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丰大岩体在辽宁省地质上占有十分显赫的位置,一方面它出露面积巨大,另一方面与其相关的矿产比较丰富.西丰大岩体未解体之前是辽宁省最大的岩体之一,位于辽宁省的东北角,南起清河,向北延至吉林省,在辽宁省境内出露面积逾2500km2.与其相关的矿产有铁矿、铜矿、铅锌金银钼多金属矿及萤石矿.根据构造-岩浆演化期次原则,按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岩体间的接触关系及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将西丰大岩体(辽宁省部分)进行了详细解体,重新归并成早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侏罗世和晚白垩世4个侵入期次.其中早二叠世有3个侵入序次、早三叠世1个侵入序次、中侏罗世3个侵入序次、晚白垩世4个侵入序次,共划分为11个侵入序次.在此基础上对岩性的成矿专属性、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限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南丹断裂带南侧,为华力西期岩基。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东江口老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柞水岩体划分为3个岩石话系单位,共圈定出36个侵入体。分别建立了东江口超单元和排水超单元。依据接触关系,结构构造,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两个完整的“S”型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各具有明显的独特岩浆演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南秦岭晚古生代被动陆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4处矿田控矿条件(围岩和构造)、成矿因素(岩浆侵入和由此形成的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并基于对各矿田地质环境进行的分析对比,以规模最大的矿山矿田为标准(标准分100),用量化指标对诸因素进行分解,对其他3处矿田诸因素量化.结合控矿条件、成矿因素的作用关系与分析,提出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是多因素成矿.其成矿特征表现为:围岩的层控性、构造取决于围岩性质、岩浆侵入的决定性和矿床岩体的同一性4个方面.由此得出结论:矿床矿体形态反映岩浆岩体形态,岩浆岩体形态反映构造形态,构造形态反映围岩性质.文中指出了多因素成矿特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丰一带侵入岩即以前所说的西丰大岩体,是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组成部分.该巨型花岗岩带记录了造山带从古亚洲洋板块开始俯冲、洋盆闭合到增生造山演化过程的基本信息.现在已经将规模宏大的西丰大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重新归并成4个侵入期次,划分为11个侵入序次,统称辽宁省西丰一带侵入岩.在详细解体、重新归并和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序次侵入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与成因.早二叠世第一序次、第二序次侵入岩以及中侏罗世第一序次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第三序次(闪长玢岩)也为I型,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岩浆岩重熔的成分.其余各序次侵入岩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沉积岩重熔的成分.西丰一带,早二叠世第一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深成岩,早二叠世第二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与同碰撞型的过渡类型.早二叠世第三序次至中侏罗世第各序次侵入岩和晚白垩世各序次侵入岩为同碰撞型和碰撞后型花岗岩.这些特征与古亚洲洋晚期的消减、闭合和增生造山演化序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徐钰  杨礼才 《矿床地质》1988,7(1):64-75
笼箱盖—拉么铜锌多金属矿床位于穹状隐伏花岗岩株顶部的岩篷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中。本区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可划分为六种类型:①侵入接触-断裂带构造;②叠加褶皱接触带构造;③接触热动力变质形成的揉皱构造;④多层接触-圈闭构造;⑤多期次侵入接触带构造;⑥隐伏岩株顶部的网状裂隙构造。侵入接触构造体系的形成在时间上经历了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在空间上主要围绕岩株顶部的南北向断裂分布,是构造、地层、岩浆岩、蚀变和矿化等多种要素的组合。笔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入接触构造-矿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接触带和岩浆上隆构造是接触交代型矿床的重要控矿构造。岩浆侵入之初,围岩的主压应力(σ_r)随其厚度而变化。围岩太薄,σ_r=0,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放射状构造;围岩太厚,其压力q_b>侵入体压力q_a,不利成矿。当q_a>q_b时,形成岩浆上隆构造。  相似文献   

7.
湘南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首次将该侵入接触带构造划分为3种类型,即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双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以及捕虏体接触-断裂复合型.明确提出了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成矿及控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变辉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形成于北秦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1矿区地质概况小炮弹沟地区位于前中生代古亚洲构造域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重叠部位。该区发育的NE-NNE向断裂构造主要为中生代以来燕山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侵入接触构造系统对矿体有明显控制作用(陈良等,2009)。且小炮弹沟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体极为发育,和围岩地层形成一系列接触带构造,导致围岩地层产生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12.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浅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黄沙坪铅锌矿床形成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是以包括花岗质岩浆作用在内的多种成矿作用共同控制再造富集型的多因复成矿床。区内的燕山期花岗斑岩、花斑岩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的接触构造和南北向各迭加断裂与铅锌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小秦岭(陕西境内)高山河群与小河岩体的接触关系性质,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进行了扼要的论述,并明确指出二者非侵入接触,而应是沉积不整合接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河岩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浙江港口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龙 《矿物岩石》1992,12(3):92-97
港口硼矿床为接触交代—热液改造型矿床。含电气石花岗闪长岩体及镁质岩石存在是该矿床形成的物质前提。控矿构造为岩体接触界面凹陷部位及围岩中的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地质时代等详细研究,阿吾拉勒山阔尔库岩基可解体为早石炭世赛肯都鲁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和早二叠世阔尔库序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两序列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1Ma和281Ma.地质调查已证实,两序列间为侵入接触.赛肯都鲁序列为钙碱性岛弧成因,阔尔库序列为碱性同碰撞型或后造山型成因.阔尔库岩基的解体,不仅客观反映了岩浆的分布及活动特征,而且对丰富研究区的构造岩石组合和探讨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Au、Cu、Ag、Bi、Zn、Mo(W、Sb、As);土壤异常元素为Cu、Mo、Au、Ag、Bi;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为Au、Cu、Ag、Bi、Ta、Ba、Sr(As、Sb、Zn、Co、Ni、W、Mo).原生晕中轴向分带序列为(Bs、Sr)-As-Ag-Pb-Sn-W-Au-Bi-Cu-Sb-CoTe-Ni-Zn-Mo.南山矿段水平分带序列为Au-Cu-Bi-Te-Ag-Pb-Zn-As-Co-Ni-W-Sb-Mo-Sn;北山矿段为Au-Cu-Bi-Te-AgAs-Sb-Mo-Pb-Zn-Co-W-Ni-Sn.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分带性显示北山矿段矿体剥蚀程度大于南山矿段,矿区北西部矿体剥蚀强度大于南东部,表明向矿区南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箭峪岭早元古代闪长质杂岩体为小秦岭地区最早的侵入体。岩石类型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不具TTG岩石类型特征,经中元古代中条构造热事件发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岩石从块状—弱片麻理—强片麻理均有发育,变质达高绿片岩相。闪长质岩浆演化为双峰式,岩石为钙碱性系列。据侵入关系、同位素年龄分析等,其侵入时代为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8.
何艳丽  李玲辉 《云南地质》2009,28(2):152-156
铜厂山铅锌矿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大东厂组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靠大理岩一侧和空树河组碎屑岩与大东厂组碳酸盐岩断层接触带中。矿区共发现5条铅锌矿体,其中规模较大具工业价值的有2条。  相似文献   

19.
北京周口店关坻杂岩太古宙成因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方正  肖龙 《地球科学》1990,15(5):529-538
  相似文献   

20.
隋振民 《吉林地质》1993,12(1):53-58
本文讨论了太古宙古深成侵入体的主要识别标志:接触关系;岩体变形特征;包体特征;脉体;岩石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