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3月27日,在黑龙江省2008年度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监理对接会上,6个项目法人单位与监理单位和监管方签订了委托合同。这标志着我省为改善和加强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监理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监理工作派驻制”,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完成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了调查成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目前,二调成果已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不同领域,本文仅就与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结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国家所有权到组的要求,辽宁省正在积极开展已发所有权证书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核实工作,明确权属界线,换发证书。值此之际,笔者就推进辽宁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辽宁省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有村民小组,但村民小组的实际管理权限相对弱化。按照国家将所有权1.认真确定权属主体重点把握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土地调查的重要成果是大量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质量是土地调查的生命,数据检查是维护数据规范完整和控制数据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开展,“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展开。安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建没的三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系统的建立时安阳市的城镇址藉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为安阳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记者在11月11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继2008年我省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512程被列为国家重大512程后,今年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两项合计投资总额达100亿元。自2001年我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460个,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国土资源科学、规范、高效管理,近年来,慈溪市土地调查工作在“全”、“新”、“实”上下功夫,做全、做新、做实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然后在“用”字上做文章,将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了土地调查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为实现该市国土资源高效规范管理、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土地调查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先后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全市四等(一级)GPS控制网布设、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8.
引言浙江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从2003年开始全面启动,到2006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调查任务,通过了国土资源部或省厅的验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被日益提上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要求,浙江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开展,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宗地出图等要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为依据,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数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视点     
国务院批准84个城市建设用地28816.97公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明确下半年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全国土地调查办下发通知开展第二批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调研检查;国土资源部实施国家重大土地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10.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06,(9):28-29
国土部:5年内土地调查登记覆盖率达95% 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05年末,国有土地使用权累计初始登记发证3493万本,覆盖率达到85%:集体土地使用权累计初始登记发证16451万本,覆盖率达到73%,集体土地所有权累计初始登记发证118万本,覆盖率达到51%;累计调处土地权属争议12.3万起。全国已经有817个县(区、市)建成了地籍信息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国土部等有关部门将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建立土地统一调查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土地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95%。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黑龙江省2008年度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监理对接会上,6个项目法人单位与监理单位、监管方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处。签订了委托合同。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监理工作派驻制。该制度明确,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情况。由省内有资质的招投标代理机构采取招标、议标、邀标和双向选择等方式,在获得准入的乙级以上监理单位资质库中,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具体土地整理项目监理任务。  相似文献   

12.
9月24日至25日,全国地籍调查暨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会议主要研究进一步明确地籍管理工作思路,研究部署推进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加快推进全国地籍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完善土地调查与监测制度等地籍管理重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出席会议并对地籍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巩义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地籍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先后被评为“全国地籍管理工作百强县”、“全国土地登记和土地调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2005年被省厅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国家试点。  相似文献   

14.
西华县地处豫东平原,县域面积1095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3个办事处,454个行政村。截至今年7月底,全县16599宗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全部结束,成果顺利通过市验收。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试点已经结束,E级静态控制网布设及测量工作全面推开。工作中,我们主要实施了“四个三”工作法。  相似文献   

15.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1):55-56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9年7月1日启动。计划利用两年半时间,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2009年是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决战之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一年。为加快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近日,山东省土地调查办组织人员对全省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成果进行集中审查汇总。参加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科技含量之高都是山东省地籍管理工作中从未有过的,记者随即现场采访了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围绕数据保真,全国土地调查办确定了“由国家提供基础调查底图和组织队伍开展地方调查成果核查”的技术路线。由专业核查队伍依照国家统一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对照各地上报的调查成果资料,对各地上报的县级调查成果进行逐图斑、逐地块的内业核查。成果核查成为二次调查保证成果准确规范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真实性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2-23
国土资源部目前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13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严格把关成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2013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同步下发。以实现“一查多用”和“以图管地”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乃婧 《国土资源》2013,(12):42-43
自沈阳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启动伊始,沈阳市国土资源系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二调"成果资料,统一筹划,全力推进。目前沈阳市已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面积111.6万公顷,调查率为100%,全面完成了沈阳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土地利用现状.第一次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国土管理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发展形势对土地调查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国家作出了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11月2日,青海省“湟水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可研报告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标志着青海省自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之后又一涉农重大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