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T63L16谱模式中,初始输入的水汽场,经展谱后,垂直各层一般出现2%~8%的负水汽点。为了克服这一负水汽现象,我们采用了“逐步循环订正法”对初值进行了一些特别处理。经实例计算表明,其效果明显,不仅负水汽现象得以克服,而且对各层水汽场的水平分布不会带来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NCAR和欧洲中心提供的逐日、逐月再分析资料(包括风场、湿度场资料,分别为17层等压面和23层等压面)和地面气压场资料,计算了宁夏区域的水汽汇和水汽通量。结果表明:宁夏区域水汽汇空间分布在春季为南北正东西负型,夏季为中间正、东西侧负型,秋季为南正北负型,冬季为东正西负型。夏季整个区域的水汽汇为正值。各季的多年时间变化具有相似的特点,为线性减少趋势,3次曲线拟合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宁夏地区的水汽来自3个方向:西向、西南向和东南向,其中西南向的值较大,是宁夏的主要水汽通道。多年水汽汇的19a周期通过了0.1信度的红噪声检验,多年水汽汇序列变化较为剧烈,发生了多次突变。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夏季降水影响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耦合了单层城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模式WRF,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夏季城市化效应进行了5 a(2003—2007年)高分辨数值模拟,并作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无城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城市化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及其邻近地区,夏季近地层水汽混合比呈明显减少趋势,而850~700 h Pa层的水汽混合比有所增大。通过对比有与无城市各等级降水日所对应的2 m水汽混合比,得出小雨降水日对应的2 m水汽混合比差异与总降水日对应的差异最为接近。通过分析环流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发现,水汽混合比的垂直变化是由于城市群的存在使得近地层辐合、850~700 h Pa层辐散的配置增强,以及在城市群上空增强了的垂直上升运动,从而增强城区对流活动,水汽的垂直输送也更为活跃,由此可能导致对流性降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华南暴雨的形成机理,利用MM5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98.5”华南暴雨的总涡源、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进行了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表明:总涡源场与涡度场对应一致,高值中心位于降水上空,正的总涡源柱中心预示了涡度柱将继续发展;在组成总涡源各项中水平绝对涡度平流项和扭转项是负贡献,垂直涡度平流项和散度项为正贡献;降水区与视水汽汇和视热源高值区对应一致,视水汽汇和视热源有峰值相伴,说明凝结潜热给系统提供了发展的能量;地面涡动通量和各层的次网格尺度涡动使高层冷却,低层加热,有利于降水系统中对流发展;在组成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各项中均为垂直项起主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在暴雨发生过程中强上升运动具有重要作用;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将水汽带到了高层,云水场的发展与视水汽汇有着一致性,在视水汽汇达到极值时,除冰晶外,云水场各物理量中心高度达到极值,部分物理量的强度也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黄南地区两次雨(雪)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数值预报,对黄南地区2016年4月15和5月14日两次北部中雨南部大雪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降水的影响系统是新疆分裂短波槽东移与南支槽叠加共同作用,地面冷锋过境影响,冷空气的势力"5.14"强于"4.15"。两次大降水发生前,假相当位温场上大降水区均处于高能区中,能量锋区基本上位于青海的东部,涡度与散度场的配合,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空间配置。新疆槽自带水汽与南支槽前水汽打通,给黄南提供充足水汽,水汽通量的辐合结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大降水产生。EC数值预报中提前24h预测出两个个例的影响系统相同,移动速度相近,仅冷空气强度不同;T639数值预报相对湿度为逐时段增大,且从低空到高空整层湿度在临近降水时80%,同时上游存在正涡度和负散度大值区配合东移,在降水开始前,黄南上游青海中部均存在东北西南向负垂直速度大值区,其东移使黄南地区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总之,数值预报能够分析出有利于大降水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台风Danas(1324) 对台风Fitow(1323) 影响的诊断分析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NL资料和WRF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324号台风Danas对1323号台风Fitow的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Fitow登陆前、后的强度变化及其东边界与台风Danas相连的水汽输送通道的变化直接相关。台风Fitow登陆前,其水汽输入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环境场的偏东气流带来,而上游台风Danas截取了环境场输送给台风Fitow的水汽,抑制了Fitow的发展。但在台风Fitow登陆后,台风Danas环境场的水汽反过来起到转运作用,增加了Fitow的水汽收入,加剧其北侧的强降水。台风Danas以水汽通道为纽带影响台风Fitow登陆前的强度和在陆上非对称降水的分布。此外,台风Danas的北上影响了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使其东退且改变台风Fitow的引导气流,影响了Fitow的登陆位置;并在Fitow登陆后施加了偏南引导气流,令其逆时针打转。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祁连山东北侧高空零度气温层高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零度层高度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空中水汽含量、内陆河流量的相关性特征。研究表明:(1)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零度层高度明显偏高,80年代明显偏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零度层高度基本上呈下降趋势,80~90年代呈上升趋势,21世纪前4 a又呈下降趋势。(2)5~9月历年零度层高度与地面气温、空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在同时间段内基本一致,呈正相关性;而与降水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与内陆河流量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顾平  仵国政 《气象科学》1989,9(3):328-334
本文利用ECMWF/WMO2.5°×2.5°网格点资料,对1982年7月西平洋副高的一次明显北抬过程中水汽场及水汽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北抬活动中水汽场分布和水汽收支有明显的特征,北抬阶段与北抬后稳定阶段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认识了副高水汽场结构的复杂性,为探讨水汽场及水汽收支的变化在副高北抬活动中的作用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深圳一次罕见连续大雾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对2005年2月23-25日深圳一次罕见连续大雾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层逆温的下降,近地面层逆温的减弱,使雾增强;水汽在近地面层和低层聚集,为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必要的水汽条件;本站14:00的Δe24负值的出现和各层地温高低排列的变化,对大雾天气过程的结束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复合气块概念模型,认为大气微团(或气块)是由一些性质不同的尺度更小的子微团所组成,微团的密度与环境场密度比较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微团密度与场密度相等,称为中性微团:二是微团密度大于场密度,称为重微团(或称正微团);三是微团密度小于场密度,称为轻微团(或称负微团)。复合气块的分离是对流启动的重要机制,当复合气块分离时,即使在稳定的层结状态下,也会发生对流;相反,如果不具备分离条件,即使在不稳定层结状态下,对流也不会发生。在高空,分离后的重微团的温度明显低于环境(密度大于环境),是产生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引起气块发生分离的因子有太阳辐射、冷空气的微物理作用和大气环境场的宏观动力作用。水汽的存在和交换是对流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轻微团中水汽凝结所产生的水分子脱离,保持了轻微团密度轻于环境场的密度,重微团在下沉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水汽分子以保持其密度大于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4年台风“艾利”与“米雷”路径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艾利"和"米雷"开始都是向西北方向移动,当快要进入东海时两个台风的路径均发生变化,"艾利"转向西南方向,形成倒抛物线形的路径,而"米雷"突然向东北方向转折。通过对这两个台风的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场及其与台风相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对于西南转向的"艾利",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明显,台风位于副高的南侧,天气尺度风场对副高低频分量的涡度平流,使得台风西北侧出现负涡度,同时由于罗斯贝波能量频散,台风东南侧出现负涡度,与负涡度相联系的天气尺度异常环流导致台风西北侧和东南侧的天气尺度引导气流的作用相互抵消,台风主要在低频环流引导下向西南方向移动;对于突然向东北转向的"米雷",副高位置偏东,转向时刻只有东南侧增强的天气尺度西南风,天气尺度引导气流导致台风向东北转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季节动力预报系统的发展,短期天气预报及长期气候预测的能力持续提高,然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次季节至季节(S2S,两周至三个月)预测技巧偏低,成为当今气象学界和业务服务的难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特聘专家李天明教授团队于2012年研发了基于时空投影技术的统计预报模型(STPM),成功地对中国大陆降水和气温距平,以及区域极端降水、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和西太平洋台风群发事件等高影响天气进行提前10~30 d的预报,并在国家气候中心及多个省份开展了业务应用。STPM也成功应用于台湾春雨预报、南海季风爆发和ENSO预测等季节至年际变化的预测。本文对S2S预测的理论基础、STPM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并讨论了S2S预测业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引入双三次数值模式:双三次数值模式是通过作三次样条与双三次曲面拟合,实现各个大气要素量场的二阶可导,从而可对各个预报方程作时间积分。双三次数值模式适合采用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和采用水平方向准拉格朗日/垂直方向欧拉时间积分方案。且本文的全球(Z)双三次数值模式与个例模拟实际采用Navier-Stokes"浅薄大气"原始方程组,建立球面Z坐标系上的非静力、全可压、干/湿绝热大气运动动力框架。其离散化气压、气温预报方程与个例模拟揭示出大气运动中凝结降水,其天气学原因不仅是湿空气作Z坐标垂直上升运动,而且是湿空气被"减压/减温",即湿空气作P坐标"垂直上升运动",后者可由大气平流运动(如Rossby波)引起。  相似文献   

16.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described of Fe(III)-S(IV) formation constant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pH (1–3), ionic strength (0.2–0.5 M) and [Fe(III)] T (2.5–5.0×10–4 M) using a continuous-flow spectrophotometric technique to make observations 160 ms after mixing.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using pulse-accelerated-flow (PAF) spectrophotometry to measure rate constants on a microsecond timescale are also described. The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at 25 °C can be modeled with the following equation: {ie307-1} where {ie307-2}K 7 andK 8 can be interpreted as intrinsic constant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SO 3 by FeOH2+ and Fe3+, respectively, but until further evidence is obtained they should be regarded as fitting constants. PAF spectrophotometry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reaction of Fe(III) with S(IV) (pH 2.0) is characterized by a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 of 4×106 M–1 s–1 which is comparable to rate of reaction of FeOH2+ with SO 4 2– . However, the PAF resul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preliminary since unexpected features in the initi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may be more complex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海棠"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1-2005年中国褐飞虱灯诱资料和登陆台风数据的调研,分析了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这15 a中共有52个台风登陆我国东部稻区,其中16个台风对褐飞虱的迁入带来了重大影响.台风对褐飞虱迁入影响最大的是2005年,其次是1991年和1997年.在2005年登陆我国的9个台风中有6个台风对我国褐飞虱迁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对夏季迁飞影响最大的是海棠台风.本文选取海棠台风作为研究个例,将这一个例的虫情数据导入GIS中进行降落特征的空间分析,再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期间的大气动力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风场、垂直流场和降水在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及其在月、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炯光 《大气科学》1995,19(4):481-486
本文提出一种降水长期预测的新方案,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展开连续月组成的月(季)降水分布场,求取各月的特征向量场和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分析各场的天气学意义及前后承替的相互关系,用前期出现的特征向量场的特征来预测后期的降水场分布趋势,同时利用特征向量场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作二维点聚图,估算预报月(季)份的降水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陶泽宏  左洪超 《高原气象》1994,13(3):369-376
本文综述了黑河实验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其技术措施,并简单介绍了HDB的内容和科学价值,总结了HDB建立过程中的经验,这对今后类似数据库的建立,用户如何有效使用HDB的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HDB并充分发挥HDB在我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炯光 《大气科学》1995,19(4):481-486
本文提出一种降水长期预测的新方案,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展开边疆月组成的月(季)降水分布场,求取各月特征向量场和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分析各场的天气学意义及前后承替的相互关系,用前期出现的特征向量场的特征来预测后期的降水场分布趋势,同时利用特征向量场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作二维点聚图,估算预报月(季)份的降水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