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报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和全球可能变暖的响应,是重要问题。CO2对作物发育过程的影响,是CO2和其它主要气候变量对作物发育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还报道甚少。本项试验的目的是要确定CO2环境的变化及CO2与温度间的相互作用对皮马棉发育速度的影响。皮马棉(GosypiumbarbadenseL.cv.s-6)从播种开始就生长于有日光照射的作物生长箱内。白天/夜间气温控制在20/12~40/32℃,每隔5℃一个处理。白天CO2保持在350或700μLL-1。在第二个试验中,温度维持在30/22℃(白天/夜间),CO2为350、450、700μLL-1。并测定了主茎节发育所需天数、出苗到初现蕾的日数、营养枝和果枝数、座果数、结铃和现蕾数以及为植株所能保持的蕾铃数。发现主茎节的形成速率、现蕾和现花的早晚对大气CO2浓度不敏感,但对温度很敏感。果枝长出之前节位的发育要比果枝长出之后的节位发育慢。不同CO2浓度对长出节的快慢没有影响。分枝数目对温度和CO2都敏感。相比之下,生长在高CO2下的植株由于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光合作用汇,其下部果枝上的棉铃数要多些。这也许就是我们观察到生长在高浓度CO2下的棉株上层节的铃数减少的  相似文献   

2.
C3作物对CO2最敏感。蔬菜属C3作物。由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环境基本上封闭,CO2浓度不足,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要,使作物处于饥饿状态。在温棚中增施CO2,可使蔬菜长势旺盛,病害减轻,花期、结果期、采收期提前,产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9h30min ̄10h30min为最佳施用时间;定植活根后15 ̄20天、作物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化时施用效果最佳;西红柿、黄瓜和西葫芦、芹菜,CO2浓  相似文献   

3.
温棚内增施CO_2气肥促进蔬菜早熟多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内增施CO2气肥促进蔬菜早熟多产蒲金氵勇姚晓英贾媛娣*(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7410001引言在温棚内增施CO2,弥补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期CO2不足,促进棚内作物增产,是近年来农业生产推广的新技术。天水市气象局农试站1995年进行该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温棚蔬菜栽培中不同CO2增施方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塑膜罩内进行盆栽蔬菜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罩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每日一次增施和多次增施CO2气肥,对作物都有增产作用,但从经济成本,投入产出比等综合考虑,在大面积温棚蔬菜生产中,以每日一次增施CO2综合效益更好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首次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密闭箱法对土壤-植物系统与大气间N2O和CH4气体交换进行了原位观测研究,通过结合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对草原土壤-植物系统温室气体(N2O和CH4)排放通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草原生态系统N2O排放和CH4吸收作用。温度升高促进草原生态系统N2O排放,但对CH4吸收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试验研究,对大气中CO2浓度显著增加以后作物光合作用、增温影响、水分胁迫、矿物营养物吸收、作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杂草与虫害等未来农业问题做了较全面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三维海洋碳循环模式和一个简单的陆地生物圈模式计算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未来大气CO2情景中海洋和生物圈的吸收,并结合上地变化的资料得出燃料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的构想下,为了使大气中CO2浓度达到稳定必须减少排放,但对应不同的IPCC未来大气CO2情景,对人为CO2排放的限制是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温棚蔬菜增产与农用CO_2开发和气肥施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蔬菜增产与农用CO2开发和气肥施放技术汪永钦(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目前,国内外在人工增施CO2技术方面,已进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在蔬菜作物CO2饱和点之下,人工增施CO2气肥一般都可以显著增产,并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到CO2倍增时江苏省温度、降水的变化值,初步确定了CO2倍增时江苏省小麦生长季内的可能气候情景。分析未来CO2倍增时对小麦作物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紫外辐射影响。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增加、CO2浓度上升、紫外辐射增强后江苏省小麦生育期不变和生育期缩短两种情景下的气候生产潜力,并由此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江北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全球农作物对大气CO2及其倍增的吸收量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修兰 《气象学报》1996,54(4):466-473
根据农作物产量资料(FAO1992年),计算出中国和全球各种作物对CO2的吸收总量分别为5.5×108t/aC和28.9×108t/aC。同时以不同CO2浓度下小麦、玉米、大豆等全生育期光合速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的C吸收量为对照,与相应的中国产量资料计算结果比较,两者相差2.6%。从而进一步依据作物对CO2倍增反应诊断实验结果,推算出大气CO2浓度比目前倍增(700ppm)条件下,中国和全球农作物吸收CO2总量将增长21%-26%,分别为6.6×108t/a—6.9×108t/a和34.1×108t/a—36.2×108t/aC。研究还表明,单位面积作物年吸C量全球(3.2t/(hm2·8))比中国(4.2t/(hm2·a))低25.4%,而且C4作物普遍高于同类C3作物。  相似文献   

11.
农田近地面层CO2和湍流通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树华  麻益民 《气象学报》1997,55(2):187-199
利用1985年5月至6月在北京郊区中国科学院农业生态试验研究站的麦田中实测的小麦不同生长期的CO2浓度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温度、湿度及风速梯度等量的数据,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对观测场地、仪器设备、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从5月14日到6月15日,在1m,2m和10m处,CO2浓度振幅的日变化分别为103.4到27.5,87.5到27.3和69.8到11.5ppm;光合型和呼吸型的平均CO2浓度分别为345.3,350.6,357.5ppm和373.9,369.7,362.1ppm。在白天,CO2通量和梯度的输送方向是从大气向植被,在中午(11时到13时)输送达到负的最大值。在夜间,CO2通量和梯度输送的方向与白天相反,并且,在早晨(4时到6时)达到正的最大值。CO2通量与净辐射(Rn)、可利用能(H+LE)、光合有效辐射和动量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施用二氧化碳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华  郭建平 《气象科技》1995,(1):59-64,F003
施用二氧化碳的现状及前景高素华,郭建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中心)1引言施用CO2的研究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日本、荷兰等国有较大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开始有一些关于施用CO2的试验结果报道,但不是很多。关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 RegCM2的区域气候模式并单向嵌套澳大利亚 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区域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模式对 2×CO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了在 CO2浓度倍增情况下,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将有明显升高,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增温效应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可能影响。以水稻为例,研究了CO2增加时,黑龙江省作物种植区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CO2气肥固体发生剂在温棚室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棚室内C炒足是影响温棚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温棚人工增施CO2的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根据现在温棚室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CO2发生剂--固体气肥发生剂,对比试验表明,该发生剂能使蔬菜增产25%以上,投入产比在1:6以上,并且具有无公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梯度法观测大气与森林生态系统间羰基硫(COS)的交换通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用梯度法测定了大气与其下垫的森林间COS的交换通量。测量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一座50m高的森林观测塔上进行,该塔坐落在德国中部的Solling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中。观测现场生长着树龄分别为120a和80a的山毛榉和云杉。树冠线约28m高。在塔上离地面32m,38m和50m的地方用冷以法同时采集了空气样品。样品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测定。COS通量由其梯度及扩散系数求出。扩散系数由与COS一起测得的感热和水蒸气通量导出。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共获得20条廓线。每条廓线都显示COS浓度随高度下降而降低的趋势,说明森林吸收COS。总的结果表明,COS向森林中的平均输送通量为(143±54)ngCOSm-2·s-1.  相似文献   

17.
用一个全球耦合的海洋──大气──陆地系统模式(IAP/ LASG GOALS)研究因 CO2增加引起的全球增暖,重点是讨论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完成了两个试验,一个是CO2含量保持不变的对照试验,一个是CO2浓度按每年10%增加的扰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照试验中没有出现气候漂移,在CO2含量加倍时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增加1.65℃。GOALS模式能较好模拟观测的东亚温度和降水的空间分体和年循环,但模拟的年平均温度略偏低、年降水稍偏大。在CO2含量加倍时,东亚地区温度和降水将分别增加2.1℃和5%,最大增温出现在中纬度大陆上,最大的降水增加出现在25°N附近。  相似文献   

18.
CO2浓度倍增对中国主要作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自行设计的OTC-1型开顶式气室及连续3年试验资料,在评述该套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分析了CO2浓度倍增对4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作物发育进程加快,株高增加,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长明显,且C3作物的增长幅度大于C4作物;冬小麦、棉花品质呈良性变化,玉米品质可能有所下降,大豆品质变化不明显。上述初步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使用辐射对流模式,研究了中纬度冬季气温对于CO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气温变幅随CO2浓度渐增呈现先快后慢的非线性特征;气温变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包含年平均二氧化碳含量「CO2」、下垫面温度、边界层气温以及云量的零气候模式,用于研究CO2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模拟出现代气候态以及「CO2」变化的趋势。进而用与该模式相应的现代气候平衡态的偏差方程,考察了在CO2的作用下,气候系统由定常态到周期态再到混沌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