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区域地质背景 1.地层 本区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岩性复杂。主要有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和大网子组、中生界上侏罗统吉祥峰组、下白垩统光华组和甘河组、第四系全新统。  相似文献   

2.
滨东地区多金属找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矿地质背景简介 (一)地层 滨东地区地层出露较全,由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只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上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滨东地区东部一面坡隆起中,北部为张广才岭群,南部为一面坡群。古生界分布零星,但有一定规律,由东而西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依次分布有: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以火山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滨东隆起带中部火山洼地中,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3.
1 区域背景 吊马垅银铅锌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沉降带浏阳一衡东早晚期隆起带南部,潘家冲一将军庙成矿带中段,是东岗山银铅锌多金属矿田的一个矿区。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从老到新有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上元古界震旦系江口组,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三系、第四系。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汝阳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汝阳群、洛峪群为一套河流相—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局限台地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该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在该地层中识别出了2个Ⅰ型不整合界面,9个Ⅱ型不整合界面;划分出了1个Ⅰ类层序,9个Ⅱ类层序,并将中上元古界划归一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该区中上元古界的岩石地层格架。中上元古界岩石地层格架的顶、底界面均为Ⅰ型不整合界面,与年代地层界面相一致。格架内部各个层序之间的界面均为Ⅱ型不整合界面。只有少数Ⅱ型界面位于岩石地层单位分“组”界线附近或与其一致,大多数Ⅱ型界面位于“组”内。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本文综述了研究区内中上元古界超层序、内部各类层序的顶底界面特征、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中、上元古界包括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和青白口系开尔塔斯群,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并有多层钾长岩、硅质岩和透辉岩等热水沉积岩,其沉积相为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述地层为本区含矿地层,不仅其成矿元素含量高,而且产有热水沉积型和以矽卡岩型为主的复合型两类层控铜多金属矿床。地层对本区铜矿化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总结彭家老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控制要素,认为矿区内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岩组变质绿片岩、NW向脆韧性剪切带和老湾花岗岩体三位一体的地质环境有利于成矿,而龟山组地层与老湾花岗岩的接触带、脆韧性构造的局部引张和构造交叉及倾向上倾角由陡变缓部位有利于富矿体的形成与定位,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四道河子金矿位于延吉一汪清金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北东向敦密断裂与南北向牡丹江断裂的交汇处南侧,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张广才岭群新兴组,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主要岩性有片岩、变粒岩、石英角岩、变质石英砂岩,  相似文献   

8.
张广才岭西部地区地层出露较全,自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只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上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地区东部一面坡隆起中,北部为张广才岭群,南部为一面坡群。古生界分布零星,但有一定规律,自东而西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依次分布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以火山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隆起带中部火山洼地中: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9.
一、成矿地质背景 断陷区位于兴蒙地槽褶皱区北东端,额尔古纳地块南段。属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迭置区,主要经历了原始古陆核和大陆形成及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两大阶段。1.地层与戍矿断陷区经历了古陆核形成演化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两大阶段。在早元古代与晚元古代,该区处于古陆核边缘活动带,形成了巨厚的优地槽型沉积建造,即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兴华组和上元古界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大网子组,以兴华组地层分布居多,为一套古老变质岩系的片岩、片麻岩类。  相似文献   

10.
西峡县水峡河附近,于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组中采得海百合茎等古生代化石碎屑,并依据邻区、邻省在本套地层之上、下层位中所含古生代生物化石情况,认为本区龟山组地质时代当属早奥陶世一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一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天山一兴蒙复合造山区东段。前寒武纪地层系统探讨区内前寒武系出露局限,分为古元古界、中元古界和新元古界。依次为:东风山岩群(含亮子河、红林岩组)和尔站岩群,黑龙江岩群(含大顶子、杨木岩组),张广才岭岩群(含正沟、红光、新兴岩组)。  相似文献   

12.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Ⅱ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中雪峰弧形构造带由NE向构造转为NEE向构造而形成的弧形转折部位。金矿床赋存于元古界板溪群(Ptbn)和元古界冷家溪群(Ptln)地层中,严格受元古界浅海相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及断裂构造、热液蚀变控制。通过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该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浑源地区内中新元古界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及演化。得出中新元古界由五个Ⅲ级层序组成,并经历了二次沉积—构造分异作用:第一次分异发生于高于庄组二段沉积晚期,第二次分异发生于雾迷山组沉积中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卢氏栾川台缘断褶带内,秦岭纬向系构造带与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汇复合部位;矿体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鱼库沟组的石英岩、二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和下古生界陶湾群三岔口组、秋木沟组钙质砾岩、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等地层中;该区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围岩蚀变强烈、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形成了以Pb,Zn,Mo,Ag等为主的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浙江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成果。按照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出原则,对浙江省境域内出露的元古界—第四系进行全面清理:划分出岩石地层单位109个,其中群级11个、组级94个;在清理中新建3个组,启用6个群19个组,引用外省12个组,未采用2个群27个组。并明确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及时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叙述杨庄金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总结分析了地质特征与矿体分布在空间与成因上的关系,认为金矿床的控矿主要因素为:一是受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Pt2xj)地层岩性控制;二是受1烧瓦窑断裂、店房破火山口构造和北东东向(NEE)次级构造控制;三是受燕山晚期合峪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复式岩体控制。以此作为找矿标志,希望在该区以及外围找矿工作中少走弯路,并尽快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西缘中元古界蓟县系墩子沟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地台西缘龙首山中元古界墩子沟群是一套基本没有变质的盖层性质的沉积,根据岩性可划分为三个组:下组以砾岩为主,具底砾岩性质;中组是以灰岩为主的浅海碳酸盐沉积;上组是一套细粒的陆源碎屑岩。其下与古元古界龙首山岩群的角度不整合而代表吕梁运动,与华北地台主体相比缺失长城系和青白口系。墩子沟群分布特征是中组分布广,厚度和岩州都比较稳定,下组的陆源粗碎屑岩东部区域较厚,分选磨圆都比较好,岩相厚度稳定,粒度较细,如金昌的河西堡、永昌的韩母山一带。西部区域厚度薄分选磨圆均差,岩相厚度不稳定,有的部位缺失此组沉积或以很薄的底砾岩产出,如张掖东大山、山丹独峰顶一带。说明当时海侵自东向西侵进,反映出华北地台在蓟县纪中期形成海进,明显向西超覆的特点。墩子沟群虽然变质轻微但变形却十分强烈,其原因一方面内部有滑塌形成的同生角砾岩和层间小褶皱、揉皱等准同生构造,说明当时的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另一方面后期又受到祁连运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熊耳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开展中—新元古界地质研究的焦点.利用LA-ICP-MS方法,对河南新安黛眉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8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云梦山组锆石年龄分布于1 700~2 724 Ma,最年轻的碎屑岩锆石年龄为(1 700±55)Ma,主峰值年龄为2 083 Ma,次峰值年龄为1 771、2 512 Ma;云梦山组的时代下限约为1 700 Ma;物源主要来自中元古代早期或古元古代的岩石,其中来自2.40~1.95 Ga的物源较多;云梦山组样品的碎屑岩锆石年龄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盆地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地质事件.该结果为研究区的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兴安岭呼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南缘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相交接地带,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部,得尔布干成矿带的北段。区内的构造一岩浆活动频繁而复杂,晚侏罗一早白垩时期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形成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主体。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新元古界一下寒武统倭勒根群的吉祥沟组、大网子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白音高老组、白垩系下统龙江组、光华组、甘河组、第四系的全新统。岩浆岩在区内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代县北小沟铁矿位于代县县城北西,通过对矿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地层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含铁蚀变岩,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的“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