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在西藏拉萨工作。我从广西来到父母身边上学,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天气的寒冷。当时我就读的学校教室不够用,低年级两个班级使用一间教室,每个班上半天课,两个班轮流。妈妈当时在一家书店当会计,我们住在她单位的宿舍里,而当时宿舍没有供暖,我每天有半天在家,感觉特别冷。有一天下着雪,中午放学后,妈妈从单位食堂打饭回来,菜是肉片炒白菜和炖萝卜,她一边吃一边告诉我,她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家原来住在农村,前几年进城买房,随后全家都转为城镇户口,只有我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留在农村。前年他结婚时,父亲将农村的8间房子分给他其中4间,另外4间由我和父母回乡时居住。进城以后,我们的4间房子就暂时由哥哥看管。前  相似文献   

3.
记得小时候住在平房的时候,一到夏季看见雨后的彩虹,几个小朋友便聚在一起,憧憬着天上神仙的故事,什么嫦娥、玉兔、吴纲等等,直到彩虹褪去,又都玩起了打水仗,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不久身边响起了父母的尖叫,悻悻然回了家。我小时候每年夏天不知看了多少次雨后的彩虹,有时还见过双道彩虹,恰似天空的双桥,十分状观。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农村还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观念,很多家庭因为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早早地就叫女孩子辍学回家,帮忙干家务和农活。庆幸的是,我的父母知道读书的好处,一直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供我和哥哥上学。从小喜欢读书的我很害怕父母也像其他家庭那样也要我辍学,就拼命地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哄父母开心,让父母为我骄傲。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家在沈丘县,毕业后去了百里之外的淮阳县国土资源局工作.因为离家远,平时不怎么回老家,父母常常惦念.这不春节刚放假,我便迫不及待地带着老婆和女儿,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  相似文献   

6.
正"我想要一个随身听,身体行走不方便,平日里带在身边可以解解闷。""父母身体不好,我想让父母有一个电子血压仪。""家里生活困难,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我想要添一身衣服。"5月6日,在长葛市体育场举行的"长葛市邻里文化节暨文化走亲启动仪式"上,长葛市国土资源局党员志愿者将  相似文献   

7.
婺源三题     
青山遮不住听说江西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我有点不服气,因为我住在"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淮河边。"人一生中要去的50个地方"就有婺源,我想,49个好看地方都去了,剩下这一个能不去吗-于是,我决心走出家门去看看她究竟美在何处-  相似文献   

8.
埋藏在十万大山里的故事 刘叔过去是个地质工作者,后来从事文学创作连创佳绩,成了一名作家,和我住在一个大院里.已经退休的他有一颗年轻的心,常常和年轻人在一起天南地北地畅谈,每次畅谈我都能从他那里得到不少收获.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我的读书情缘,还得从一段趣闻说起。听父亲说,在我周岁那天,母亲在桌子上摆了书、笔和玩具等让我挑选,我摇摇晃晃走向书,一把抓起便翻了起来,家人看见都笑了。然而,我真正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0岁那年。那个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工作,我们兄妹和母亲住在乡下。那年暑假,父亲带着我到他的单位去玩,父亲上班的对面有一个书店,那个时候的书店都有个柜台,  相似文献   

10.
书香     
<正>东方知识分子永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书香隽永的气质。这是书之香气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耳背弱智,父亲手残脚拐。父母没法养育更多的子女,只有我这个独生子,而我四五岁之前都是奶奶一手养育的。1979年,我奶奶脑溢血去世后,我母亲还生了一弟一妹,但一两岁就夭折了。那时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在农村老家有5间父母(父母10年前已去世)留下的旧房子,共9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去年5间房子全倒塌了。今年村里通知我说,由于我的户口早已不在村里,村里要收回我父母留下的90平方米宅基地作为它用。而邻居谢某(他在南宁搞个体,但户口还在村里)的房子也倒塌了,但村里却不收回他的宅基地。请问,村里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不能像房子那样可以继承?南宁市唐山路28号刘兵刘兵读者:你来信已收到,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问题现答复如下:村里的做法是合理的,并且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任何…  相似文献   

12.
静在乌镇     
<正>初识乌镇缘于戴望舒的《雨巷》,他在那如梦的雨巷里遇见了她——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读过这首诗之后,这个小镇便伴随着这位姑娘住在了我的心里。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我为在这尘世觅得一处栖身之所,终日劳碌奔波,曾一度忘记了年少时这个美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2016,(4):4-9
1968年初,我结束了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的学习生活.春节回天津向父母告别后,返回北京.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挤上了从北京驶往兰州的列车. 列车在朔风怒号中开动了.我此行是前往甘肃省地质局报到.那将是我从事地质工作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我的读书情缘,还得从一段趣闻说起。听父亲说,在我周岁那天,母亲在桌子上摆了书、笔和玩具等让我挑选,我摇摇晃晃走向书,一把抓起便翻了起来,家人看见都笑了。然而,我真正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0岁那年。那个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工作,我们兄妹和母亲住在乡下。那年暑假,父亲带着我到他的单位去玩,父亲上班的对面有一个书店,那个时候的书店都有个柜台,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8月1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离退休干部处组织老同志到卢氏县双龙湾休养,突然唤起了我许多年前的记忆。为此,我特意翻阅了往日的工作日记。历史的巧合,竟让我难以置信。想不到43年前,我第一次到卢氏县的日子竟然同这次来卢氏县是同一个日子——8月12日。1976年8月12日,当时我在河南省地质局办公室工作,因为要在卢氏县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座谈会",就陪同时任局长王慧智同志前往卢氏县,当时住在县招待所。  相似文献   

16.
劳动的快乐     
正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平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候。耳濡目染之中,父亲这种勤劳的美德也传承给了我,让我体会到许多的快乐。在我左腿小腿肚儿上,至今还留着一个一寸长、半指宽的凹陷伤痕,那是我幼时劳动的印记。7岁那年,记得是夏季的一个周日,住在同院的好兰姐要到河边割水草沤制农家肥。我也拿起镰刀,提  相似文献   

17.
来休斯敦之前,姐姐和我合买了一幢花园房子,用了14万美金。如果你以为付清这笔钱,就能安稳住在这房子里一劳永逸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姐姐对我说,每年还要付4000美金。我一听眼睛瞪大了——塞是怎么回事?我们买房子,不就是把房子的钱付清就行了,怎么每年还要生出个4000美金来啊?  相似文献   

18.
观卢崖瀑布     
我家住在卢崖瀑布的下游。每每暴雨过后,自卢崖奔泻而下的洪流就从我们村子的东头滚滚而过,由于河道浅,洪水总是顺着较低的小路朝村子的方向漫过几百米。尽管我家住在村子的西头,但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到东河观看洪水也是常事,那浑浊、狂奔的洪流,总会使我们幼小的心灵产生震撼。 暴雨过后,旷野总是被洗礼的清新透彻,这时候站在村子北侧的公路上朝嵩山方向望去,便会清晰地看见三道白色的水幕,那正是卢崖瀑布群。多年来,我对卢崖瀑布的印象也仅限于此了。我家到卢崖瀑布也不过七八里远吧,按理说,我是有足够的理由很早就亲身到卢崖下去看实…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们家原来在农村,有8间住房.前年同父异母的哥哥结婚时,父亲分给了他4间房,另外4间房由我和父母居住.后来落实政策,全家都转为城镇户口,只留下异兄在农村.我和父母进城以后,名下的4间房就托异兄看管.前些日子,异兄把我们的4间房租给了别人,我不同意,他就说,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农村,谁在农村,房子就属谁.还说,即使房子是我们的,宅基地也是他的.请问,他的说法对吗?我们留在农村的房子及宅基地到底属于谁?  相似文献   

20.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首长的谆谆教诲把我培养成一名真正的武警黄金战士。今天的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我们武警黄金一支队这个团结、善战的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