学家对死亡太阳系外行星的内部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9,(3):17-17
法国国家宇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的数据,发现火星北极极冠含有纯度极高的水冰,纯度达95%。火星的北极冠是一种分层的圆丘地质结构,同地球的北极及格陵兰地区的大冰冠一样,那里的冰物质由分层的沉积物组成,沉积物的绝大部分是冰,小部分是沙尘。  相似文献   

12.
彗核分裂是最重要的彗星性质之一。这是因为,不仅这一性质是支持P.L.Whipple的冰冻团块模型的强有力的证据,而且,对彗核分裂现象的理解亦将为研究彗星本质提供大量的信息。迄今为止,发现有彗核分裂的彗星总数已超过20。至于关于哈雷彗星的彗核分裂,上一次回归(1910年)提供的报告极少。国际天文界对此将信将疑,并无定论。  相似文献   

13.
陈永军 《天文学进展》2003,21(2):122-138
对microquaLsar(微类星体)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具有相对论性喷流的microquaLsar在很多现象上类似于极小尺度上的类星体。对X波段的观测可以探测到吸积盘内区甚至接近黑洞的区域。结合低波段上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在吸积盘的动力学模型、物质吸积与喷流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喷流的超光速运动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现了黑洞存在的新证据。对它们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河外天体的相对论性喷流和黑洞吸积方面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与类木行星等气态巨行星相比,冰巨星是由大量比氢氦重的气体成分(水、氨、甲烷等)组成的气体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便是典型的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中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气体,对研究太阳系和行星的形成演化有很大帮助;研究其大气的动力学有助于了解大气内部的结构、热源驱动机制和对流机制;随着证认的系外行星数量逐渐增加,发现类海王星型系外行星是普遍存在的。介绍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结构、大气成分,以及太阳系外类海王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冰巨星的探测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世间就有这样的稀罕事儿,晴空万里,却从天上掉下大冰块,实在令人惊诧。它是怎么来的呢?见仁见智,人们议论纷纷。在未查明其来由之前,研究者可以谨慎地称之为“坠冰”或“落冰”。它也可能是天外来客,比对太空来的石块——“陨石”,称它为“陨冰”。那么陨冰的性质和来源天体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4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于今年5月25日成功在火星极区着陆。由于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火星北极地区覆盖有大量的冰,所以美国制定了以寻找水为核心的火星探测战略,凤凰号就是这个战略的执行者。凤凰号有三大任务: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寻找水、致力探索火星生命,日后监控火星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17.
柯朴 《天文爱好者》2010,(10):28-31
新发现:小行星上有水冰 据2010年4月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的杂志报道,有两个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对直径200千米的第24号小行星“司理星”(24Themis)的最新观测结果。借助于美国宇航局设在夏威夷的红外线望远镜设施(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他们都观测到了一种红外吸收特征,预示着该小行星表面有薄薄的一层霜冻,还有一些未知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探测恒星距离的艰难历程刘宇星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天文发现,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对于恒星的认识,在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沿用了托勒密的观念:恒星间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而且恒星是被固定在最外一层的球壳上,繁星构成了笼罩太阳和行星...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最近发现垂死的红巨星可能会使冰行星起死回生,曾经冻结的行星和卫星在它们的恒星进入生命最后、最亮阶段时可能成为生命新的滋生地。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推测一颗行星上新生命的出现可能是在红巨星阶段,寻找太阳系外给予生命的星球应包括老恒星周围的行星。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位于太阳可栖息带内。在这个范围内水能作为液态存在,而我们知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离太阳太远,水会冻结,太近,水会蒸发,一旦进入空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地球目前在可栖息带内,但太阳是  相似文献   

20.
发现暗能量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设计的计算机模型发现了银河系附近才宙存在暗能量的证据。宇宙就像一个暗能量之海,数十亿个星系是漂浮在这个海洋上的岛屿。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星系彼此远离,支持大爆炸以来字宙一直在膨胀的理论。1998年,宇宙学家提出一种不寻常的,称为暗能量的力实际上在导致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