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陈辉明  马铁球 《地质通报》2016,35(12):1985-1989
通过对湖南汝城盆地原定为中侏罗统的李家洞水库剖面28个孢粉样品的分析处理,发现24个样品有孢粉化石,化石呈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发现的早白垩世特征分子有高含量的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徐氏孢Hsuisporites,刺毛孢Pilosisporites,膜环弱缝孢Aequitriradites,二连粉Erlianpollis,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微囊粉Parvisaccites,以及少量被子植物花粉。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建议将本剖面时代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宁明县城西北南宁至凭祥公路旁第三纪邕宁群露头剖面进行孢粉研究 ,所揭示的孢粉组合中 ,被子植物花粉以壳斗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榆科和胡桃科为主 ,并零星分布草本植物花粉 ,包括蓼科的蓼粉属、毛茛科的毛茛粉属和菊科的刺面三孔沟粉属等分子 ;裸子植物花粉以松科为主 ,杉科其次 ,松科主要是双束松粉属和单束松粉属 ,雪松粉属连续分布 ,云杉粉属在剖面的中下部连续出现、上部消失 ,铁杉粉属和油杉粉属少量断续分布 ,还见有罗汉松科罗汉松粉属的连续少量分布 ,以及个别的麻黄科麻黄粉属分子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对区内地层与孢粉资料作综合对比 ,认为本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渐新世。因宁明盆地邕宁群底部以往的孢粉资料反映晚始新世特征 ,推测该盆地第三纪地层的时代至少为晚始新世—渐新世。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抚顺盆地东露天煤矿主煤层古城子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并采用共存分析法(coexistence approach)定量分析了该区早始新世古气候。笔者在古城子组共发现孢粉化石71属159种,其中,被子植物花粉莫米粉(Momipites)、山核桃粉(Caryapollenites)、榆粉(Ulmipollenits)和栎粉(Quercoidites)含量较高;裸子植物花粉含量高,以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和无口器粉(Inaperturopollenites)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以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及紫萁孢(Osmundacidites)为主。亚热带类群丰富且花粉含量较高(56.3%~91.8%)。孢粉组合反映了该盆地分布以杉科(Taxodiaceae)丰富为特征的沼泽湿地林,可能为重要的成煤植物;盆地低山地带分布有常绿和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通过共存分析法获得抚顺盆地早始新世年均温为14.9℃~15.8℃,年均降水量为1011.3~1163 mm。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古气候参数综合分析,抚顺盆地早始新世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4.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1井上二叠统四站板岩组采获孢粉化石,称为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该组合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地位,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低且属种贫乏. 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囊粉含量最多,其次为具肋双囊粉,单气囊花粉含量较少,可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晚二叠世和大兴安岭地区林西组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 孢粉化石赋存井段岩性组合特征与林西组相似,因此松辽盆地西部大兴安岭地区的林西组可引入松辽盆地内, 原四站板岩组改称林西组.  相似文献   

5.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红层, 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沱沱河组上部的孢粉化石组合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 且主要为三沟和三孔沟类, 包括栎粉属 (尤其是小栎粉和小亨氏栎粉) 、楝粉属、坡氏粉属和三孔沟粉属等, 具孔类花粉很少, 大部分属种为古近纪常见分子;组合中出现少量鸡爪勒粉属、唇形三沟粉属、山萝卜粉属、管花菊粉属等草本植物花粉;并含有零星古老类型的成分, 如克拉梭粉属、五边粉属和江汉粉属;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低,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基于孢粉组合特征分析, 认为沱沱河组上部的地质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 为进一步完善了该区新生代地层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全球对比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兴煤山D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14 m厚的地层内(第25-60层)密集采孢粉样89件, 从12块样品中获得孢粉化石47属50种, 据此将该剖面下三叠统底部的孢粉组合定为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组合.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为59.0%~79.6%;蕨类植物孢子次之, 为20.4%~41.0%;裸子植物花粉中以无肋双气囊类花粉为主, 含量为19.7%~54.4%, 多沟类花粉虽仅见Equisetosporites一属, 但含量高, 最高达24.3%.蕨类植物孢子中光面三缝孢类含量最高, 为14.3%~24.4%, 以圆形的Puncatisporites为主, 最高可达16.2%.孢粉组合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Equisetosporites与同一剖面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第2带Isarcicella isarcica带及第3带Clarkina carinata-C.planata带相重合.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研究还表明, 煤山D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组合与中国北方区的早三叠世同期的孢粉组合对比较为困难, 而与华南各地的对比较为吻合, 说明中国南、北方古生代孢粉组合向中生代孢粉组合转变的时间并不一致, 北方较早, 南方较晚.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卢氏县三角沟、大峪沟剖面位于豫西卢氏盆地中南部,涉及地层为中始新世张家村组、晚始新世卢氏组和渐新世大峪组。孢粉总体以被子植物为主,可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第一组合位于张家村组上部,蒿粉、栎粉含量高;第二组合位于卢氏组下部,菌孢类含量高。前者属亚热带干热气候下的洪泛盆地沉积,后者属还原环境湿润气候下的湖泊沉积,其孢粉特征更接近于邻区中晚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上部和二段下部孢粉特征。第三组合到第五组合分别位于大峪组二段下部、中部和上部,其中第三组合蒿粉含量高,与邻区沙河街组二段上部和一段下部孢粉特征较为相似,属于干热气候下的泛滥平原沉积。第四组合和第五组合中栎粉含量低,草本植物含量高,其特征更接近北半球渐新世晚期孢粉特征。前者菌孢类含量比第二组合低,但比其它组合高,属于静水环境下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洪泛盆地沉积;后者蒿粉含量高,属于干旱气候下的河流沉积。通过孢粉分析和区域对比,进一步确定了张家村组形成于中始新世,卢氏组形成于晚始新世,大峪组形成时代为渐新世。古近纪卢氏地区的气候经历了干热-湿润-干热-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英  喻建新等 《地球科学》2002,27(4):373-376,T002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拟白刺粉属-藜粉属组合。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在这一时期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植被为灌丛和草原混生类型。  相似文献   

9.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1.
马玉贞  陶明信 《沉积学报》1996,14(1):93-102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桦甸盆地始新世孢粉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桦甸盆地始新世植物孢粉的特征,并采用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该区始新世气候变化。通过详细鉴定和统计,桦甸盆地始新世桦甸组共鉴定出孢粉85属100种,以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栎粉、椴粉、桤木粉和榆粉含量较高,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低,孢粉组合中热带-亚热带分子较多,但含量低于温带及亚热带,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通过共存分析获得的桦甸盆地始新世气候参数:年均温为13.6℃~18.4℃、最热月均温23.6℃~27.9℃、最冷月均温5.5℃~7.8℃、年降雨量887~1 206 mm、最湿月降雨量187~236 mm、最干月降雨量16~41mm、最温暖月降雨量45~143 mm。相比较于吉林东部珲春盆地始新世的孢粉植物群和古气候,差异不大,均属典型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平庄地区孙家湾组为砾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的一套陆缘碎屑岩组合.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孙家湾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二段为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组合,一段为复成分砾岩局部夹有紫红色杂砂岩.孙家湾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由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组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据此推断平庄地区孙家湾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山窑组(J2)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区,而西山窑组煤系地层是该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对采自葡1井与草南1井西山窑组孢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共发现孢粉化石31属57例,依据属种含量分布和地史意义,可建立以Cyathi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含量为51%,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49%。通过对主要孢粉类型和重要属种地史分布的讨论、与邻区及国内外同时代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加之本区西山窑组与下伏早侏罗世晚期的三工河组为整合接触关系,认为西山窑组孢粉组合与陕甘宁盆地中部地区的延安组、辽宁西部的海房沟组等地层所产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早期,大致相当Aalenian-Bajocian期。  相似文献   

15.
New plant macrofossil localities are found in the middle-upper part of the Albian Upper Hatira Formation of Makhtesh Qatan, an erosion crater in the northern Negev. These are so far the only outcrop localities in the Negev containing plant compressions and well-preserved sporomorphs. Their age assignmen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ammonite Knemiceras records below and above the plant-bearing sequence in the adjacent Makhtesh Hatira. The macrofossil assemblages are strikingly different in the sandy fluvial and shaly lacustrine facies, the former being dominated by Araucaria, Athrotaxopsis, Brachyphyllum and pinnatifid Sapindopsis, comparable at the plant assemblage and leaf morphological levels to the early to early late Albian assemblage of the North American Potomac flora. The lacustrine shale macrofossil assemblages appear archaic on account of their diverse pteridophyte component and sparse angiosperm remains. A new supposedly gnetophytic genus and species Qataniaria noae Krassilov, gen. et sp. nov. is dominant in the shale horizon. The sporomorph assemblages are strongly dominated by psilate trilete spores (87-93%). In the absence of elaterate forms, the angiosperm pollen Afropollis jardinus, Pennipollis, Tricolpites spp. and Walkeripollis sp.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arly Albian age.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conifers and the prominence of the fern bog assemblage suggest a relatively humid phase of the regional Albian climates.  相似文献   

16.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黑龙江汤原断陷30口井的岩性及古生物资料,建立了汤原断陷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层序。依据孢粉、藻类、植物和介形类化石建立19个生物化石组合,讨论了各组的时代及其与邻区的对比。依据汤参3井(25.0-100.0m)和互6井(138.5-237.5m)岩性及孢粉组合将道台桥组引入汤原断陷。汤原断陷地层层序为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统宝泉岭组,中新统富锦组,上新统道台桥组。  相似文献   

18.
在东昆仑西端布喀达坂峰地区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陆相孢粉与海相疑源类化石一起保存的孢粉—疑源类化石组合。经对两个样品较为丰富的孢粉型化石研究后发现,上部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双囊无肋花粉最多,可与塔里木盆地的卡伦达尔组的孢粉组合做粗略的比较,但组合中出现了时代偏晚的Ephedripites及Taeniae-sporites,因此,研究区马尔争组中段复理石地层的时代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钻孔中三叠纪泥岩孢粉的研究,以优势属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下部Li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组合产于柯吐尔组,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成分,以具纹饰的三缝孢子及腔状三缝孢子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具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中部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组合产于阿克库勒组,蕨类植物孢子以光面圆形三缝孢子和单缝孢类为优势成分,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上部Dictyophyllidites-Cyclogran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产于哈拉哈塘组,蕨类植物孢子常见光面三角形三缝孢子和具纹饰的三缝孢子,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