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地震系统科技资料的达标验收工作情况。各单位按照国家地震局的有关要求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地震文献表》及“标引规则”对科技资料进行了统一分类,按《地震科技资料著录实施细则》进行标准的著录,重建帐卡。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地震文献分类表》的基本纲要,该分类表是结合地震系统实际情况而编制成的,一方面符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编制原则和体系结构,另一方面对结合地震科学和地震系统文献收藏特点,其内容比较充实,填补了地震科技资料分类工作的空白,已在地震系统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和总结了四川省地震局科技资料室经过两年多时间进行的馆藏地震科技资料的分编工作。这一新的系统分编是按照《中图法地震文献分类表》及其分类原则进行的。分编一的地震科技资料在学科归类上更加细致合理、管理上更加科学,使用和检索上也更加趋于方便和高效率。为使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检索工作进一步计算机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CSJP)(英文版)》多年的建库实践,论述了在分散标引加工条件下,文献库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了该文献库建库模式,以及文献数据分散标引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式、控制目的和控制措施。并强调指出:为保证CSJP(英文版)文献库的质量。建立高度权威和高效管理功能的控制中心是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目前在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地震期刊出版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在十多年的“中国地震科技文献库(英文版)”建设中,使用该表对13 000余篇文献进行主题词标引,并与《汉语主题词表》作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的修订意见,认为该表的重新修订再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地震科技文献资料分类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实施分编中有种种不好把握的问题,通过对分编中剔旧、分类、著录、标引、排架5个环节的剖析,探讨了准确、合理进行分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现代信息网络对及时、快速地获取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地震系统图书资料室为什么应首先向现代化的迈进的进行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与地震文献数字化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地震系统图书馆资料室向现代化迈进,其内涵不仅仅是实现文献的自动化管理,而且还要将文献内容数字化,从而实现地震系统图书馆资料共享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文献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基于此,参考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地震名称的确定规则,以及震级标度的科学意义和使用规范。以期为编辑同仁和广大作者在编辑加工和论文撰写中提供借鉴,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地震中文文献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山东省地震科技信息工作从传统的文献管理与服务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的过程,探索了科技信息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途径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依赖馆藏文献提供为主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也更凸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上的种种缺陷.变革中的社会信息环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等诸多问题,加强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创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的科学体系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现代地震学同样需要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和科学工程,其中,最后一个体系即相当于实时地震学。实时地震学调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强调地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是地震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实时地震学需要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更需要建立地震速报系统、地震趋势分析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地震救灾系统这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邢台直接前震N-t图(与M-t图完全一致)和5次MS≥6.0地震活动时序相关性,采用“震情三分律”方法可分别得到大震前82 d,59 d的短期预测和30 h的临震预测;与此同时,若条件许可再采用“对称填补”方法又可作出强震到来前的“活动范围”预测区。指出,此二者都与当代数学理论有某些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重论"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基础.随着生油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油气“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已经成为解释生油层与储集层关系的金科玉律.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实践的积累和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特别是对基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运移途径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回顾和总结了从1997年至2001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核心刊物以年度增刊的形式连载五期的地震预报专集。对其中发表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单手段地震趋势分析研究报告、地震预测研究相关的研究报告或综述文章,以及年度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产出过程,预测意义和参考价值等,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可靠性分析”做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从“人的可靠性分析”的内涵、由来及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性到建议立即开展专项研究的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国油气的"三海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展海相、开发海洋、走向世界,形成并建立全球联动的油气体制,这就是中国油气的"三海战略".面向海相、海洋、海外的三海油气战略,必须眼观全球油气战略格局,研究探索全球油气宏观规律,不仅要突破勘探、计算机等技术瓶颈,遵循油气资源规律与勘探指导思想,还要了解油气出产国的政局、宗教、法律等方面问题,审时度势,分步骤、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20.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Using "Smart Pump and Tr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