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对比地表集中荷载模型和二维有限载荷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营口台SQ-70模拟水平摆倾斜仪2009~2016年异常变化时段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实例, 采用二维有限不规则荷载模型定量计算了矿山开采的不同阶段对石英摆倾斜量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营口倾斜观测受周边矿山开采影响严重; 2009年以后矿山开采量引起营口地区地表倾斜的理论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相符, 该时段数据破年变异常为矿山开采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2013年以后营口石英摆观测值与矿山开采引起地表倾斜的理论值相差较大, 因此2013年后的数据异常变化不完全是矿山开采引起, 可能是地壳倾斜变化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2.
基于强震观测的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灾减灾中心大楼是一栋高约40m,安装有强震观测系统的隔震大楼,目前该结构台阵已记录到30多次地震引起的大楼地震反应。本文利用具有强大非线性功能的ETABS软件建立大楼结构模型,同时考虑隔震结构的楼梯和填充墙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台阵记录验证大楼结构模型线弹性地震反应的可靠性,说明隔震大楼结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大楼的地震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楼原型动力性能实验的实测参数,以大楼自由场地的三个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人,对大楼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楼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固体潮理论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庆鹏 《地震学报》1990,12(3):282-291
根据Wahr 1981年提出的理论,导出了计算旋转弹性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相应的计算程序.为了显示旋转和扁度对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影响,计算了东经120°不同纬度处的旋转弹性椭球地球模型(1066A模型)和G-B地球模型的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计算结果表明,旋转和扁度对重力固体潮、地倾斜固体潮和地面应变固体潮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4×10-8 m/s2、0.2ms和0.5×10-9.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经完成的液化侧向扩展场地-群桩基础-上部结构体系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建立了可液化倾斜场地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建立了典型水平和倾斜液化场地-桩基-桥梁结构体系的数值模型,讨论了双向地震作用下水平和倾斜场地体系地震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水平场地,倾斜场地超孔隙水压力在峰值阶段波动幅度更大,土体的侧向位移增加明显,尤其是在饱和砂土中部位置;倾斜场地中桩基础的破坏程度更大,可液化层中部桩基曲率最大可增大约13倍,桩身水平位移显著增加;而水平场地桥墩曲率比倾斜场地桥墩曲率大,建议在液化场地桩基设计中应考虑场地倾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东部地区的潮汐测量结果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九安  常千军 《地震》1995,(3):252-259
文中介绍甘肃省东部地区1985年以来在重力、倾斜、水平应变和水位等固体潮方面的测量概况,给出了各台(项)全系列观测资料作整体调和分析计算的潮汐参数,分析了液态地核共振效应对重力、水平线应变和水位固体潮周日波潮汐因子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对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重力仪、石英水平伸缩仪和甘06井等水位井的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液核共振效应对K_1波振幅的缩小作用和对ψ_1波振幅的放大作用,且重力和伸缩仪NS向结果所揭示的地球模型更接近莫洛金斯基的地球型Ⅱ;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实测结果明显地受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影响,其中水管倾斜仪受影响的程度又明显地大于水平摆倾斜仪,兰州和宕昌两地南北向的非均匀性明显大于东西向,而宕昌地区的非均匀性又明显大于兰州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初始倾斜对风机塔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影响,利用高精度免棱镜全站仪实测某2 MW风力发电塔缩尺模型的初始倾斜缺陷,并通过ABAQUS软件分别建立倾斜以及无倾斜的有限元模型,开展结构在八度多遇近场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随之采用Kriging插值模型结合子集模拟方法,计算两类模型在首次超越破坏准则下的抗震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倾斜缺陷放大了结构塔顶侧移响应,在均值意义上,初始倾斜缺陷使得该风机塔缩尺模型的塔顶侧移增幅达7.8%;当侧移阈值达到6 mm时,所述两类模型的可靠度均接近于1,当设计阈值超过此数值时,模型初始倾斜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当设计阈值不足时,结构安全水准会因初始倾斜的存在而明显降低。因此,在风机塔可靠性设计中,建议对初始倾斜缺陷带来的可靠度下降这一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张雷  陈浩  王秀明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493-3505
详细推导了模拟倾斜线圈系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中响应的垂向数值模式匹配方法,在轴对称模型下,该方法采用垂直本征模式描述三维激励源,使得三维问题可以在二维条件下快速解决,另外,本文引入的高阶基函数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计算速度.为了验证算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别与均匀无限厚各向同性地层的解析解和横向各向同性地层的有限差分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匹配方法与它们吻合的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匹配方法模拟了倾斜线圈系和水平线圈系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的响应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中,倾斜线圈系的响应既受水平电导率的影响,也受垂直电导率的影响,而水平线圈系则只与水平电导率有关,由此,可以通过倾斜线圈系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特征.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钻铤对倾斜线圈系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虽然钻铤没有改变相位值和幅度值的变化趋势,但对它们的绝对值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不同法向角度也有关系,因此当组合不同倾斜线圈系进行地层评价时,需要对钻铤的影响进行校正.最后研究了不同法向角度线圈系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中的响应特征,得出不同法向角度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和对各向异性的敏感性都有较大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倾斜线圈系的响应与水平线圈系的响应不同,通过利用不同倾斜线圈系组合可以进行油气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特点是东部地区薄西部地区厚,因此在计算Pnl波的Green函数时进一步考虑了莫霍界面倾斜的影响.本文将广义射线理论推广到倾斜层结构模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的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理论计算表明,在同一个倾斜结构模型中沿相反方向传播的Pnl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当地壳厚度的变化不能忽略时,根据水平层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拟合Pnl波记录时效果不够理想.对菏泽、门源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用一个更接近实际地壳的倾斜层模型来拟合Pnl波比用等效厚度平行层模型来拟合要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查小惠 《地震》2022,42(1):99-110
利用接收函数谐波分解方法可以提取地壳下方的不均匀信息, 但当多种不均匀性同时存在时, 该方法反演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基于5组20个理论模型, 研究了倾斜界面和各向异性对谐波分解方法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只存在倾斜界面的情况, 利用谐波分解方法可以很好地得到模型参数。 在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各向异性的存在会影响谐波分解得到的倾斜界面振幅信息, 而且这种影响还和倾斜界面的走向有关。 倾斜轴各向异性谐波分解得到的各向异性强度与倾斜轴倾角大小有关, 与快轴方向关系不大。 使用谐波分解方法对江西九江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倾斜和各向异性共存, 快轴方向约为86°, 时间延迟约为0.46 s。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台观测仪器所在的地下硐室形成初期,由于硐室围岩为满足周壁法向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底板会出现底鼓现象,其为一个缓慢过程,会严重影响地倾斜观测的长趋势变化,给地震监测工作带来误判。通过对硐室在地应力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给出其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获取底板模型各网格点Z方向上的形变值,并将其换算为地倾斜数据。结果揭示,对地震观测仪水平摆产生影响的是硐底最大主应力场的变化;根据仪器在硐底的不同位置,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场变化,这种拉应力在竖直方向上不规则的梯度变化,导致硐底产生地表隆起现象,造成硐室内部地倾斜发生变化,其对地倾斜观测的影响范围在17.46~8 177.02/10~(-3″)。该结果有利于给新建硐室提供底板支护要求与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应用形变观测数据、挖掘观测数据的物理含义,本文以黔江台为例,基于台址资料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仪器工作原理进一步分析观测数据。黔江台的台址构造环境较复杂,长期受到NW向压力的作用,发育大量NE向断层和褶皱,这些对该台站的观测数据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关于黔江台形变观测数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志留纪页岩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上隆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岩层整体朝SE倾斜,上覆岩层垂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断层和褶皱轴的倾向影响着应力的传递。结合黔江台长期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本文认为模型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压性构造背景下伸缩仪观测结果显示为张性的成因机理,垂直摆倾斜观测数据的长期趋势与模型结果一致,也得到了统一的机理解释,表明台址构造环境的有限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形变观测数据,可增强对观测数据物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许璐  张智慧  邢喜民 《中国地震》2017,33(4):741-748
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发生6.6级地震,本文以温泉台水平摆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温度、水位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摆NS向倾斜量滞后气温约114天,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0195;EW向倾斜量滞后气温44天,相关系数为0.8449978;NS向倾斜量滞后水位约17天,相关系数为-0.6886279。然后,利用回归分析,选取适当的回归模型剔除温度、水位对温泉台水平摆观测数据的影响。最后,对回归残差序列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精河6.6级地震前温泉台水平摆倾斜量的异常特征为:(1)NS分量自2015年10月29日之后的年变畸变,精河地震发生后,于2017年8月11日转向N倾,异常结束;(2)EW向倾斜量自2016年5月13日起出现持续E倾变化,截至地震发生时E倾幅度达0.88″。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3—2015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地倾斜潮汐分钟值资料,利用潮汐与非潮汐分析方法,对地壳形变观测对各影响因素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潮汐观测资料日均变化幅度、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均达中国优秀台站观测水平,观测资料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的点状载荷模型引起周边垂向位移场变化的解析解,本文推导了水平倾斜场的解析解计算方法,给出了二维、三维不规则形状载荷对地面或地下某点的垂直位移和水平倾斜的解析解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质点简化模型和不规则模型的差异性。最后给出了据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得到的近场垂直位移以及水平倾斜场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质点简化模型,不规则载荷模型对近场的刻画具有一定优势;二维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的建立可将载荷散点化后将矢量叠加进行计算;三维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在载荷散点化后,通过赋予散点的不同权重进行载荷重新分配,然后用矢量计算法获取位移场的变化;在二维和三维不规则载荷散点化后的矢量叠加过程中都存在着较明显的收敛过程,表明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高程基准重力位的确定往往依赖于高精度全球重力场模型,其对全球和区域高程基准的高精度统一非常关键,GRACE、GOCE卫星重力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重力场模型中长波的精度.本文首先对GRACE/GOCE卫星重力场模型的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说明卫星重力模型的截断误差影响可达到分米级水平,在确定高程基准重力位时该影响不可忽略.利用EGM2008模型扩展GRACE/GOCE卫星重力场模型至2190阶,可有效减弱卫星重力模型的截断误差影响,但不同模型扩展时的最优拼接阶次不同,其中DIR-1、DIR-5模型对应的最优拼接阶次分别为180阶和220阶,以GPS水准数据检验,扩展模型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均优于18cm.最后,基于最优拼接阶次获得的扩展重力场模型对我国1985高程基准重力位进行了估计,DIR-5和TIM-5模型对应数值分别为62636853.47m~2·s~(-2)和62636853.49m~2·s~(-2),精度均为1.51m~2·s~(-2);发现在中国区域模型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数据的差值存在微弱的系统性倾斜,东西向倾斜约为9cm,南北向倾斜约为1.4cm,考虑倾斜改正后基于DIR-5和TIM-5模型估计我国1985高程基准重力位的精度提高了0.16m~2·s~(-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描写滞弹性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线性方程组,从波动频散关系、气团运动规律和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水平基流及其垂直切变对该模式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构造四种水平基流垂直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分别为常数型、线性切变型、反气旋切变型和气旋切变型,得到结论:(1)具有重力波性质的波动是滞弹性大气静力适应过程中扰动能量传播的方式,当垂直折射指数大于零时,基本气流及其垂直切变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波动频率的大小,而且改变波动传播的方向;(2)在静力适应过程中气块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水平基流及其垂直切变影响椭圆的扁率,同时也影响扰动物理量之间的偏振关系;(3)水平基流的垂直切变是扰动能量和水平基流能量发生转换的媒介,当存在垂直向上的动量输送时,正的垂直风切变对应扰动能量的衰减,水平基流能量的增加,负的垂直风切变对应扰动能量的增加,水平基流能量的衰减;(4)不同的风的垂直切变模型,对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不同;对于水平基流呈反气旋切变型和气旋切变型,扰动发展的波动垂直结构为,急流轴上方波动等相位线自下而上向西倾斜,急流轴下方波动等相位线自下而上向东倾斜,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不规则载荷影响地表近场垂向位移和倾斜观测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闫伟  牛安福  陈国琴 《中国地震》2015,31(2):297-307
基于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的点状载荷模型引起周边垂向位移场变化的解析解,本文推导了水平倾斜场的解析解计算方法,给出了二维、三维不规则形状载荷对地面或地下某点的垂直位移和水平倾斜的解析解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质点简化模型和不规则模型的差异性。最后给出了据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得到的近场垂直位移以及水平倾斜场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质点简化模型,不规则载荷模型对近场的刻画具有一定优势;二维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的建立,使得将载荷散点化后再将矢量叠加进行计算成为可能;三维不规则形状载荷模型在载荷散点化后,通过赋予散点的不同权重进行载荷重新分配,然后用矢量计算法获取位移场的变化;在二维和三维不规则载荷散点化后的矢量叠加过程中都存在着较明显的收敛过程,表明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自板块理论建立以来,俯冲一直是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前人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更为关注俯冲过程中板块的作用、地幔流动的规律和物质的迁移与相变等问题,却常忽视了俯冲是如何开始的这一基本问题.同时,由于相关数据资料较为有限,更限制了俯冲启动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俯冲启动问题中板块分界面形状对俯冲过程的影响这一问题,使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选择针对倾斜型、垂直型和弯曲型三种不同形状的板块分界面建立对比模型,比较它们演化至10Ma的过程我们发现:分界面几何形状的不同的确会对俯冲板块演化和海沟的深度产生影响.倾斜型模型的俯冲角度最大,海沟深度最深,俯冲深度最深;垂直型模型的俯冲角度和海沟深度仅次于倾斜型模型,俯冲深度最浅;弯曲型模型的俯冲角度最小,海沟深度最小,俯冲的深度介于倾斜型和垂直型之间.结合以上结论不难看出,俯冲角和海沟深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俯冲角度越大,相应的海沟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局部表面纳米化薄板抗屈曲设计思路。利用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改变板结构关键部位的力学性能,建立圆板的径向扇形间隔纳米化模型,环向条带环状间隔纳米化模型和片状布局纳米化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圆板抗屈曲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局部表面纳米化的薄板可显著提高屈曲临界载荷。这种方法为薄板结构的抗屈曲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临震前地倾斜跃变异常的基本记录特点、跃变达到峰值后发震时间关系及跃变矢量与发震方位的关系等作了初步探讨。得到了以下三点认识: (1)地倾斜跃变异常从出现到峰值这段时间的两倍加一个常数便是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2)地倾斜跃变的矢量方位多指向或背向震中。(3)地倾斜跃变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幅度越大,一般发震的震级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