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缅甸纳莫原生翡翠矿体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缅甸纳莫翡翠原生矿体呈透镜状侵入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矿体中分布有团块状围岩捕虏体。矿物结晶顺序为:具帚状结构的粗晶柱状硬玉→具柱状交织结构的细晶柱状硬玉→具流动构造的微晶柱状硬玉与粒状方沸石组成的绿色翡翠细脉→粒状方沸石脉→钠长石与石英组成的脉。绿色翡翠细脉沿矿体构造裂隙呈条带状、脉状产出,主要由微晶柱状硬玉组成,其长度为0.06~0.08mm,宽为0.01~0.015mm。矿体主要由具柱状交织结构的细晶柱状硬玉组成,是超基性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床,为贵州省境内唯一的大型菱铁矿矿床。位于垭都-蟒洞断裂带中段南西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独山组一段、龙洞水组、舒家坪组中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中,呈层状、脉状及似层状,其产出特征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通过对贵州省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分析,对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出该区菱铁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颠达铅锌矿床区域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褶皱十分发育.铅锌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沿断层接触带产于F1断层上盘波里拉组(T3b)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中.矿石类型简单,矿体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较为明显.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认为本矿床是该区较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层控热液脉型铅锌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水岭铁矿产于千枚状板岩夹大理岩地层中,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围岩和矿体中石英、方解石脉发育,局部产囊状方铅矿,矿床成因属受热液矿化影响的沉积变质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新桥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发现,层状矿体中的胶状黄铁矿交代矽卡岩磁铁矿矿体,为探讨层状硫化物矿床是早期沉积成因还是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对铜陵矿集区内的新桥矿床层状菱铁矿矿体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菱铁矿开展了Fe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桥矿床菱铁矿与典型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和沉积铁矿中的菱铁矿在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与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的菱铁矿更为接近;新桥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富集Fe的轻同位素,表明磁铁矿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矿胚层经热液改造形成,而是与典型的岩浆热液有关。新桥矿区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中,近岩体矽卡岩和最早形成的金属矿物磁铁矿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轻同位素,而赋矿围岩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同时,不同矿化阶段形成的含铁矿物和不同空间位置的硫化物中的Fe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时空分带现象,Fe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流体出溶、流体演化非常一致,并且符合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表明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同一流体体系演化的产物。新桥矿区岩相学的研究结果和Fe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新桥层状硫化物矿床不是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而是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为一个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6.
岩溶水流方式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管道流与扩散流两种主要岩溶水流方式的水动力、水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论证水流方式在岩溶成矿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分析两种水流的运移特点与矿床特征的关系,指出具浸染状、脉状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的矿体多与扩散流有关,具含砾纹层状、角砾状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呈不规则状、囊状产出的矿体多与管道流有关;具不同形态矿体和不同结构构造矿石共存的矿体,则可由不同岩溶水流方式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7.
<正>湘西花垣铅锌矿田内产出李梅、大脑坡等大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礁灰岩、鲕粒灰岩夹黑色泥质条带灰岩(刘文均等,1999)。该类矿床长期被认为是层控矿床,但脉状矿体的产出反映了典型的热液成因特点。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在成矿构造方面取得一些新的认识。通过对湘西花垣地表和铅锌矿体的实地考察,发现矿体主要为似层状(近水平)矿体及陡倾脉状矿体,似层状矿体呈现花斑色,白色斑晶的成分不一,以方解石为主。脉状矿体中含有可拼接的围岩  相似文献   

8.
广东玉水铜矿是一个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的高品位铜矿床,主矿体呈层状沿中石炭统白云岩/下石炭统石英砂岩界面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确认了块状矿体下盘存在石炭纪凝灰岩、火山丘状体及火山通道;确认了以红色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为组合的喷气沉积岩,其稳定覆盖在块状矿层的顶部,并延伸出矿体外围.层状矿体层序由下往上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凝灰岩→块状铜铅锌硫化物矿层→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等喷气沉积岩→白云岩,证实含矿岩系具有火山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特征.层状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筒状含矿蚀变体,由呈漏斗状的流体通道系统及其浸染状、网脉状矿化体组成.围绕主流体通道发育扇形含硫化物石英细脉,且不穿过上覆块状矿体和上盘白云岩.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控制矿体和凝灰岩厚度及铜矿体塑性流变的同生断层(同火山断层).综合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玉水铜矿是形成于浅海环境下的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一新认识表明V MS型矿床可以形成于浅海水环境下,这对丰富和完善V MS型矿床的成因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可为华南寻找类似地质背景区的隐伏V MS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锡铁山矿床两类喷流沉积成因的铅锌矿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体,通过对两类矿体产出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非层状矿体分布于代表喷口系统的网脉状蚀变带的上方附近,其中发育有大量的热水爆破角砾岩,而层状矿体分布于远离喷口的外侧,属于远端沉积的产物。两者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自非层状矿体→层状矿体,矿石品位下降,Zn/Pb比值增高,黄铁矿相对含量增加。揭示出非层状矿体不是层状矿体后期改造的产物,而是形成于喷流作用阶段。考虑到锡铁山矿床中规模巨大的喷口系统以及厚层状的喷流成因大理岩,推断锡铁山矿床及周边地区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重点是层状铅锌矿床(体)。  相似文献   

10.
1977年,我们在调查湘中新邵分水(土幻)菱铁矿矿床时,于采矿坑的空洞壁上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钟乳状菱铁矿。该菱铁矿表面浅褐黄色,新鲜断面米黄色,微具油脂光泽。钟乳断面为半圆形一圆形,直径不足1厘米,上粗下细,常聚成簇;钟乳表面呈瘤状、节状、肾状、冰凌状,形态不一,十分美观。整个产出此种  相似文献   

11.
云南富宁县安定铜镍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龙 《云南地质》2014,(4):550-554
安定铜镍矿均产于安定基性岩体中.矿床类型属于岩浆熔离—热液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铜钼(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银)矿体、角岩化变质粉砂岩内热液充填型铜金(钼、银)矿体组成。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构造为北东向F1断裂和北西向F2断裂。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以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围岩裂隙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体,规模较小,均以细脉-网脉状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的形式分布于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的志留系殿背组、清水组泥质粉砂岩中,呈透镜状产出。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宝山矿床为与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闪长斑岩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阎公盛 《矿床地质》1987,6(1):45-55
铁嶂锡矿床赋矿围岩为下侏罗统金鸡组下部的砂页岩,其锡含量较高,为矿源层。矿体分布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中,可分为大脉型与细脉带型矿体。锡石有两类:一类为沉积的胶状锡石和由胶体变晶生成的微晶锡石,分布于富动植物化石和碳质的千枚状页岩和富锡的砂岩结核中;第二类为粒状锡石,与石英、硫化物一起呈脉状产出。矿床系沉积变质热液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4.
广西古潭重晶石矿床中,与矿体密切伴生的硅质岩呈层状产出,具显微隐晶-细晶质结构、球粒结构,并具明显的层纹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结合硅质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5.
巧家县坝统铅锌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沿断层破碎带产出,矿体的形态与分布明显受F1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围岩为碎裂状白云岩;矿床成因属产于碳酸盐岩中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金属镁是新世纪重要的绿色金属能源,而冶镁白云岩是生产金属镁不可缺少的原料,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盂县羊泉冶镁白云岩矿床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五台山块隆东侧,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总体上呈走向NW、倾向SW的单斜构造.含矿岩石主要为中-厚层细-粗晶白云岩,粉晶-细晶或中粗晶粒状结构,块状或薄层状构造.矿床的形成演化经历了沉积-白云岩化-重结晶三个阶段.矿体平均品位ω(MgO)为21.20%、ω(SiO2)为0.67%、ω(K2O+ Na2O)为0.076%,品位变化较均匀.该区共求得冶镁用白云岩矿资源量约3.45亿吨,属一大型矿山,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8.
艾蒂克铜-金矿床位于瑞典北部的耶利瓦拉市,为欧洲年产量最大的露采铜-金矿床。铜-金矿体与中元古代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铜-金矿化主要在古元古代瑞(典)芬(兰)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脉(墙或株)内呈脉状、网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出,并构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位于矿体下盘,为复式次火山岩侵入体,与铜-金-银(钼)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区域上火山岛弧环境下产出的哈帕兰达侵入-火山岩套的一部分,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此外,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年代学研究表明,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是高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经历了多次铜-金-钼-磁铁矿等多金属矿化的叠加,矿化阶段跨越近160Ma,具有典型的IOCG型矿床特征。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兼具斑岩型和IOCG型铜-金矿床的部分特征,其成因类型尚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邱柱国 《矿床地质》1987,6(1):68-78
沉积矿床的形成过程,可明确地划分为同生作用、成岩作用与后生作用等三个矿化阶段。现在所见到的沉积矿床,主要是最后矿化阶段改造的结果。根据沉积矿床所经历矿化阶段的不同和表现强度的不同,作者将沉积矿床划分为四种成因亚类:(1)沉积同生矿床;(2)沉积成岩矿床;(3)沉积成岩-后生矿床;(4)沉积后生矿床。产于沉积岩和沉积矿床中的青灰色微细均粒菱铁矿系成岩作用形成,米黄色或淡黄色的粗至巨粒的成分较纯的菱铁矿系后生作用形成。它们都不是同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闫红圃 《地质与勘探》2015,51(3):579-586
Chelsea East金矿床位于津巴布韦北东部Dindi绿岩带之上,该区域是津巴布韦重要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聚集区之一,其金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矿床共圈定3个金矿体和8个贫金矿体,矿体一般呈似层状、脉状或透镜体状产出,主要位于新太古代Bulawayo群Ar3Yum组中,主要控矿构造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和脆性断层,矿体主要由含金构造蚀变岩组成,其次为石英脉等。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该矿床的形成至少表现为两阶段成矿,即早期的区域动力变质变形阶段和后期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