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建平 《气象》1987,13(2):55-57
一、引言 日本GMS卫星可探测西太平洋及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由于GMS卫星资料的高分辨率传真HR-FAX和低分辨率传真LR-FAX播发方式存在一些缺点,因此日本将于1988年播发展宽数字资料以取代HR-FAX,但仍播发LR-FAX。目前日本正在GMS-3卫星上试验播发展宽数字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卫星地面站,最初是收日本地球同步卫星GMS上的HR—FAX(高分辨)和LR-FAX(低分辨)模拟图像信号。这两种信号是由GMS上的VISSR(即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每隔3小时作一次观测,并由日本卫星中心处理后生成的。这有两个缺点:1.地面站只能得到模拟云图,不能提取用户需要的气象要素,不能进行自己需要的数字处理;2.观测  相似文献   

3.
方宗义  王大昌 《气象》1988,14(12):23-26
一、引言 自1988年3月开始,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在探测资料的传输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于1988年底,以展宽数字资料完全取代目前的高分辨云图传真(HR-FAX)。与HR-FAX相比,展宽数字资料有3大特点:①卫星近于实时地将每一次自旋扫描过程(周期约0.68)中,对地球扫描(占1/18周期)得到的辐射观  相似文献   

4.
自气象卫星问世以来,卫星云图以形象直观,探测范围大,出图速度快等优点,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气象人员的重视和欢迎。就目前我国多数气象台站而言,主要接收日本GMS系列卫星-云图。GMS卫星播发的云图有高,低分辨率两大类。受条件限制,多数台站主要接收低分辨的局部区域云图和由A—D组成的拼接图。  相似文献   

5.
邓兆林 《气象》1979,5(8):34-35
从1978年6月起,我们用我国自己生产的接收样机和原118传真机开展了试收日本同步卫星云图(低分辨率)的新业务,现将试收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日本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为葵花1号(GMS—1)。卫星相对地球静止在140°E赤道上空,离星下点约35800km,每隔3小时播发一幅云图以配合每日8次绘图、辅助绘图天气分析。云图覆盖地球约四分之一面积,即60°S—60°N,70°E—150°W。一幅云图由7张边缘彼此交叠的区域图镶拼而成,各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收几张。 卫星搜集到原始资料后,先发给日本地面资料处理系统,经补偿图象畸变,校准象素亮度,进行资料  相似文献   

6.
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象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象产品的特点、接收情况及各种云图的观测原理,供大家参考.1 新卫星与GMS—4卫星的不同点及接收简况GMS—5卫星是1995年3月份日本发射的静止卫星,它与GMS—4相比作了一些改进,将GMS—4的红外探测通道波段10.5~12.5μm分割为两个通道,红外1:10.5~11.5μm,红外2:11.5~12.5μm并增加了红外3为水汽通道,波段为6.5~7.0μm,可见光波段从0.55~0.75μm改为0.55~0.90μm.  相似文献   

7.
目前,省台的卫星云图接收系统所接收的云图是发自日本地球同步卫星GMS上的展宽数字云图VISSR(简称S.VISSR)和低分辨的模拟图像信号(LR-FAX)。由于这两种信号的接收过程都是实时处理过程,每个时次都必须由人工开机接收,后来虽然进行了改进,采用石英钟脉冲触发原理,每到接收时间,由石英钟发出一脉冲,通过机内的接口线路,启动处于等待状态下的计算机接收程序,这样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外部设备,并且每天需对石英时钟进行校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系统接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用GMS云图作登陆台风降水预报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10个登陆我国的台风的157个时次GMS云图及6小时雨量图进行分析,分别给出了登陆台风的过程最大降雨量估计及其出现的地区,时段和台风登陆前后(包括减弱成低气压阶段)的6小时降水量预报方法,同时还分别以实例说明了它们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操作流程图。这个方法是卫星云图的应用由定性向半定量化方面深入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徐建平 《气象》1985,11(11):24-26
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的特点是获得平台数据的时间间隔很短,约半小时一次,甚至更短,平台容量大得多,一个卫星每小时可获得10000个以上平台数据,但是不能对移动平台进行定位,只是单纯地中继数据。 目前世界上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OES、GMS、Meteosat和Insat的平台系统大同小异。我国处于日本GMS卫星的平  相似文献   

10.
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分析我国几类强雷暴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稳安 《大气科学》1981,5(4):398-406
夏季的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尺度小,生命史短,用常规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它们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然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云图为我们提供了连续观测这些对流活动的一种可能性。本文主要是利用三小时一次的GMS云图资料,分析了1978年6—8月份我国大陆上的六类雷暴天气,阐述了强雷暴活动的云图特征。指出,假若有30分钟一次的GMS云图,则对夏季大陆上强雷暴的分析和监视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张青山  刘诚 《气象》1983,9(10):32-34
从美国引进的TIROS-N卫星HRPT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目前能完成的主要功能是:(1) 实时接收TIROS-N卫星的HRPT资料和日本GMS静止卫星的广播云图。(2) 对HRPT资料进行预处理和存贮。(3) 对TIROS-N和GMS云图进行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主要组成部分有:缓冲器(Hp-1000I,计算机的入口外设备),主机(Hp-1000F计算机),图像处理机(M-70型),数字磁带机,磁盘,激光传真机,打印机,扫描变换器等,方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四年来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4月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此卫星位于东经140度的赤道上空。在25分钟时间内可对南北半球的大范围地区进行一次扫描观测。卫星观测范围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可以获得每3小时时间间隔的两通道图像资料。这些云图为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和研究我国的天气系统提供了新的工具。四年来我们利用这些资料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气象传真广播JMH一天三次,播发02时、08时、20时卫星云图分析图,提供了大范围的(5—55°N、100—180°E)云的各种资料,包括云区覆盖的范围、云量、云状、云高,主要云系及对灾害性天气具有指示意义的活跃对流云区。每张图还附有指导报告,指出主要云区的生消和移动。这不仅弥补了海上监视和研究热带天气系统所需资料的严重不足,而且对陆上短时晴雨预报和大到暴雨的预报也提供了直观而又较为有效的信息。本文试用云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实时业务服务系统二期工程在锦州市气象台投入运行后,预报工怍流程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传输方式由过去的75bpS报路改为现在的960bps报路,传输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从以前只能接收常规报、格点报等数据资料,到现在既可以接收常规报、格点报资料,又可以接收每小时1次的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的传真图,  相似文献   

15.
静止气象卫星 GMS—1号是一九七七年七月发射的,于1978年4月正式开始观测(投入业务使用,译者注)。经过发射三年来,1号能够继续运行的保证率到今年末已低于50%了。作为代替1号卫星的 GMS—2号卫星于今年(81年8月11日)发射成功。“GMS”资料数据的利用涉及许多方面,这里介绍的是大家最关心的利用来提高天气预报方面的情况。GMS—1号首要的条件是以提高天气  相似文献   

16.
顾雷  陶祖钰 《高原气象》1998,17(2):198-203
利用卫星云图和闪电资料对1994年8月2日影响首都机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中有3个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因而对首都机场的影响持续了约5h。闪电资料的分析表明,闪电活动的位置、频率和极性与对流系统的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除了每小时一次的卫星云图外,即时的闪电观测资料也是预报中尺度对流系统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影响首都机场的一次雷暴过程的红外云图和闪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卫星云图和闪电资料对1994年8月2日影响首都机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中有3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因而对首都机场的影响持续了约5h。闪电资料的分析表明,闪电活动的位置、频率和极性与对流系统的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除了每小时一次的卫星云图外,即时的闪电观测资料也是预报中尺度对流系统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实时业务服务系统二期工程在锦州市气象台投入运行后,预报工作流程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传输方式由过去的75bps报路改为现在的9600bps报路,传输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从以前只能接收常规报、格点报等数据资料,到现在既可以接收常规报、格点报资料,又可以接收每小时1次的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和日本的传真图,美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日本GMS卫星3小时一次的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1983年4月26日开始的连续三天的降雹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讨论了过程的天气特点和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以及各种天气系统、天气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宏 《气象》1983,9(1):34-34
为了进一步发挥APT低分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的潜力,给气象分析预报提供更多的卫星云图资料,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用118传真机和62丙型单边带接收机,接收“气象传真广播”的卫星云图照片的简便方法。 这个方法只需对118传真机略加改装,增加五个元件,既保留118传真机接收各种低分辨瞬时云图的性能,又可接收“气象传真广播”的日本同步卫星云图和“流星”卫星云图组合图。两种工作状态通过开关转换,只要几秒钟就可完成。全部改装费用不到十元人民币。 改装后的电路见附图。图中虚线内为改装增加的电路,其余为118传真机原有电路。A、B两处是改装时断开的地方。改装的方法是:将118传真机示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