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城石炭——二叠系原煤的自身固硫率和硫的烧失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韩城矿区的石炭--二叠系4个主采煤层的原煤自身固硫率和硫的烧失率进行了研究,其中11号煤96%的煤,5号煤98%,3号煤92%和2号煤94%的硫在800-850℃温度下的灼烧2h已分解释放。其燃渣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煤自身的固硫率和灰分含量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煤灰分中的氧化钙关第最为密切,原煤中硫的烧失率与煤中全硫、有机硫和无机硫的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济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920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7%。煤炭总储量达270亿t,已探明资源储量140亿t,占山东省煤炭资源储量的53.8%。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涉及11个县市区的86个乡镇3663个村庄。拥有济宁煤田、兖州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梁山煤田、梁宝寺煤田、金乡煤田、汶上煤田和鱼台含煤预测区。现有65对矿井(在建矿井10对,境外矿井9对),2007年原煤产量7582万t,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54%以上。  相似文献   

3.
萍乡高坑煤矿开采上三迭统安源煤系。该煤系分上下两个煤组。上煤组含可采煤层五层,煤层厚度变化大,结构复杂,小分层可多达10~20层。因此,原煤灰分高,煤质差,原煤绝对干燥灰分高达41.57-58.65%。干燥基的弹筒发热量3100-4700大卡/公斤。由于中煤含量高达29.5%,理论回收率仅11.28-28.3%,所以一般不进行洗选,作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38.5亿t,煤炭消费总量28.04亿t,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57%以上,煤炭将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本文通过总结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经济、环保、安全、智能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煤炭;西汉时期(公元一世纪)开采已具一定规模,并用煤来冶铁。建国以后,做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的煤炭储量已达6400亿吨,原煤年产量超过6亿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水城大河边煤矿含煤地层属晚二叠世龙谭煤系,含煤39层,其中可采13层。原煤灰分一般为15—25%,精煤挥发分Vr一般为25—40%,下部为肥煤,上部为气煤。   相似文献   

7.
顾瑞珍 《山东地质》2009,(11):73-73
11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原煤产量24.18亿t,同比增长11.4%,其中10月份全国煤炭产量2.73亿t。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海外煤炭进口量不断增长,预计全年我国煤炭表观消费量或超30亿t。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我国原煤产量24.18亿t,同比增长11.4%,增速同比减缓2.8%。  相似文献   

8.
关于钼作用条件下的煤中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演化过程,目前知之甚少。为此,利用黄金管高压釜装置,以原煤中添 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了催化生气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无论加钼与否,煤样气态烃和单体烃气的产率均存在一个生成高 峰,在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大于4.0%之后的极高成熟度阶段仍存在较大的甲烷生成潜力;当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小于3.0%时, 添加的钼对煤中有机质生气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此后阶段中才体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原煤与加钼煤样甲烷产率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气态烃总产率大致相似,加钼煤样乙烷产率在镜质组反射率大于3.0%之后高于原煤,加钼条件下丙烷-戊烷的 产率在其生成高峰之后略高于或约等于原煤。分析认为,添加的钼没有参与煤中有机质的早- 中期热降解生烃过程,但对 晚期热裂解生气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原因可能在于煤中催化反应空间在不同的成熟演化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截止至1986年底的探明储量为8400亿吨.从而使一些人认为今后几十年内甚至更长的时期可以高枕无忧,这种想法将会导致煤田地质勘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削弱.事实上,我国煤地质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长期持续的繁重任务.1987年原煤产量达9.28亿吨,占我国消费能源构成的78%,我国能源构成立足于煤炭的情况将在很长时期内持续下去.这就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PC-1500计算机,选用华亭煤产地主要可采煤层煤_8层原煤煤岩、煤化学指标和α值(煤与二氧化碳分解率),应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讨论影响该煤煤化学活性的内在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原煤V_(daf)、V+BV、CaO、MgO含量偏高,有利于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而原煤Ad、SiO_2、Al_2O_3、矿物含量偏高,抑制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宁正矿区新庄井田位于宁县县城南约15 km处,矿区面积208 km2,属于大型井田,煤炭资源量达19. 25亿t。从煤的物理性质、煤岩性质、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方面分析,认为矿区的煤具有中高挥发分、低灰、低硫—中硫、低磷、高发热量、弱粘结,高热稳定性、较低软化温度灰、较难磨、易选—中等可选的特点,煤类主要为不粘煤,其次为弱粘煤,少量中强粘结煤,原煤或浮选后的浮煤可作为动力用煤、气化用煤等。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在“六五”期间,能源生产平均每年递增6%.到1985年能源生产总量为8553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为8.7亿吨,石油为12479万吨,天然气128.6亿米~3,发电量为4073亿度.每人平均消费能源0.7吨标准煤/年,低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1.6吨标准煤/年的水平,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能源以煤为主,而苏、美以油、气为主(见表).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无大变化,预计到2000年将需原煤14亿吨;至  相似文献   

13.
陕西渭北聚煤区原煤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西省渭北主要煤田主采煤层中的As、Pb、Hg、Cd、Se、Cu、Sr、Ba、B等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渭北原煤中Hg、Se、As、Pb、B含量明显高于地壳平均值,呈富集状态;Co、Cd与地壳平均值接近,Cu、Zn、Sr、Ba等元素均亏损。太原组和山西组由于成煤环境不同,煤质和原煤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太原组煤的友分和硫分均较山西组煤高,原煤中As、Hg、Se、Pb、Zn、B的合量明显高于山西组原煤,而山西组原煤中V、Cr、Cu、Mn、Ba的含量别明显高于大原组原煤。统计分析表明,As、Hg、Se、Pb、Cu等亲硫元素与铁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的赋存形式可能与煤中黄铁矿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原始测试数据分析了山西白额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各主要煤层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的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约占76%,惰质组约占19%。各煤层灰分产率总体为低-中灰煤,2、3号煤硫分属特低硫-中高硫,10号煤硫分为中高-高硫。成煤环境的水介质由咸水-半咸水-淡水,导致煤层原煤全硫及微量元素含量由下向上降低,同一煤层顶板附近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底板附近煤层。聚煤特征决定了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使得区内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无明显伴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保有储量约为2300多亿吨,占全国的1/3.从建国以来到1987年底,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27亿吨,其中外调16.3亿吨.1987年全省煤炭产量达2.31亿吨,占全国的1/4强,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境内有中外合资煤矿1个;国家统配煤矿40个;军队办、司法部门办、地方国营煤矿等339个;乡镇煤矿(包括各类集体煤  相似文献   

16.
水曲柳勘查区位于舒兰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古近系舒兰组。根据勘查区地质成果,论述了地层的含煤性,并对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该勘查区煤类为褐煤和长焰煤,煤的挥发分产率高,煤级低,氢含量相对较高,是很好的液化用煤;该区原煤干燥基发热量为12.80~25.00MJ/kg,属于低热值煤,煤的结渣性轻微,也可用做动力用煤;原煤洁净等级为三级,属于较好洁净煤,洗选后的浮煤洁净等级为二级,属于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17.
宁夏油气资源贫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速发展,煤炭资源需求逐年增大。红墩子矿区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原煤产地,但矿区高硫煤资源量占矿区煤炭总资源量的13.56%,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开发利用高硫煤是解决宁东地区能源安全及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煤炭勘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红墩子矿区煤岩层对比,分析了矿区各成煤时代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揭示了煤中硫空间非均质性的分异机制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分布来看,山西组4煤为低硫煤,原煤全硫(St,d)为0.07%~2.05%,平均0.74%,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太原组8煤为中高硫煤,原煤全硫(St,d)平均2.58%,高硫煤零星分布,矿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高硫煤分布较广;太原组9煤原煤全硫(St,d)平均2.49%,矿区东部硫分整体较高,高硫煤分布于东部及南部。矿区内煤中硫分的富集整体呈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从形成时代来看,山西组到太原组的煤中硫含量显著增加,体现了煤中硫分的富集受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前言 煤是地球上已知储量最丰富的矿物燃料,据1977年召开的世界第十届能源会议的匡算,煤的总资源量已超过10万亿吨,探明储量1.4万亿吨,可采储量0.59万亿吨,在当前可以开采利用的各种燃料矿产中,按可能提供的总能量计,煤占47%,原油占12%,天然气占6%,油页岩和沥青砂等其它可燃矿物占35%,因此,现在普遍认为,按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煤是唯一能满足较长时期需求,大约可供人类开采近千年。石油现有的储量约885亿吨,仅可供人类开采几十年。现代世界上能源消耗中煤约占30%—40%,美、苏、英、法、德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1亿吨标准煤,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能源消耗约为100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太原组11煤层柱状剖面样品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煤的分层煤样,对原煤分别进行不同溶剂下萃取实验。采用ICP-MS测试技术进行样品分析,对原煤及不同萃取物中微量元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11煤属中高灰、中高硫的气煤;(2)苯萃取物中,不同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元素被萃取出来的含量与自身的化学性质有关;(3)THF萃取物中的元素浓度比苯萃取物高,元素萃取溶出的浓度由原煤中含量水平决定;(4)萃余渣物较原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部分元素与原煤中含量趋势一致,体现了对原有浓度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煤灰中金的研究进展,详细探讨了煤灰中金的分布规律,煤燃烧时金的迁移规律、金挥发的影响因素与利用可行性。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煤灰中金含量比原煤中要富集,仅发现部分地区煤灰中金含量比原煤中低。煤中金的赋存状态、成煤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及燃烧条件是影响燃煤过程中金挥发的主要因素,其中赋存状态对燃煤过程中金的再分配起控制作用。煤灰中金储量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黔西南煤与煤灰中金颇具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