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中段。处于东西两深大断裂及南北两大花岗岩体夹持的中间隆起地带,水系沉积物Au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为板溪群及震旦系一套富含火山凝灰质的陆源碎屑复理石建造。研究认为铲子坪式金矿床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在勘查当中,曾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在系统总结该矿床大量矿化信息或与矿化有关的找矿标志的基础上,试探建立了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旨在为今后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广西贵港市木梓-百合地区位于南华准地台云开隆起的南西段,蒙圩一木梓"多"字型断裂带的西南段木梓背斜的轴部,是大瑶山凸起南端重要的铜铅矿成矿区带之一.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已探明的铜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土壤异常等资料,对本区的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西南丹芒场矿田由4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组成。文章介绍了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与矿化富集规律,为进一步扩大外围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坑得弄舍地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延伸部位,与鄂拉山多金属成矿带南西段相毗邻。处在我省重要多金属成矿带范围内,找矿前景良好。与区域内赛什塘大型铜矿、铜峪沟中型铜矿、什多龙中型铅锌银矿等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有类似之处。作者通过对该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分析,认为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具备中—大型金多金属矿的成矿条件。从宏观上初步总结出了找矿方向,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括了广西主要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综合分析了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点 ,并形成了各类矿床的金地球化学模型图  相似文献   

6.
寻找斑岩铜矿床,化探方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直接找矿方法具有效果好、速度快的特征。安徽三二七地质队成功地应用化探找到沙溪式斑岩铜矿便是例证。该队根据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布置的钻孔见矿率达80%以上,并根据找矿的效果提出了有意义的化探找矿标志。但是,化探能不能象发现磁异常那样准确地发现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特征如何?构造赋矿条件如何?矿体或岩体剥蚀深度如何?这些就是当前化探异常评价中必须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大明山隆起区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区内已探明的银、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银金属资源量等特征,对本区银、铅锌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特征鉴定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德尔尼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钴元素在早期黄铁矿中比较富集,晚期黄铁矿中较贫,w(Co)/w(Ni)值指示黄铁矿与巴西Sossego铁氧化物-铜-金矿一致;早期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质量比值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于中温环境,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不是岩浆型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海底喷流-沉积阶段、构造变形阶段、热液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铜、钴、锌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户部岭矿区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剖面测量结果,对Pb,Zn等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户部岭铅锌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通过异常查证发现3个铅锌矿(化)体,并归纳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提出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蛇绿岩角度重新分析德尔尼铜钴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资料,认为德尔尼矿床产于陆缘裂谷,控矿岩是蛇绿岩,赋矿的超铁镁岩是“变质橄榄岩”而不是超镁铁火山岩,成矿作用不和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关系,主要是地幔岩重熔硫化矿浆贯入上地幔裂隙系统而形成原始矿体,随裂谷复杂演化发生变质变形,后经多次热液叠加以及表生改造,是一种新类型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基此提出深部找矿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探讨山东牟平-乳山成矿带金青顶金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场三维分布特征,总结成矿规律,建立三维综合找矿模型,为金矿深部成矿预测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指导矿山生产与发展方向。针对金青顶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全面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构造叠加晕及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场等方面的三维综合找矿模型,将金青顶矿床的预测评价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揭示了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表征,据此探讨了矿体及地球化学场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信息分析与深部预测评价,减少了深部预测的不确定性。矿体三维模型显示,矿体呈现中间宽两端窄的形态,有向深部尖灭的趋势。三维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显示,Au、As、Sb、Hg、Cu、W、Sn、Co、Ni元素及组合因子主要分布于矿体浅部,向深部呈现元素场强度下降的趋势;Mo、Bi元素主要分布于矿体深部;Ag、Pb、Zn元素分布较分散,存在多个矿化中心。地质-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组合因子高得分区域与组合矿物富集区域相符合,Au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矿体浅部,深部成矿作用减弱。应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求取Ⅱ号金矿体的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为Sb-Cu-Ni-Au-Sn-W-Hg-As-Co-Ag-Zn-Pb-Mo-Bi,该序列与单一期次成矿垂向分带序列进行对比无明显反常现象,指示Ⅱ号矿体当前开采深度以下成矿潜力不高。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找矿模型指导下,基于三维地球化学空间场晕模型的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展示、提取与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价深部成矿潜力,为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指导矿山工作的部署。综合分析认为金青顶Ⅱ号主矿体在-1 200 m以下找矿潜力一般,不宜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深部探矿。   相似文献   

12.
邹平地区是山东省内最主要的铜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先后发现了王家庄铜矿和碑楼铜矿,构成了区内典型的次火山岩型矿床系列。该文通过搜集和研究邹平火山岩区以往多年的信息资料,并结合近几年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其找矿成果,初步建立了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的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就下一步该区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东腰庄金矿是我国典型的绿岩带型金矿床之一,主要赋存于新太古代五台群鸿门岩组浅色变质绿片岩中,含矿带岩性主要为硅化绢云钠长片岩和绢云钠长片岩,层控特征明显。本次建立了东腰庄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运用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电法勘探,在东腰庄金矿外围勘查区圈定化探异常4处、激电异常2处,其中化探1号多元素综合异常与电法异常吻合较好,推测为矿致异常,通过激电测深,推测地质体形态为透镜体,埋深较浅。综合物化探方法利用绿岩带型金矿形成过程中元素迁移带来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以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与围岩之间的电性差异,在此次找矿勘查过程中圈定了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下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铭  张伟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1):28-32,36
青海省都兰县洪利铅锌矿床地处华南板块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接合部,位于东昆中断裂带内,总体构造线走向为NW-SE向,构造形迹以断裂、褶皱为主,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划分为2组,即NW,NE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略具规模,控矿明显,为区内主要的导、控矿构造,洪利铅锌矿床即受其控制。次为NE向断裂,但规模不大,且对矿体具错断和破坏作用。区内岩浆活动多集中于晋宁期和华力西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造成了该矿床由于矽卡岩化与热液蚀变在空间上的叠加而使其矿化特征的复杂多变。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共圈出锌多金属矿体2个,磁铁矿体6个,金矿体2个,铁矾帽9个。根据围岩蚀变、矿体走向、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南、北2个矿段,初步划分了Ⅰ,Ⅱ,Ⅲ条矿化带。研究认为铁矾帽、磁异常、地球化学、矽卡岩化、热液蚀变及角岩化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其中铁矾帽系该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莱芜三岔河矿区先期的地质勘查工作,首先发现了赋存于闪长岩体内的金矿,对莱芜铁铜沟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分析了断裂构造和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是区内导矿、控矿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了区内物化探异常起因与闪长岩体内的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认为该区成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灭格滩矿区位于青海北巴颜喀拉造山带大场金矿田北缘。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砂板岩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矿区内构造发育,矿(化)体主要沿NW向构造破碎带分布,产状受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等。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Hg元素丰度明显偏高,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呈NW向带状分布。剖面上元素含量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能有效指导隐伏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在综合分析矿区地质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圈定了找矿靶区和成矿远景区,可以为灭格滩金矿区乃至矿田核心区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招远-莱州成矿带是胶东最重要的金矿密集区,留村金矿床位于此成矿带南端,是发育于古老岩体间构造破碎带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的控制。近几年在该区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在其中深部发现了数个隐伏金矿体,通过对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等的分析,认为矿床中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论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区域地质情况②,通过对区内钼(钨)矿田各矿床(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近几年大量的实际开采情况,运用本区的钼(钨)成矿地质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黄背岭—竹园沟一带与钼(钨)矿化有关的各种地质因素,深入探讨了区内钼(钨)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列和成矿机制,对中鱼库—竹园沟和黄背岭—榆木沟西洼一带的成矿有利地段,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结合物化探成果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为区内寻找同类矿床,扩大钼(钨)资源前景储量和普查找矿远景区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贺家沟地区位于沂南矽卡岩型金矿典型矿床的外围地区,在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在该地区开展化探扫面工作,根据化探异常结合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找矿靶区。本文从化探样品分析数据入手,分别从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化探异常特征、化探元素的组合分类以及主要成矿元素在该地区的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地区的成矿条件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圈定了以Au,Ag,Cu,Mo等为主要元素的HS1化探异常,该异常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其中主成矿元素Au具有三级浓度分带,Cu,Ag等其他元素异常亦套合较好。通过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在该异常区内发现铜金多金属矿(化)点共3处,矿(化)点与化探异常浓集中心的空间吻合程度较高。该地区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