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静/慢地震研究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慢地震是地壳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可能消除一个正趋于断裂地带的地震威胁,也可能因为应力的转移而触发一个正常的地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静/慢地震的发生并不在断层闭锁区域,两者的关系不大.对于静/慢地震的危险性尽管分歧较大,然而看法一致的是静/慢地震是地震断裂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震成核作用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静/慢地...  相似文献   

2.
网络"意见领袖"的构成日益多元化 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指的是日常关注社会公共话题、保持人文价值关怀的知识分子,包括大量活跃在网上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各业精英等.我们把女演员姚晨也列为"意见领袖",因为她在微博积极参与公共话题,转发解救被拐儿童、救治病残人士、保护环境等内容的微博,还参与强拆一类公民权利问题的讨论.而同样粉丝众多的体育明星刘翔,由于较少参与公共话题,不能视为"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3.
人类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对地震作出准确可靠的预报,而且除了海洋地震引发的海啸(因为有较长的延迟)之外,各国极少根据地震预测启动应急机制。原因是,虽然有些预测事后被证明是对的,但在统计上,这些预测的可信度都不高,远没有高到足以说服行政当局愿意承受可能的错误决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评选2010年最热门网络事件,"宜黄拆迁案"无疑是热门中的热门.这出因强拆引发的自焚悲剧,因为网络的力量而被迅速升级传播.而其后宜黄县政府有关人士机场围堵钟氏姐妹,双方在厕所内外长时间的对峙更是被以"微博直播"的形式牵动了千万网民的心.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数据对反映台风灾害时空分布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灾害事件发生时,与之相关的社交媒体数据不断产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灾情信息和签到地理位置信息,这为灾情态势的及时感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源,但是因社交媒体用户量的地区差异及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给社交媒体签到数据所代表的空间点过程的模式分析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签到点密度与实际灾害点事件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签到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点格局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本文以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为例,以"台风"和"莫兰蒂"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采集了2016年9月14-17日的微博数据,使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微博文本进行分类,构建了含有签到位置信息的灾情点事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交媒体用户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签到点用户活跃度的加权模型。以全局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为指标,对加权前后的签到微博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在社交网络中产生的签到微博数据在现实地理空间中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基于"雨"、"停电"等关键词,利用上述加权处理后的微博数据库进行灾害制图,结合真实灾情资料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列图谱能够反映台风灾害的时空过程趋势。  相似文献   

6.
翁文灏早就有建立地震观测台的心愿.1930年初,大律师林行规先生在北平西北郊北安河村鹫峰山他的私人别墅附近捐出了一块地,供翁文灏建地震观测台所用. 1930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筹建地震观测台,命名为"鹫峰地震研究室".鹫峰地震研究室成为我国自建的第一个科学地记录地震的观测台,李善邦是我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实际观测地震的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政务网是中国地震局的门户网站,在地震突发事件中是防震减灾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是相关部门、机构、媒体和公众获得地震及抗震救灾等信息的权威渠道和重要来源。对中国地震政务网在地震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政策宣传、信息通报、抗震救灾激励、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然而关于地震的争议远没有停止.中国是否进入强震频发期?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水库是否诱发了地震……地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地质专家不断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9.
从大地构造、预测成矿,到地震预测,再到固热能,他的每项研究,念兹在兹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至于功名利禄,并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潜心研究青藏高原大半辈子,因为李德威深信:"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藏高原的理论创新将引领正在孕育之中的地学革命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的地震活断层多源数据组织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获取的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多源地震探测数据,旨在满足城市地震抗震设防的空间数据基础建设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应用的迫切需求,分析不同来源的地震探测数据特征,建立中国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在此概念模型上,结合ArcGIS的GeoDatabase模型给出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数据库具体逻辑模型,并按照地震系统确定的活动断层信息管理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统一的建库标准和数据规范,实现多种活断层探测数据的统一整理和装载入库,完成了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多源数据库建设,为"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各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数据保障和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地下结构的探察,让地壳逐渐变透明,寻找地震规律地表发生的一切地学现象几乎都能在地  相似文献   

12.
“地震时,他自己拔腿就跑,没管我。”5月30日,重庆市婚姻情感热线接到一女子的电话,气愤地表示要离婚,因为丈夫在地震来临那一刻,只顾自己逃命。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月记事     
《南方国土资源》2008,(6):53-54
柳州:加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柳州市注意加紧做好地震次生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巡查监测和排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一是开展了全市水库防震减灾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把水库防汛和防震减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2O09年5月12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代表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汶川地震小组,首次公开报告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实施6个月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11,(1):55-57
我们即将告别"十一五",迈进"十二五"的门槛。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逝,儿子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即位不久,陕西泾河、渭水、洛水就发生了地震,因为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可能堵塞了河流的源头或者上游,导致河流干枯,土地得不到滋润,接着又发生了旱灾,老百姓缺少钱财物用,没饭吃。地震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那时人们对天地力量有一种绝对的敬畏和迷信,百姓认为要大难临头了,国家形势很是危急。  相似文献   

18.
对多种图像格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并选定CGM图像格式作为"独立记录型折/反射兼容地震仪器系统"数据采集预处理软件的图形输出格式,完成了CGM图像输出通用绘图库的研发,在通用绘图库中采用了动态链接库技术,解决不同软件的应用问题,并给出了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数据和反射地震剖面的绘图结果.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数据可以为台风灾害追踪、灾时救援和灾情评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现有研究常采用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等技术对台风期间社交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等)舆论话题和情感变化进行研究。在省域范围内以小时为时间粒度的多维度有效性论证尚有欠缺,且在舆情分析时未能区分用户群体差异。本文以台风“利奇马”为例,在浙江省域范围内,以新浪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频分析、台风关注度时空变化以及特定灾害事件响应3个角度探讨了微博数据对台风灾情响应的有效性;其次采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技术挖掘微博文本主题信息,并根据Louvain算法对主题社团进行划分;然后开发了一种基于自定义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用于情感指数计算,与SnowNLP相比情感倾向性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最后分析了台风期间官方和民众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话题关注以及情感演变差异。结果表明:① 在省级范围内,微博数据能有效反映台风动态和灾害时空分布;② 台风事件微博文本的主题变化反映了灾情不同阶段舆论关注点的动态变化;③ 官方微博文本比民众微博文本具有更明确的主题社团结构;④ 台风事件相关微博文本中的消极情绪在台风登陆后显著增加,其中民众微博文本对台风灾害的情绪响应更及时,官方微博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始终相对积极。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5.12”地震滑坡堰塞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可见光、雷达和航片等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对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区因地震诱发形成的大型堰塞湖进行了遥感监测,对堰塞湖发生的地点、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动态监测,提取了其堰塞湖回水长度、水面面积与水量等信息,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