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是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充水通道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隐伏陷落构造,其次是采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结合历年的突水资料,分析了三河尖煤矿历次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针对煤矿充水特征,提出了在预防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时,要以超前疏放为主,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则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2.
太原东山煤矿15号煤层底板突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山井田位于娘子关奥陶系岩溶泉域的西部。奥陶系灰岩水已严重地威胁着15号煤层的安全开采,在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构造破碎带,存在着岩溶水突破相对隔水层溃入矿坑的可能性。本文着重研究了底板突水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新庄孜煤矿63301工作面1组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的突水通道,分别从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投放NaCl示踪剂,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投放KI示踪剂,在工作面突水点间隔采集样品。经测试分析其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发现: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和一条大通道,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存在2条通道,在不同灰岩含水层通道中,水流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反映了其岩溶裂隙发育非均匀性特点。此外,利用本次突水资料,计算灰岩含水层的参数。为工作面底板太原组灰岩水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含煤地层薄层灰岩含水层长观孔、奥陶系灰岩含水层长观孔、斜风井采空区老空水的水位观测及突水水质的化验,认为告成煤矿13071工作面的突水水源主要为薄层灰岩水,斜风井老空水、奥陶系灰岩水有少量参与.其导水通道是工作面内底板存在的贯通裂隙带,通过采用以疏为主,其他为辅的治理方案,煤矿恢复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华北石炭二迭纪煤田,煤系基盘奥陶系厚层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多系承压水,特别是位于富水带或临近排泄带上的矿井,奥陶系灰岩水(以下简称奥灰水)突然涌入矿坑已发生多起。随着开采层次向下发展和采深加大,突水机率亦将增大。   相似文献   

6.
永夏煤田顺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叶书发 《地下水》2012,(3):220-222
本文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矿井主采二2煤层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断层构造。指出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二2煤层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导水断裂构造、封闭不良钻孔等可能导通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可造成突水淹井事故。  相似文献   

7.
良庄煤矿51101W工作面突水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51101W工作面因底板突水导致工作面被淹。通过水质分析,判定突水水源是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根据工作面附近的地质构造推断,突水通道为延伸到奥陶系与石炭系不整合面的铲状滑动断层(该断层最大落差只有7 m左右)。结合工程实践指出,在该矿,根据断层落差来判断断层导水性的观点并不正确,并提出了“用断层落差(H)与其倾角(α)之比值(S)来说明断层对突水影响程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收集蔚县矿区勘探资料、生产矿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分析研究,总结出矿区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发育规律(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划分为三个区,垂向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带)及岩溶水的赋存条件,并提出了受奥陶系下统岩溶水威胁的1、5号煤层的以防为主,带压开采、不直接疏排岩溶水的技术和方法和开采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密煤田在开采二1煤层时,矿井涌水量从每小时数立方米到上千立方米,差别极大,个别矿井因水量太大多年达不到设计开采能力。在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煤层的充水特征,认为煤层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是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底部的砂岩裂隙水,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通常情况下顶板水不会对采煤构成威胁,灾害性突水主要来源于煤层底板;石炭系灰岩含水层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力联系较密切,通常矿井大的涌水都有奥陶系灰岩水参与;大隗断层使得区内寒武系中上统灰岩直接与二叠系石千峰组砂、页岩接触,隔断了南北两侧的水力联系,并将矿区分割为两个水文地质亚区;矿井在开采深度在+50m标高以上时,充水水源主要来源于煤层顶板,底板无水,在开采深度在+50m以下时,矿井涌水量相对较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涌水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该研究对确定矿井充水因素,进行突水预防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陕西的渭北黄土旱源,奥陶系灰岩分布范围广,岩溶水埋藏深、储量大、水质好。通过大功率电阻率测深等物探手段,可查明深部灰岩岩溶水的规模、分布规律和补、径、排条件,有效解决当地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11.
娘子关泉域群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汇水面积达7 436 km2,前人认为:泉域内岩溶水由北、西、南3面向娘子关一带径流汇集,由于娘子关一带下奥陶系燧石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相对隔水层隆起,并被桃河侵蚀出露,使岩溶地下水溢出地表成泉群,其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系含石膏碳酸盐岩。但各泉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有差异,娘子关泉群并不是出自统一源。文章通过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等方法研究得出: 娘子关泉域存在两个含水层、三个子系统: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中上寒武系白云岩含水层;西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和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泉域内城西泉与程家泉出露于中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泥灰岩之上,含水层为中奥陶系灰岩裂隙、溶隙水,由于区域下马家沟组泥灰岩隆起隔水出露地表成泉,属于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坡底泉、五龙泉、河北泉、水帘洞泉、苇泽关泉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中上寒武系含水岩组,为承压上升泉,属于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1,(1)
天津地区奥陶系岩性主要为一大套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和峰峰组,沧县隆起钻孔揭露顶板埋深为882~2 728 m,厚度为29~1 511 m。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岩溶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岩性、构造、风化淋滤时间和水动力条件等。灰岩比白云岩岩溶发育,且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岩岩溶作用减弱。对同一岩性而言,离断裂越近,岩溶裂隙越发育;岩层倾角越陡,越有利于深部岩溶发育。风化淋滤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本区奥陶系岩溶横向上主要沿大型断裂带和风化壳发育;垂向上主要发育在距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而且距不整合面越近,岩溶发育越强。奥陶系赋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间发育的裂隙和岩溶,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主要沿断裂和基岩凸起分布。  相似文献   

13.
程立华 《地下水》2011,33(5):16-18
平禹一矿是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层的老煤矿,多次发生突水水害。分析发生突水的主要水源是煤层底板石炭系灰岩和寒武系灰岩岩溶水,突水的主要通道是断层和岩溶裂隙,突水原因是煤层底板承压水突破隔水层进入巷道。提出预留防水安全煤柱,灌浆辅助采掘的井巷突水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淮北煤田矿井充水因素与防治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战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43-45,49
淮北矿区矿井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是老窑积水、新生界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组)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与奥陶系灰岩水。矿井众多重大突水事故表明,加强太原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和断层破碎带的探测与疏放工作,是降低煤矿突水风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华北煤田是我国煤炭重要生产基地,有多层可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时有发生,为研究煤水关系、岩水关系,地下水与矿坑水关系,通过对山西新阳矿区典型岩石(硬石膏、角砾状灰岩)进行了孢粉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角砾状灰岩与硬石膏层的孢粉特征存在着差异性,硬石膏孢粉组合表现为木本花粉占优势,主要为桦木粉属(A liollenites)、榆粉属(Ulmipollenites),依据孢粉组合所揭示的时代特征判断,角砾状灰岩的时代比硬石膏的要早,硬石膏应是晚期充填到奥陶系灰岩溶洞中的,角砾状灰岩是风化或岩溶塌陷等其他作用形成的.该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华北型煤田岩溶水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枝矿区是我国南方煤矿水害严重地区之一。本文以六枝矿务局四角田煤矿二水平主斜井绳孔道岩溶突水事故为例,详细介绍该煤矿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地层的岩溶分布特征以及岩溶突水对矿山安全的威胁,通过生产实践,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提出防治岩溶水的措施,可供矿山勘探、建设借鉴,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华北煤矿奥灰突水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华北地区各矿区煤层开采的重要水害,通过对奥灰突水及相关的案例分析,认为奥灰突水多发生在区域降水量大于700mm的矿区;导水断层和陷落柱是造成突水的主要通道;奥灰水也可以通过补给薄层灰岩而进入矿井;不同层段的奥灰岩,其富水性不同,奥灰岩顶界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针对华北地区煤矿奥灰突水特点,提出其防范对策应是加强不同层位的水文地质探查,重点防范集中导水通道突水,并进行中间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平凉市地质构造对水资源控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育正 《甘肃地质》2002,11(1):76-82
平凉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段 ,构造运动多期 ,形变复杂多样。依据断裂构造的含、隔水性能 ,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就地质构造对奥陶系灰岩富水性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论述 ;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进行了探讨。区内河谷区第四系潜水水温部分地段明显异常 ,并呈线状展布 ,推测为一导水断裂所致 ,后经物探工作进一步得到验证。同时对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前景好、浅部水温异常地段预计了井深、水温、水量。  相似文献   

19.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华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岩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沉积岩溶,暴露岩溶,埋藏岩溶,现代岩溶及陷落柱等,指出了沉积岩溶和暴露岩溶洞穴不能保存或保存甚少,但对后期的岩溶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今后奥陶系灰岩岩溶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古城煤矿首采区中部安昌断层、中华断层及其伴生断层形成一地堑,地表宽度约500m,断层最大落差达240m。断层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可能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与太原组灰岩岩溶水通过断层带产生一定水力联系,给矿井大巷掘进及正常生产造成隐患。通过地面瞬变电磁勘探、矿井大巷掘进、水文地质试验、水质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昌—中华地堑在水平上两侧水力联系较弱,在水平上呈阻水特性;大断裂区域顶板二叠系含水层与地表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奥陶系岩溶灰水的水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富水程度不同,水位标高不一致,判断各含水层在纵向存在水力联系的可能性不大,说明中华-安昌大断层在纵向上几乎不导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