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2003年10月16日上午10点30分,中国航天员培训基地,老摄影工程师鞠浪手举摄影机,一路,小跑跟随着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专车,拍摄航天英雄胜利返同航天城的镜头,鞠浪流泪了。  相似文献   

2.
信息广场     
《中国测绘》2014,(5):100-103
中国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2022年或建成空间站 近日.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位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担任本届年会组委会主席。杨利伟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空间站工程稳步推进.海南发射场已具备发射条件.2016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3.
林登·约翰逊航天中心 (Lynd B.Johnson Space Center) 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东南35千米的克利尔湖畔。该处原为一个牧场,196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此建立了载人航天飞行中心。该中心占地656公顷。1973年,为纪念逝世的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 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此命名为林登·约翰逊航天中心。其任务是训练航天员,操纵和设计宇宙飞船,试验航天设备,控制飞行的空间计划和探测太空奥妙,航天中心由研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训练中心以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约翰逊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4.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5):69-69
椐51GPS世界网2008年10月6日报道,根据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计划安排,神七飞船于28日17时左右返回地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搜索返回舱和营救航天员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将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至此,浩瀚太空口已经接待了5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杨利伟。他们以出色的表现,让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人类宇航史册中。  相似文献   

6.
当年中国制造的航天服以桔黄色为主.一件航天服重约10千克以高强度涤纶作面料.分为几层,里面能形成一个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小系统。利用它航天员可以在舱内、舱外进行科研活动。它可以调节温度、压力、进行通信等功能密闭性,保暖性都很好。所以称它为航天员的护身服”一点也不为过。航天服还包括航天头盔、航天手套和航天靴:航天头盔配有通信装  相似文献   

7.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航天业.由于NASA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的重担.  相似文献   

8.
“神舟”五号飞行第一圈,大约在9点半左右,地面接到杨利伟的报告:“感觉良好”;17时26分,杨利伟又与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同志通了话;约20时,杨利伟与妻子和独生子通话,他对儿子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相似文献   

9.
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靠近北极时,杨利伟看到白雪皑皑的美丽景象;当舷窗外的太阳帆板和地球成一个角度时,阳光照在帆板上,非常漂亮,杨利伟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0.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2003年10月15日,当中国第一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同在太空的另外两名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向他发出问候与祝福。  相似文献   

11.
千挑万选     
在选拔航天员的几个月里,鞠浪拍摄了《我国第一批般天员的选拔》,《我国航天服的研制》。《我国航天食品的研制》以及《航天员海上救生打捞试验》,《航天员海上救生信号实验》等多部影片及大量的实验照片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太空旅游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只是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彰显。当"神舟五号"腾焰而起刺破苍穹,我们仰望天空时心灵的震撼,绝不仅仅是感叹那缕仿佛定格了的美丽白烟,也不仅仅是祈祷航天员杨利伟安全飞返,或许也不仅仅是希翼借助于同胞对重力的超越,实现我们的精神上的自我升华。  相似文献   

13.
航天动物的选拔虽不像航天员那么难,但也很不容易,要从小狗的生理和心理上进行选拔。平时小狗都是到处乱跑,自由自在,一旦把它们关在狭小的环境中,很难适应,常常会烦燥不安,甚至狂吠尖叫,乱抓乱撞等。这样的小狗当然不能作为航天乘客。  相似文献   

14.
11时08分,杨利伟开始吃他的第一顿太空餐,而且自称食欲不错,航天食品的味道也很好。“飞船入轨后大约1小时37分,我吃了在太空中的第一餐。此后间隔七八小时,我又吃了两餐,主要是小月饼,鱼肉丸子等,品种很多。”  相似文献   

15.
在载人航天应急搜救中,及时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并准确掌握搜救载体的动态信息至关重要。目前,目标位置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地面测控系统提供,而搜救载体的位置信息则是基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的。从简化信息传输环节、增加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保障航天员安全出发,提出了基于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构建的载人航天应急搜救体系,并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发现.图形科普》2003,(10):104-1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张厚英透露,在实现了飞船的安全载人和返回后,第二步计划到2007年建立空间实验室。其方式是长期在空间运行,短期有人照料。计划每年上去两三次,每次送上两三个人,每次在天上呆三四十天。但目前航天员在天上的生活起居设施还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杨利伟竟然能在第一次太空飞行中高枕无忧,这一点令许多人佩服。杨利伟的太空睡眠进行了两次,约3个小时,其中半小时进入了熟睡状态。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脉冲星的基本概念,阐述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原理及主要特点,分析了系统组成的基本要素,指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从近地轨道、深空至星际空间飞行的持续、高精度自主导航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4月3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上海参观“神六实物展”时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相关航天专家介绍,“神七”的发射时间预计为2008年,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专家解释,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就  相似文献   

20.
“神舟”号航天员可以每天更换内衣,所有内衣都是用一次性材料制成的,航天员的外套——航天服每套重约10公斤,造价高昂。除了头盔和手套外,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航天服的作用重大,可以说与航天员的生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