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降水量级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施丹平 《气象》2001,27(6):40-42
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统计方法相结合,采用分步预报的方法,首先用经验统计方法进行晴雨预测,再用BP人工经网络建立降水量级预报模型,探讨神经网络方法在中期降水预报的应用,试验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能提高中到大雨降水量级的中期预报能力,但对暴雨的预报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处对台内的预报方法已不下20种,由于各种预报的方法不尽相同.结果各异,预报员往往不知参考哪一种方法为好,我们通过对各种方法移速、移向误差的统计分析,取长补短,得出一种综合各种预报方法的“综合(概率)预报法”,供预报员参考。首先,监测网络上和台风报,对进入二级防区的台风,依一定综合评定法对各种台风预报方法的24、48小时移速、移向预报进行计算,求出其移速、移向的平均误差。求出各种预报方法移速、移向的平均误差后,以误差较小的几种方法作为将被决策的目标。依一定的概率,作出这几种方法的移速、移向概率…  相似文献   

3.
最优决策法在台风路径集成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预报的准确性占绝对优势,为此提出了一种集成方法——最优决策法,将几种性能较好的预报方法进行集成。经初步预报试验,效果较好,其预报误差均比其它方法小。  相似文献   

4.
多准则模糊决策方法在旱涝趋势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恺心  姜晓艳 《气象》1995,21(2):16-18
应用“多准则模糊决策”方法,把多种预报方法以偏少,正常,偏多及总的预报准确率作为评价条件,对每种预报方法均做出总的评价,进行最佳预报方法排序,作为最终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做好大雾预报,为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航空运输等部门提供气象保障,应用天气学方法、统计预报方法、数值预报释用技术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大雾作了研究,实际工作中这些预报方法是可行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方法比统计预报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阳辐射资料反演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晴空无云条件下地面上实测的太阳直接辐射资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反演了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从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来看,两种方法都是以全波段上的太阳辐射确定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为目的。方法I计算简单,但是其中所用的全波段太阳辐射衰减公式比较粗略;方法Ⅱ是确定一最优波长,并以此波长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理论上较方法I完善,得到的τa(λ0)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总之,方法Ⅱ较方法I更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资料和欧洲及T106数值预报资料,采用PP方法,对冰雹环流形势进行客观分型和冰雹落区进行订正,并应用统计回归方法筛选出预报因子,建立起初夏冰雹预报方法。经实际使用,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热岛长期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利用地表热量平衡分量变化分析城市热岛长期变化趋势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若干城市的热岛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满足条件的城市,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最优综合决策法的原理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三种降水预报方法(MOS预报、平均温度场和值班预报)进行集成,并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试验表明,集成结果是优于单个预报方法的。  相似文献   

10.
系统是有一定物理依据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灾害气候预报方法及集成预报方法。选用优良的超长期气候预测方法和国内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经过集成制作而成。通过对气象资料序列进行处理、分析,筛选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分析,制作短期气候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1.
简要比较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2005年夏季中国降水跨季度预测与实况的异同,并对2005年夏季我国主要雨带及降水偏少区的形成与东亚热带、副热带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进行了分析。对2005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预测不好,这是造成跨季度降水预测有失误之处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夏季在亚洲对流层中高层,沿着副热带急流轴准静止Rossby波有几次能量传播过程,西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与西伸与副热带急流中Rossby波的活动强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而产生了亚洲不同地区高影响性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貌上风速风向逐秒变化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力在速度与方向上的不稳定性可引发结构的振动并可导致结构损坏。由于气象资料取值周期较长而结构自振周期一般在钞的数量级,因此现有描述风不稳定性的数据常不符合结构动力分析的需要。对滨海、高山及城郊等不同地貌测点其风速、风向同时逐秒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和记录。数据分析显示,滨海测点风不稳定性较小,高山测点在不同风向下所测风皆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而城郊测点风不稳定性较大,表明自然风在风速、风向方面的不稳定主要与地貌及地形条件有关。认为在不利地形条件下工作的结构应进行必要的风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辽宁旅顺与山东龙口能见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11年渤海海峡两岸辽宁旅顺和山东龙口地面气象站能见度逐时观测资料,采用等级分析法,统计分析两地平均和分级能见度的年、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位于渤海北岸旅顺的年均能见度值高于渤海南岸的龙口,近10 a两地年均能见度均呈下降趋势,龙口年均能见度降低速度高于旅顺;各级能见度的时间百分比旅顺年际变化较大,而龙口相对稳定;一年中两地10月份月均能见度最高,旅顺月均最低能见度出现在7月,龙口出现在6月,两地能见度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一波峰一波谷形势。通过分析天气现象及相关气象因子发现,两地出现低能见度(0-1 km)时,风场、温湿场特征均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Variations of hydro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of the Rybinsk Reservoir area from 1947 to 2005 are analyzed. A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global warming period started since 1976.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nsity of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on the reservoir shore during recent 30 years made up 0.46–0.56°C/10 years.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the water temperature at shore stations and in the surface layer was registered in July at an increase rate of 0.7–1.2°C/10 years. The change in climate conditions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in low-water runoff, decrease in snowmelt flood volumes, and shift in the time of snowmelt flood start.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年7~9月、1996年7~8月24~144h、1000~500hPa的T106格点资料与赣南17个县(市)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作相关分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分县逐日滚动预报方程。并用1996年9月份T106格点资料对方法进行检验,同时对预报方法及T106产品在温度预报中的释用能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贺哲  李平  康雯瑛 《气象》2005,31(6):19-2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7月29-30日发生于长江中下游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两个相邻雨团的运动场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梅雨锋暴雨雨团的相互作用对其运动场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新雨团的生成,原有邻近雨团上升气流结构由一种形式的不对称转为另一种形式的不对称。中尺度涡管不仅在垂直方向呈波状,在水平方向也随着雨团位置和降雨的强弱而波动。  相似文献   

18.
Review of measurements of the RF spectrum of radiation from lightn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A review is presented of the measuremen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spectrum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lightn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1 kHz to 1 GHz.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either by monitoring the power received at inidividual frequencies using a narrow bandwidth recording device or by recording the transient (time dependent) radiation with a wide bandwidth device and then Fourier transforming the waveform to obtain a spectrum. Measurements of the first type were made extensivel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nd several composite spectra have been deduced by normalizing the data of different investigators to common units of bandwidth and distance. The composite spectra tend to peak near 5 kHz and then decrease roughly as 1/(frequency) up to nearly 100 MHz where scatter in the data make the behaviour uncertain. The spectrum obtained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second type is similar. Recent experiments have extended the frequency range covered to several 10's of MHz and include spectra for return strokes, the stepped leader and for some intracloud processes. The spectrum of first return strokes obtained in this manner is very similar to the spectrum of the composite flash obtained from the narrowband measurements.With 9 Figures  相似文献   

19.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位涡理论,对1991年江淮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位涡及其有关物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总是落在干位涡比较小的地方和湿位涡负中心暖气流一侧,它和相对湿位涡的关系更直接。湿位涡斜压部分可清楚地反映湿斜压性对对流不稳定系统所起的作用。大气在湿位涡值比较小的区域对锋生强迫有更强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台风前部龙卷风的一般特征及其萌发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沈树勤 《气象》1990,16(1):1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