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开发给自然保护区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实现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传统的大众旅游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在分析目前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给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明确功能分区、完善环保法规、控制旅游规模、增强群众环境意识以及扩展东西线、搞好城区环境建设等7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山地是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之区域,但也是生态环境较脆弱之地带,必然带来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而持续发展是首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关山草原风景区的开发规划研究、提出关山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与方法,以促使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捷 《山地学报》2004,22(5):619-624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独具开发潜质。在分析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明确指出生态旅游区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思路,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具体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认为目前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科学定位,以生态旅游作为珠海市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海洋海岛和生态城市特色;加强保护意识,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以其生态和环保特性成为湿地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研究概况和中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关注视角:关注湿地价值构成;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受益群体;关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规模;关注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对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庐山是江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宜于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庐山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总结庐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逆化、热岛效应等五大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区作为生态旅游实现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旅游者的目的地,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区域的层面来研究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很少有从企业或社区等微观主体的角度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演化经济学中关于产业"演化""创新"的理论及"个体群"方法对于从旅游产业微观主体的角度自下而上的来研究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可以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EI理念规划的湿地公园更注重生态保护,可科学地保护湿地和可持续利用湿地,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以宁德东湖湿地公园的EI生态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湿地生态开发旅游进行分类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综合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计算及定量分析,比较东湖湿地生态环境与其他湿地公园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闽东地区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津水库是广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库区湿地特殊的服务功能、提出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的设想。结果表明: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舒适性资源,该库库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品位高,并具有后发优势,具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宜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观光、寻幽探险、水上娱乐、疗养健身、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商务会议、科普教育等形式的旅游。提出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广州市湿地经济对改善当地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湿地水资源、湿地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目前广州市湿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为水产养殖模式、农业耕种模式、供水蓄能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围垦、河流破坏、过度捕捞和盲目养殖、生态旅游开发不成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以统一规划为前提、以复合农业为重点、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湿地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从发展理念、产品经营和行业管理三个层面全面理解生态旅游的思想,对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神农架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评估神农架的旅游价值、实施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旅游标识的认证、引导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和实施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乐山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可以为该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研究选取乐山市域7个县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和旅游资源价值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该市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和排序,从而确定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先开发的先后次序。依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将乐山市域的7个县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小分为了三个等级,其中沐川县、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一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金口河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夹江县和井研县开发潜力最小为三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评价结果与乐山市实际情况有较高契合度,这说明借鉴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该区域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评价可以为乐山市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为乐山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提供新的发展锚点。  相似文献   

14.
辽西走廊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在辽宁省政府发布《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辽西走廊可通过积极挖掘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扶贫战略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均衡格局。辽西走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辽西走廊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以及地理位置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为了促进辽西走廊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未来需要采取5项对策:(1)政府重视、扶持;(2)地区、部门联合发展;(3)生态旅游精品打造;(4)客源市场开拓;(5)生态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山地学报》2008,26(1):113-119
陕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薄弱.秦岭是陕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且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秦岭山地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秦岭山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并在"资源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的理念基础上,总结了秦岭山地的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地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仙游县仙门风景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认为该景区以地文景观、人文景观和古迹古建筑景观为主,前期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在注重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为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妥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一新的旅游资源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江汉平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在湿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开发时序,确定开发区域,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江汉平原湿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傅文山 《福建地理》2004,19(3):35-39,50
笔者对仙游县仙门风景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认为该景区以地文景观、人文景观和古迹古建筑景观为主,前期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在注重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为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妥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一新的旅游资源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EI、NEP和VIS相互作用的生态旅游者培育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琴 《地理研究》2009,28(6):1572-1582
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是支撑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本文以模型的形式梳理了生态旅游者培育的基本思路,模型以识别生态旅游者的3个特征向量EI、NEP和VIS为基础,以生态旅游者的细分市场特征为依据,揭示出一般游客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两个阶段和两条路径。并针对游客参与生态旅游过程中在时间、收入、身心和态度等方面的阻碍因素,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经验中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众旅游伦理道德和休闲教育、加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