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间节理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岩石暴露面上节理迹线长度来量测,但是节理迹线是节理面与岩石交切的结果,迹长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节理真实长度得值得研究的。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迹长与节理真实长度的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2.
距离判别法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隧道围岩类别判定问题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选用隧道洞室围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c、节理平均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地下水情况作为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前人实际工程中公路隧道围岩实测数据资料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采用回判估计方法对判别结果进行验证,误判率为零,将对样本数据的回判结果与前人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判别结果对比,判别结果一致。运用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枫树岭隧道围岩类别情况进行判别,将所选洞段围岩情况判定为Ⅳ类,与规范方法判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洞室跨度对围岩分类影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民  金丰年  王斌  赵佩胜 《岩土力学》2005,26(Z1):303-305
随着大跨度地下工程日益增多,跨度对围岩分类或岩体质量分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节理岩体中洞室支护代价、塑性松动区半径和岩体宏观力学参数尺寸效应的分析,根据洞室跨度增加导致围岩稳定程度降低的情况,强调重视围岩分类中洞室跨度因素的影响,并建议通过研究岩体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尺寸效应,在围岩分类中科学地考虑洞室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东煤田煤储层中气胀节理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河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储层中发现规模类似于传统外生节理,而产状、节理面特征及发育载体等其他特征与内生裂隙极为相似的两组节理.该节理面上无擦痕和镜面特征,节理面产状与围岩中的节理差异明显.该节理属煤储层中流体间歇性释放造成的纯张节理.该区煤储层岩石物理研究表明,凡发育该类节理的煤储层,其渗透率较高,煤储层可改造性较好.该类节理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围岩封闭条件良好、煤储层中有机质丰度高达90%以上和具有相应温压的煤层气藏成藏条件.研究该类节理不仅可以丰富煤储层岩石物理的研究内容,深化煤层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正确评价煤层气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5.
空间节理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岩石暴露面上节理迹线长度来量测,但是节理迹线是节理面与岩面交切的结果,迹长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节理真实长度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迹长与节理真实长度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6.
钻机钻进过程中钻头旋转产生的扭矩以及作用于钻头的轴推进力是破碎岩石的能量来源,当钻进条件确定时,可用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实际能耗来反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此原理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FK4+375.5的上断面进行了超前地质探孔作业,得到凝灰岩地层中的钻进参数及钻进能量随钻头位移的变化曲线,并利用能量理论对钻进过程中监测的钻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凝灰岩中,数字钻机参数与围岩岩性响应程度较高,围岩完整、坚硬、无裂隙水时,整体钻进参数值较高;围岩裂隙发育、含水或有断层、夹泥层时,钻进速度、推进力、转速、扭矩、打击能等数据会突变,其值变小。分析所得结果与钻孔取芯、TSP超前预报等物探手段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并采用能量法对围岩进行分析,利用钻进比能划分相应的岩体区段,判断出围岩等级。通过对能量曲线的分析发现,在凝灰岩地层中,当钻进能量小于0.95 kJ时会出现断层或较大的节理裂隙区。  相似文献   

7.
围岩力学参数是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和进行数值计算的关键与难点,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正是针对节理化围岩体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分类体系。概述了基于量化的地质强度指标和Hoek-Brown经验破坏准则估算围岩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引入量化的扰动系数D及绝对风化指数AWI的基础上,对某公路隧道的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评价。在缺乏原位试验与大量样本数据的情况下,该方法可较准确反映节理化围岩的力学特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用围岩分类方法对某深埋隧洞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深埋隧洞局部地应力高达42 MPa,局部外水压力高达10 MPa,具有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的特点。一般认为,最大主应力大于20 MPa属于高地应力,外水压力远大于1 MPa为高外水压力。采用Q系统、RMR分类、水电规范HC分类、国标BQ分类等4种常用围岩分类方法对该隧洞进行了围岩分类。分类结果表明,高地应力条件下,Q系统的适用性较好,RMR分类、HC分类、BQ分类适用性均差。4种分类方法在高外水压力条件下的适用性均差。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Q系统通过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抗压强度的比值σθ/σc的大小,反映高地应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故其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好;RMR分类没有考虑高地应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其分类结果在高地应力区特别是岩爆段偏高;HC分类在高地应力区简单地采用降级的方法。其分类结果误差较大;BQ分类对岩石强度过于敏感。其分类结果在高地应力区过于保守。这4种方法均未考虑高外水压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论文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方法”,可以对不同分类方法分类结果进行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9.
节理岩体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加锚节理面的变形特点和节理面附近锚杆的变形特点;把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相结合,采用应变能等效的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压剪应力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按自洽理论的方法,得到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在拉剪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并将其理论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地下厂房的三维稳定性分析中。应用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模拟锚杆的支护效应,锚杆通过与围岩的联合作用,有效地限制了围岩变形,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阻止了围岩破损区的发展演化,从而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将断裂损伤计算结果与一般弹塑性(FLAC3D)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相比于普通的弹塑性模型,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考虑了岩体中节理裂隙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锚杆针对节理裂隙的加固作用,能更好地反映裂隙岩体洞室围岩稳定性特征,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孙毅  戴龙侠  范春竹  徐远杰 《岩土力学》2008,29(Z1):149-154
根据淋溪河地应力实测值,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获得了地下厂房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并在ABAQUS中实现了初始地应力的加载。考虑岩石节理,基于ABAQUS的UEL模块开发了界面单元子程序,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及位移场,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和材料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淋溪河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在各种分析工况下能维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质量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质量分类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限于经验,目前常用的围岩质量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中低应力、低应力环境,而在高地应力地区的适宜性较差。文章结合某水电工程实例,先后采用BQ分类、HC分类、RMR分类以及Q系统分类方法,分别就4种方法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吻合率和一致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对比研究和初步的成因分析。发现无论是上述4种方法各自的分类依据和指标,还是各指标权重的大小均有较大差异。故针对高地应力环境,以及研究区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岩爆问题,分别对现行Q系统分类、HC分类和RMR分类方法逐一进行了修正。如Q系统重点修正了地应力折减系数、节理粗糙度系数Jr和节理风化蚀变系数Ja;HC分类提出了考虑高地应力和岩爆烈度的地应力折减系数,而取消了强度应力比S;RMR方法主要修正了R6,并增加了地应力折减系数K等。修正后的Q、HC、RMR方法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最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采用多种方法的围岩综合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岩体完整性是进行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分级方法均是从一维角度对岩体结构进行描述,不能全面刻画出三维空间上顶板围岩的完整性。针对这一缺陷,引入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理论,以块体化程度代替常规标准中表征岩体完整性的岩体质量RQD值和节理间距两项子指标,开展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研究,创新形成了一种适用于裂隙岩体顶板稳定性分级的BT分级方法。以块体百分比和块体体积曲线为基本依据,构建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围岩块体化程度的解算流程;运用AHP法对稳定性影响因素权重进行了排序,制定出稳定性分级方法与标准。以铜坑矿92号矿体裂隙岩体试验区巷道顶板结构面调查数据和岩石力学参数为基础,运用传统分级方法RMR法和BT法分别对各试验区巷道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MR法相比,BT法在稳定性描述、分级准确性和安全管理指导作用等方面更为优越,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裂隙岩体巷道顶板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裂隙岩体条件下的巷道顶板安全分级与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Visualization of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intended to class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rock masses, provide a basis for estimating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properties, supply quantitative data for mine support estimation, and present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explor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roups. In most widely used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such as RMR and Q systems, up to six parameters are employed to classify the rock mass. Visualization of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multi-dimensional spaces is explored to assist engineers in identifying major controlling parameters in thes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Different visualiz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most widely used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all majo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ackle essentially two dominant factors in their scheme, i.e., block size and joint surface condition. Other sub-parameters, such as joint set number, joint space, joint surface roughness, alteration, etc., control these two dominant factors. A series two-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s are created for RMR, Q, Rock Mass index RMi and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GSI) systems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this manner,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s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s gain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体裂隙率"评价工程岩体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建立在岩体结构面网络三维模拟基础上的“岩体裂隙率”来表征岩体的质量。它可以用来衡量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岩体的完整性,评价岩体质量,用于工程岩体分类。  相似文献   

15.
三维岩体质量的多重分形评价及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树新  张飞 《岩土力学》2004,25(7):1116-1121
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往往会对岩体质量造成显著影响。笔者剖析了传统岩体质量指标的不足,以白云鄂博铁矿主矿边坡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仿真出三维岩体结构网络图,从多重分形几何的角度出发,计算和绘制出其表征岩体结构分布和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对岩体质量作出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并且进行了岩体质量的多重分形分类。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有关规范建议的两个评判方法及其指标;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函数;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求解了围岩岩体质量类别的模糊向量。   相似文献   

17.
岩体质量等级分类在实际的工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和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岩体质量等级判别模型,选取单轴抗压强度、岩体体积节理数、声波纵波速度、节理面风化变异系数、节理面粗糙度系数和透水性系数6种指标作为岩体质量分级判别的判别因子。以永平铜矿露天矿区工程岩体特征资料中的20个样本为训练样本,10个为待判样本,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和应用,并与传统的RMR法、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相应正确率分别为87%、70%、77%,判断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判别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8.
岩石质量指标的计算机模拟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onte Carlo法在计算机上生成岩体节理网络图,然后建立了模拟计算不同阀值的岩石质量指标RQDt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进一步可作出岩石质量描述图和岩石质量风险分析,分析了岩体中大于10cm的完整岩石的具体分析规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全面地描述岩石质量。  相似文献   

19.
岩体风化程度的划分对岩体质量的准确分级及建基面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定性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存在评价时的任意性,且不能客观反映岩体风化的本质特征。而选取一些能反映岩体风化特征的指标对岩体进行风化量化分级,则较为准确、客观。论文结合西南某大型电站基本情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岩石质量指标(RQD)、裂隙间距(D)、波速比(Bv)、完整性系数(Kv)、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及2m硐段裂隙数等适合坝区岩体定量风化分带的特征指标,对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根据选定指标定量划分出坝区岩体风化分带,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以下简称Q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之一。该方法是1974年挪威的巴顿(Barton)等人建立起来的,并且在长期工程实践中进行过多次修正。论文详细介绍了巴顿于2002年最新修正后的Q系统,并成功应用于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中。最后与其他分级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了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