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泥盆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长期以来就以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美而著称于世。总的来说,华南泥盆纪沉积,可以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发育特征和生物群面貌,进一步划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包括西藏、滇西、川西、西秦岭和昆仑山南坡一带,主要是冒地槽类型的海相沉积,与下伏志留系呈整合接触,产大量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东区包括龙门山地槽和康滇古陆以东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属于地台型沉积,产丰富多种的各门类化  相似文献   

2.
宁陕旬阳坝地区花岗岩类发育。本文主要根据我队历年1/5万矿产普查和前人所获的资料,对区内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进行初步划分,有错之处,望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简述本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第三沉降带的复合部位。断裂十分发育,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等,以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海西期和印支期岩浆岩广为分布(图1)。由于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区内地层不完整,有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等,以泥盆系为主。其中泥盆系、志留系主要为变砂岩和  相似文献   

3.
这篇简介,系根据甘肃省1∶50万地质图验收汇报提纲整理而成。根据自然地理、构造体系和地质特征将甘肃省分为四个地层区。1.北山区; 2.祁连山区;3.秦岭区;4.鄂尔多斯西缘。各区下古生界发育情况:1.北山区下古生界发育较全;2.祁连山区下古生界最发育; 3.秦岭区有志留系和前志留系;4.鄂尔多斯西缘有寒武系和奥陶系。现按地层系统和地层区自北而南简述如后。一、寒武系 (一)北山区出露有下寒武统、中一上寒武统和未分寒武系,总厚大于3395米。它们分布于马鬃山,与阴山-天山东西复杂构造带一致,西起头吊泉经双鹰山至三道明水。  相似文献   

4.
天水—宝鸡地区是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以其特殊的地质位置、独特而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演化历史而倍受中外地质学者的关注。东、西秦岭的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可否对比,祁连与北秦岭可否连接和如何连接,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找矿前景如何等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和西安地质学院合作开展的“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基础地质研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和攻关证实:东、西秦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出露于西秦岭地区的秦岭群、李子园群、舒家坝群与东秦岭区的秦岭群、丹凤群、刘岭群相连接,解体后的葫芦河群与东秦岭区的二郎坪群相对应,而见于东秦岭区的宽坪群等地层在西秦岭地区均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中、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完整,特别是甘肃碌曲—迭部一带,除下、中泥盆统之间有沉积间断外,志留—二迭系均为连续沉积,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为研究中、晚古生代地层比较理想的地区。本文报道了西秦岭古生代的地层区划和地层系统,并根据岩相、生物群特征,阐述了古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将志留—二迭系划分为20多个生物组合,其中大部分可视作区域性带化石。西秦岭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类型和生物组合基本属华南型。志留系—中泥盆统主要为浅海相沉积,生物群可与华南、中亚、东欧等地区对比。上泥盆统—二迭系可明显的分为两区:南区仍为典型华南型,区域性色彩较浓厚;北区与祁连山南坡沉积特征接近,属过渡型。  相似文献   

6.
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和类型划分; 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井震结合为方法,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时间切片、波形分类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岩相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火成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五种岩相; 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分区性明显,整体呈现西北部以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中部以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东南部以中-酸性溢流相为主的分布特点,滴西18井区为独立的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多重地层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西秦岭南部的海相泥盆系,重新进行了划分。从中分出震旦系(三个地层单位),泥盆系划分了下、中、上三统9个岩组(群)、4个岩段。其中下泥盆统又划分南北两个相区。通过生物地层学研究对泥盆系建立若干个生物组合带,进行了年代地层(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志留系地层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西南地区地层小结”中对该区志留系地层作了新的划分和对比,得出了新的结论。其中贵州部分涉及到黔北及黔东凯里地区的情况。此后,笔者于1974年根据贵州贵阳乌当、都匀、三都等地的资料,把黔南地区志留系地层与黔北,黔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下表〉。随着对地层划分、对比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贵州志留纪的沉积相,厚度变化情况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研究的白龙江群是指广泛分布于西秦岭西段伏于下泥盆统之下的一套浅变质岩系,相当于叶连俊,关士聪(1944)所称“白龙江系”的一部份。尽管对这套地层的研究历史悠久,然而对其时代及划分至今仍无统一的认识(下表)。解放后,由于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需要,对这套地层的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甘肃省地矿局区调队、西北地质科研所及川局202队、405队等作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许多宝贵资料。两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地区的壳相和混合相下志留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西 《地质论评》1980,26(6):479-485
陕甘宁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对比,过去一直沿袭峡东剖面传统的三分概念,几乎将志留系中的所有壳相和混合相地层均划归中志留统。随着峡东剖面界线的厘正,该区志留系的划分对比,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层分区与构造单元相印证是综合地层区划所遵循的主要原则。遵照这一原则,并以沉积类型等7个方面为划分标志,将西秦岭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中秦岭礼县—镇安地层区(中秦岭华力西陆褶带)和南秦岭—大别地层区(南秦岭印支陆隆带),再细分为6个地层小区。首次明确指出南秦岭归属于扬子大陆。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早期主要经历了原始陆核的形成(太古—早古元代)、裂开成洋(中元古代)、闭洋(晚元古代)并俯冲造山(晋宁运动)等主要发展阶段。早古生代—早印支期,裂解开3个各具特色的构造盆地,分别经历了北秦岭活动型裂陷槽沉积和加里东陆陆碰撞造山、中秦岭拉分盆地沉积和华力西陆褶、南秦岭稳定大陆沉积和早印支陆隆。晚印支期以来3个盆地演化趋于一致,以共同发育“开”—“合”构造及伸展机制下的断块运动为特色。聚与分、开与合是对西秦岭造山带演化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李康宁 《甘肃地质》2017,26(4):10-17
西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是许多地质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叠纪以来西秦岭发生了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这一时期发育的火山岩,便是这一地质事件的重要记录。本文选取西秦岭甘青交界处台乌龙一带华日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的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在华日组火山岩中识别出喷溢相、爆发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次火山岩相等6个岩相;台乌龙层状火山机构、色日欠破火山机构等11个火山机构;两个组合样式(台乌龙—年支北串珠式组合、下毛娘北—色日欠镶嵌式组合);划分出1个火山喷发旋回,3个亚旋回。较合理地建立起地层层序、岩相相序和演化模式。华日组火山岩的出现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晚三叠世已进入陆相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地层区调查区位于西准噶尔北部。主要属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乌吐布拉克南洪古勒楞南部低山,哈拉阿得里克山东端以及该县与吉木乃县交界的萨吾尔山南北坡。大致北纬46°40′-47°20′东经86°-87°。古生代地层出露有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中下石炭统,其中以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分布最广泛,奥陶系仅在南部呈断块零星分布。由于沉积建造、岩相、生物群性质、地质发展情况的不同。今年工作地区可以分为两个Ⅲ级地层区:  相似文献   

14.
秦岭的志留系可大致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又可分南、中、北三带,南带以瓦房店—岚皋大断层与中带分界,称高滩—兵房街小区,其沉积性质属秦岭地槽与扬子地台之间的过度型沉积.原地质部秦岭大队最早(1956)在安康、紫阳一带划分了志留系三统,以后地质科学院(1960)、林宝玉曾建立如下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专留系发育良好,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丰富了区内志留系的研究内容。笔者详细记述了稗子田专留系至下泥盆统下部剖面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的垂直分布状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新的地层系统,提出地层划分的对比依据和建议。新方案除对志留系底的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志留系地层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对应柯坪塔格组下段,SQ2对应柯坪塔格组中上段,SQ3对应塔塔埃尔塔格组。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有障壁潮坪相-浅海相。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西段志留纪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式溥  胡云绪 《现代地质》1992,6(4):384-391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西段志留纪海水深浅不同的两种遗迹相及其沉积环境,一种是甘南迭部拉路沟中志留世晚期浅海砂岩系所含Cruziana遗迹相,另一种是川北若尔盖晚志留世早期深海复理石Nereites遗迹相。共描述遗迹化石10属11种,其中建立3个新遗迹种。这些遗迹化石对研究西秦岭的地层发育、沉积矿产和古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成因标志,对我国的遗迹化石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北部早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旭  林焕令 《地层学杂志》1998,22(4):241-251
根据新疆西北部伊宁果子沟、艾比湖及和布克赛尔等地的早古生代地层剖面,对这一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岩石地层单元和生物带作了修订,特别是重新修订了奥陶系的新二台组和风沟组,并建议取消塔勒基河组。对下古生界各系的生物带作了较大的修订,并基于此对各纪地层作了划分和对比。根据地层的发育特征和各门类生物地理分布,认为新疆西北部在早古生代属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9.
消息报道     
《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北京出版《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一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在总结和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资料,分时代,按照构造古地理分区(或盆地)或地层区分布而写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地层发育特征、岩相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的综合分析,结合不同地块之间地质演化,进一步修订了我国南华纪以来各时代构造地层分区(或地层区),进而在每个构造地层区内按照古地理、生物相和岩相分异特征又划分出相应的生物相区(或地层分区);2结合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的三叠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凯蒂 《甘肃地质》1993,(Z1):50-100,135,136
根据地层区划分原则,将省内三叠系划分为海、陆2个地层区和6个地层小区,阐述了各地层区特征,对顶、底界及统界进行了合理划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划分意见,对个别地层时代,据新资料进行了修改、厘定;建立了地层系统和地层层序,统一了地层单位和名称,选出代表性剖面,系统论述了岩性、岩相、厚度、古生物组合、接触关系及合矿性等特征;首次将三叠纪划分为海、陆两大生物区系,南部海相区,早、中三叠世主要属特提斯型生物区系,混有少量北方及环太平洋区系分子,北部陆相区的三叠纪及南部的南祁连小区和西秦岭小区的晚三叠世主要属北方型植物区系,仅西秦岭小区属不典型的南方型植物区系,两区间为混合型植物区系;按海、陆相各世分别总结了各门类古生物组合特征及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按海、陆相三叠系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层进行了概略对比;按世分别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略图,并探讨了各地层小区内岩相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概述了三叠纪沉积矿产煤、石油及层控矿产汞、锑等13种矿产的分布、含矿岩系及储存层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