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海水养殖中水质、气象参数的自动监测和预警需求, 采用YSI 600R 多参数水质仪和TRM-ZS2 型自动气象站作为养殖现场水质和气象参数在线监测仪, 结合GPRS 无线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设计开发了海水养殖多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在线、连续地对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盐度4 个水质参数以及风速、气压、太阳辐射、雨量4 个气象参数进行测量, 并提供了养殖自动预警功能。系统能实时对海水养殖风险的潜在因子进行监测, 可解决采用人工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集约化海水养殖环境因子监测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坐底式平台沉浮稳性研究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坐底式平台的沉浮稳性与它的作业性能密切相关。随着平台作业水深的不断加大,现有平台的沉浮稳性为操作者、设计者及船检部门所重视。文中分析了现有规范对沉浮稳性的衡准,介绍了计算沉浮稳性的程序框图及计算实例。对提高沉浮作业工况的安全性,给出了一些建议,供平台设计和操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1):F0003-F0004
FHY1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1 概述 FHY1型浮标设计为随波浮标。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完成气象,波浪,水文和水质参数的测量;采取太阳能蓄电池供电方式,保证在14d缺乏日照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供电;可使用卫星通讯,也可使用短波通讯。适用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水域,能在沿海水域完成实时测量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4.
小型水下自航行器自沉浮装置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水下自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的自沉浮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与研究。通过对已有的自沉浮装置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设计了以高压气体吹除压载水舱的新型自沉浮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可维护性好的特点,并可实现模块化设计。最后,对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计算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袁新  王景田 《黄渤海海洋》2002,20(2):118-124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6.
桶形基础平台沉浮过程的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桶形基础平台的平稳下沉和上浮,首先将平台沉浮过程的运动分解为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并建立了二者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桶形基础平台平稳沉浮的控制策略和算法,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这一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文中介绍了浙江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实现。浮标设计为生态浮标、海滨浮标和专项浮标3种类型,由浮体、标架、供电设备、防护设备、锚系、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电子/电池舱、岸站接收系统等9个部分组成。浮体设计为圆饼形,浮体下方正中安装稳定锤以保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供电设备由太阳能电池板、大容量蓄电池组成,可保障海上30 d连续阴雨天气、恶劣海况下的不间断供电。浮标经喷防污漆、牺牲阳极保护、裹铜皮、加过滤网和人工清除等5种方法防腐、防污处理后投放入海,采用常规维护、应急维护和年度维护等3种方式保障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投放后可实现对标浮所在海域水质、气象、生态等参数的连续、实时、自动监测。最后对浮体直径设计和浮标投放点选址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该设计可为其它类似区域的水质监控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是主要承担福建海域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也是全国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网络的组成部分。 预报台现有高级工程师7名,工程师30多名,兼职及外聘专家顾问多名。专业涉及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水养殖、海洋气象等各有关海洋领域。除具有常规海洋水文、气象和水质监测仪  相似文献   

9.
严俊  丁骏  卢美  车助美 《海洋预报》2007,24(2):98-106
本文通过对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近三年监测期间(6月24日~10月7日)气象、水文和水质要素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相关要素的一些变化规律及其对游泳适宜度的影响,可供在今后的浴场海洋环境预报工作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船型海洋资料浮标浮标体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浮标可适用于远海、深海海域布放 ,定点实时获取布放海域的水文、气象等有关要素的现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