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副热带高压中的西太平洋高压对桂平地区天气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副高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
陆莹莹  冯晓玲 《广西气象》2005,26(A02):28-29
主要通过对500hPa高空资料、雨情实况和云图的对照分析,对2004年7月17~22日广西致洪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雨情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论证了这次降雨过程的时间尺度、雨强变化、强降雨落区变化乃至过程结束的时间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近50a夏季旱涝分布特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军  张静  施宁  陶玫  胡洛林 《气象科学》2003,23(4):467-471
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全省性的旱涝年相对减少,而南北旱涝相反的年份开始增多。此外,通过研究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分析其对江苏省夏季旱涝分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边界层内的气压场直接影响区域性的大气环境质量,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边界层气压场形势直接相关。根据2000~200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日均值和日增(减)量分布图,同时对夏秋季节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进行耦合诊断分析,得出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时空演变对我国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形成的高压均压场对污染物有累积效应,也出现污染物的汇聚,而其周边流场对区域污染物有输送作用。此外,天气系统的降水分布又对大气污染物有清除的作用。而且天气形势演变的空间和周期性形成了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和过程性等复杂的特征。本文选择典型个例,进行剖析研究。在地面高压或500 hPa高度上5880 gpm等高线控制区内,造成大范围的静稳型区域性污染物的增量过程。在副高周边地区的雨区内经常是PM10的谷值期。夏秋季节台风近周边和远周边的影响区,经常是PM10峰值或较重污染物浓度出现区域。  相似文献   

5.
边界层内的气压场直接影响区域性的大气环境质量,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边界层气压场形势直接相关。根据2000-200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日均值和日增(减)量分布图,同时对夏秋季节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进行耦合诊断分析,得出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时空演变对我国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形成的高压均压场对污染物有累积效应,也出现污染物的汇聚,而其周边流场对区域污染物有输送作用。此外,天气系统的降水分布又对大气污染物有清除的作用。而且天气形势演变的空间和周期性形成了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和过程性等复杂的特征。本文选择典型个例,进行剖析研究。在地面高压或500 hPa高度上5880 gpm等高线控制区内,造成大范围的静稳型区域性污染物的增量过程。在副高周边地区的雨区内经常是PM10的谷值期。夏秋季节台风近周边和远周边的影响区,经常是PM10峰值或较重污染物浓度出现区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厄尔尼诺与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旱涝之间的关系 ,及 5 0 0 h 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 :厄尔尼诺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致使广西前汛期偏涝 ,后汛期偏旱  相似文献   

7.
盛夏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汉光  吕灿九 《气象》1992,18(5):3-8
本文对盛夏7月份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脊线位置具有明显的低频变化,主要振荡周期为13年左右。它的变化在东亚具有明显的遥相关结构,其影响因子主要是东亚是否存在阻塞高压,黑潮区海温是否异常,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强弱以及南印度副高的强弱变化。其中,东亚是否有阻塞高压存在和黑潮区海温是否异常变化,对盛夏7月份副高脊线位置的异常偏南或偏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前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江淮入梅前期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副热带高压首先在太平洋中部增强北跳, 而后向西扩展导致太平洋副高西部脊 (120°E) 的增强北跳。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太平洋中部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和西伸之前, 副热带高压南侧ITCZ中对流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对流活动明显并且都经历了一次增强活跃过程, 这意味着热带ITCZ和孟加拉湾北部对流的异常活跃可能对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西伸产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 赤道中太平洋ITCZ中对流异常活跃不仅可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移, 而且还可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 与诊断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8年7月二度梅期间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梅雨间歇期副高单体异常向西、向北发展期间,高层南亚高压曾离开高原上空东移(伸)至120°E以东;南亚高压返回高原上空时,中层副热带高压减弱南落,两者有相向然后相背移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这两个高压系统密切关联的原因又发现,南亚高压通过两种作用机制影响中层副高的短期变异:南亚高压在东移过程中,高空负涡度平流动力强迫的下沉运动在中层副高区域产生辐散,从动力上影响副高内的负涡度发展;另一方面,强烈下沉运动伴随的绝热加热效应又有利于纬向温度梯度维持,有利于南北风发展,从热力上间接影响西太副高的发展。最后,利用R42L9/LASG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通过改变高空南亚高压东移产生的负涡度效应,发现中层副热带高压区确有强迫产生的动力辐散和绝热加热出现,并对应副高的异常加强,成功地验证了诊断所揭示的1998年夏季副高短期变异过程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T63L9大气环流模式,详细地研究了阻塞高压位于不同地区对我国东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个例研究表明:1998年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阻塞高压在欧亚中高纬地区的稳定维持量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之一;阻塞高压位于不同的位置,对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东西进退以及南撤北挺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的周期关系做多雨时段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赵改英  刘冰  齐收金 《高原气象》2000,19(2):172-178
对100hPa南亚高压的振荡指数及500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指数、西进指数进行了谱分析,着重考察了5天到一个月的振荡周期。通过分析得出,南亚高压的显著周期主要是准两周周期,西太平洋副高的显著周期主要是准一周周期,其次是准 两周周期;在多数情况下,南亚高压东进比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提前1 ̄2天;南亚高压的显著周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显著周期叠加时,陕西地区可出现多雨时段。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对500hPa高空资料、雨情实况和云图的对照分析,对2004年7月17~22日广西致洪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雨情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论证了这次降雨过程的时间尺度、雨强变化、强降雨落区变化乃至过程结束的时间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广西寒露风天气的气候概况、寒露风偏早(迟)年份的主要环流特征及其前期环流特征量的变化,发现在偏早年前期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偏弱,印缅槽偏强,极涡和东亚槽偏西,各主要特征区副热带高压持续出现负距平.对影响广西寒露风的多种因子普查、分析、挑选后组建了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广西寒露风气候趋势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气象台短、中期了的需要,首先从统计多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演变对丹江口水库流域影响入手,再统计副高各参量的候演变特征及其对降水的贡献,并以此揭示副高活动与丹江口水库流域9 ̄10月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台风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90-2006年间对南宁市造成暴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影响南宁市暴雨的台风多属于第二类路径台风。本文着重分析台风气候特征,抓住台风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特征,地面气压场特征值进行统计,并对常用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此类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北非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非高压的5个指数为基础,分析了北非高压的气候特征:北非高压强度越强,范围越广,东伸越明显且脊线偏南,反之偏西偏北;北非高压的强弱趋势、南北位置和东西位置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5月下旬和6月下旬有两次明显的跳跃,在时间上比西太平洋副高两次北跳提前2-3候。北非高压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降水具有反相分布特点,西藏高原上东、西部降水存在相反分布。最后,讨论了北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环流的关系,发现:两个高压的强度、范围和南北及东西位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西亚到太平洋呈现正、负、正的波列分布特征。这种特征组成了亚洲地区纬向型的遥相关分布,这可能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OLR资料,研究了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在孟加拉湾上空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建立之前,对流从“海洋大陆”向北推进,首先在中南半岛建立;而孟加拉湾地区由于青藏高原感热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一个反Hadley环流型的局地经圈环流,15°N附近500—700hPa有下沉运动中心,它抑制了孟加拉湾对流的建立,也不利于500hPa副高带断裂。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建立之后,位于高压中心西南侧的孟加拉湾上空出现一个强的辐散中心,孟加拉湾地区15°N附近的下沉运动消失,对流发展起来,降水量增加并释放大量潜热,非绝热加热中心位于500hPa,此时副高脊线断裂。因此,高层南亚高压建立所产生的辐散运动很可能对孟加拉湾上空500hPa副高带断裂及对流建立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对广西汛期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梁隽玫  李耀先等 《广西气象》2001,22(1):24-26,39
通过对厄尔尼诺与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旱涝这间的关系,及500h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致的广西前汛期偏涝,后汛期偏旱。  相似文献   

19.
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位置与中国盛夏降水异常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张玲  智协飞 《气象科学》2010,30(4):438-444
用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及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了年际变化尺度上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纬向位置异常与盛夏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纬向异常重叠(分离)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存在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江南的广大地区存在异常下沉(上升)运动。且当两个高压纬向异常重叠时,来自北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水汽,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异常辐合,降水偏多。此时,江南地区水汽通量异常辐散,降水偏少。当两个高压纬向异常分离时,水汽主要来自北印度洋的西南风输送,长江流域降水偏少,江南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20.
日食影响旱涝的机制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食增加大气的有效位能.日食区形成高压.气流下沉.非日食区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形成附加的降水,降水使气压再降低,副高向此低压中心靠近;反之副高受高压的推斥,从而改变副高的正常位置.影响我国夏季的旱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