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水工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压水试验是测定裂隙性岩层渗透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压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位位于试验段中间是每个钻孔经常遇到的情况。我们认为地下水位处于试验段中间时水柱压力的计算在已往一些文献和规范里(参阅1957年第8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月刊“钻孔压水试验”和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编“钻孔压水试验操作要求”1957年11月地质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地质勘察工作已成为主要的工作项目之一。水文地质勘察是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物由于忽略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可能招致工程施工的困难甚至影响到安全与增大投资。利用抽水、压水、注水,渗水等方法确定岩层之透水性质又是水文地质勘探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用钻孔压水试验的方法来探求裂隙岩层的渗透性已为水工建筑基础地质勘探中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正被普遍和广泛地利用着。按照“水利工程地质工作规范”在技经调查阶段所有的钻孔都应进行压水试验,其他勘察阶段也都有不同而且相当数量的规定,其应用之广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试验质量,试验的方法有很多的改进,目前最常用的是自流式供水,静水柱计压方法,但是它必须用两套管子进行。而我们国家目前管材缺乏,还不能大量供应满足需要,因而于专门打的钻孔中以岩心钻探所用的钻杆单独地进行试验仍须应用,由于它是以与其直径不同的接头相连接,水流经管内的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作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我们制作了简易水文观测仪。它既可用来观测钻孔涌、漏水情况,也可测量钻孔水位。   相似文献   

5.
压水试验是了解岩层的渗透性,利用所得出的单位吸水量 W 作为设计上确定防渗幕深度的依据,是水工建筑初步设计勘查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利用天然地形的自然供水方法进行钻孔压水较好外,目前,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代替水泵压水前只有尽量设法克服水泵压水所产生的一切缺点,对于既省压水时间、提高钻孔纯钻进时间,和提前完成任务,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野外压水试验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可能有许多不对的地方。1.压力表:压力表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校核工作,校核压力表的指示是否正常,及其误差大小,  相似文献   

6.
1956年末,在年终总结工作时,曾根据一年来所报送有关水文地质方面的月报、季报、公文、信件、电报、地质勘探设计及矿产储量报告等所提出的及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关于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方面的,看起来好象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工作的影响是严重的,并且有普遍性。在目前,据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地质勘探队,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进行的是不够好的,所获得的资料不能结合其他资料(如水文地质测量,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等)来阐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钻孔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工作之一,借抽水试验以测定岩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位湧水量及流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这些都是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最重要的必须获得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计算矿山开采时矿坑的湧水量,并确定其湧水状态。在生产矿山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如生产坑道在地下水水位以下,则坑道中建有为集水或为降低地下水位而设的水仓,可以利用水仓进行抽水试验,利用水仓抽水、完全可以取得和钻孔同样正确的资料,完全可以代替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减  相似文献   

8.
为水利工程建设而进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测中研究岩石透水性是一种极其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无论水库,引水渠,或者坝址共岩石透水性的资料是判断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的全面的掌握了岩石的透水性能,才能给予水工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对建成后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与估计。压水试验是直接在野外进行岩石渗透性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合山煤田开采前经过两次精查,先后进行了1比5万和1比1万的水文地质测绘、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专门孔组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水文测井等工作,基本上查明了本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矿层开采后,又积累了新的资料。对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工作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本矿区在不长的时间内,由普查、初步勘探而转入详细勘探,随之在水文地质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做好勘探钻孔中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更显得重要。但是在最初,布置下去的任务,机场不愿执行,个别的还冷言冷语地说:“什么水文不水文,要测水位让水文地质人员自己来搞,我们是打钻的”。也有些工人同志认为:“把竹筒丢到钻孔里测水位,简直是找麻烦”。抽水试验工作更无法开展,如在去年七月份第一个试验孔开始抽水时,机长根本不管,  相似文献   

11.
(一)在潛水含水层与隔水层是渐变性的岩层中,若钻探时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作得不够,虽知道钻孔己穿过了含水岩层,但不能具体确定含水层的厚度,使计算渗透系数时带来很大的困难,即使有抽水成果,而未知含水层的厚度要计算R值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含水层厚度问題往往返工复求此资料,用去大量的资金。本文提出了一个只根据抽水成果估算含水层厚度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并结合已有简易水文地质资料及岩心情况共同考虑,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是研究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的必要手段和布置水文地质孔的重要依据。一、简易水文观测的内容与要求 1.岩芯水文地质鉴定:主要记述含水层岩溶、裂隙性质(张开或闭合的)、裂隙产状、裂隙大小、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的成分,地下水溶蚀现象等,并进行岩溶、裂隙率的统计。  相似文献   

13.
一、钻孔的简易水文观测钻孔穿过的各种岩层,有些含有地下水,而这些地下水,由于蕴藏条件的不同,有些是有益的,可以做为生产、生活用水;有些则是有害的,它会不同程度地妨碍着矿产开采.因而水文地质情况决定着矿山生产的给、排水设施,并直接影响到矿山开采成本,更关系到矿山生产的安全.水文问题特别严重的,甚至使矿产无法开采.所以,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就需根据勘探设计要求,探测水文地质情况,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简易水文观  相似文献   

14.
在简易水文地质工作中,有一些值得讨论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提出讨论意见: 一、动水位观测的效果值得怀疑 传统的简易水文地质工作中的主要部分——动水位观测和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在很多地区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事倍功半。同其它许多工作方法一样,它们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观测的“理想条件”是:1.清水钻进;2.钻孔施工过程中孔内不发生自然造浆;3.每次提钻后,孔底不存在较厚的岩粉;4.钻孔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作,在矿区水文地质工作中的作用如何?怎样估价?是有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作的实际作用,既不应从片面认识中,做轻率的否定,也不应从典型的实例中,做笼统的肯定。应总结经验,着眼整体,立足实际,具体分析,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2)
地下流体观测是地震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通常为承压单井,需要通过单井试验确定观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在湖北省武汉和黄梅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分别进行了非稳定流水位恢复试验和微水试验,确定了观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鉴于渗透系数K反映了含水岩层的物理状态,建议将其动态变化纳入地震地下流体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奥灰含水层地面水文长期观测孔保护煤柱压煤范围广,影响邻近煤炭资源开采。为了在不影响钻孔的情况下实现邻区工作面煤层安全开采,依据本矿井及邻近唐口煤矿煤层开采地表及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从轴向拉压、径向挤压和径向剪切3个力学角度,通过采后上覆岩层移动对钻孔套管的影响进行钻孔受损程度分析;同时,利用钻孔受损漏水造成的充水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钻孔不启封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钻孔不启封开采不会导致钻孔水害事故,也不会改变3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最终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8.
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单层抽(注)水试验是求取地下水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方法。如果在一个钻孔中揭露了多个含水层,则要求分别对每个含水层进行止水和抽(注)水试验。在工程地质工作中,为了得到地层的单位吸水量,必须把钻孔分成若干孔段,分别进行压水试验。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方法研究室杨杰工程师等,于1983年完成了“井中测流技术”的研究,成功地以全孔一次混合抽(压)  相似文献   

19.
在采空区上部、采煤沉陷区边缘以及沉陷区外,采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地下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压水试验和试坑渗水试验,综合分析岩溶山区采煤条件下隔水层破坏及地表水入渗模式。对比1955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值及地表水入渗量,经多种试验验证:采空区上方近地表岩体破碎,隔水层失去隔水作用,与含水层融为统一含水体;采煤沉陷区内,钻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高达到86.30m,地表水入渗量最高可达到经验数值的31.61倍,地表水入渗模式以垂直渗透补给地下水含水体为主;采煤沉陷区外,地表水入渗量基本不变,地下水位没有明显下降,隔水层仍保持隔水作用,地表水以坡面流为主。  相似文献   

20.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文地质工作,但其通常使用的工具却十分简陋,手工操作,费时费力,不能连续观测,数据也不准确,有时甚至发生人为的虚假现象。为此,原由江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承担,后转由煤炭部水文地质公司水文物测队继续研制的“地下水表”,于1988年初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