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都 《探矿工程》1993,(5):36-39
硐室爆破是平整山头最经济、效益最好的手段之一。介绍在广东大亚湾荃湾半岛平整4.5km~2土地中主山峰的两次硐室爆破,阐明硐室爆破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立  舒家华 《探矿技术》1998,(4):18-19,36
硐室爆破具有施工设备简单,工期短,方量大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硐室爆破在山西省晋城-阳城高速公路Ⅲ标段路堑开挖中的应用,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大峰矿红梁东区硐室爆破的参数选择及施工实践,总结在特定环境中,相室大爆破的经验,为同类型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危岩体硐室爆破一次排险量大,施工速度快,是大方量应急排险的首选爆破方案。本次巫山山体危岩硐室爆破排险,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形地貌测绘,采取信息化指导施工,安全、快速地完成了应急排险任务,一次排险28.7万m^3,历时46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述了本次爆破方案的设计、爆破参数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介绍了爆破效果,总结了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5.
邓都 《探矿工程》1993,(6):61-63
1 导硐与药室的布置荃湾硐室爆破工程分给各承包方,因此布置药室有一定麻烦。先施工方,药室要布置在接近分水岭处底部,施爆时势必把另一方的山头崩掉一部分,造成炸药单耗提高,人、财、物力的浪费。若分层施爆,减少超  相似文献   

6.
在距村庄民房仅170m的公路路堑开挖硐室爆破中,通过精心合理地确定爆破方案、参数设计及主要技术措施,确保了爆破安全,使爆破的个别飞石、爆破震动及空气冲击波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也取得很好的岩石破碎效果,边坡受到了保护,使爆破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7.
李廷春  刘洪强  王超 《岩土力学》2012,33(6):1742-1746
起爆时差是超深孔一次成井爆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合理设计起爆时差和起爆顺序,能够达到先起爆炮孔为后起爆炮孔创造良好自由面和补偿空间,实现筒状硐室分层、分段爆破的目的,并能降低围岩震动破坏。为合理选取起爆时差,基于超深孔微差爆破破岩机制,从理论上推导了一次成井预裂爆破延期时间,掏槽孔与相邻辅助孔、同分段辅助孔、相邻分段辅助孔的起爆时差等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了自下而上预裂爆破、先上下后中间光面爆破等6种一次成井起爆顺序。在华恒矿-650矸石仓,结合施工条件合理确定起爆时差等爆破参数,形成爆破设计方案。爆破过程中实现了分层、分段爆破,获得了良好的硐室成型,验证了形成的超深孔微差爆破技术是成功的,其结果对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响地下硐室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不稳定块体是威胁地下硐室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地下硐室开挖前,根据勘探平硐的资料,搜索出地下硐室围岩的不稳定块体,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完工后地下硐室的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介绍了SASW(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程序在地下硐室中的应用,通过此方法,搜索出地下硐室围岩的潜在不稳定块体,为地下硐室的开挖和运营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漳州开发区7号山体硐室大爆破振动速度、加速度的测试及数据的初步分析,阐述了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平均衰减指数的概念,对开发区当地以后众多的大、中型爆破抗震的安全设计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丹  胡卸文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4):1123-1131
古人根据长期采矿经验,在长屿硐天矿区开挖形成了无柱式"钟"形硐室,并根据NS走向和SW-NE走向地形坡度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断面跨度,导致硐室底部呈近似椭圆形。为深入探寻长屿硐天华玄硐群与花居硐群"钟"形硐室结构特征的科学规律,深入总结古人工程技术经验,进一步分析大型硐室群屹立千年不倒的影响因素,本文深入开展"钟"形采空硐室结构参数特征的研究,以地形坡度、硐室跨高比、硐室埋深与高度比为因素,采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硐室围岩的应力以及塑性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为:在缓坡方向,硐室跨高比宜小于1.44,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在陡坡方向,跨高比宜小于1.28,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勘查的24个硐室中有67.7%硐室符合该规律,可见古人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钟"形硐室结构形式,为洞室千年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